蔣越教練
蔣越,職業教練,原遼寧省網球隊員,畢業于北京體育大學運動系網球專業。曾任上海交通大學體育系教師,并著有《網球初步》一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 人文科學碩士,主修運動學與體育教育系運動心理學專業。現為職業網球教練。
蔣越教練個人網站
http://www.tennisshanghai.com
一個成功的教練十有八九是個(在球場上)會說話、勤說話的教練。教練員始終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揣摩對方的心理做出最有效的表達。
考驗教練說話功力的情況有以下3種。
1. 學員第一次email、打電話或面對面咨詢教練事宜。
這個時候,除了“想學球”、“想找個教練”或類似的意圖外,對方往往不是很清楚該怎么問或怎么說,心里一般也都是挺沒譜的。因此,教練員在這種情況下的說話方式應該偏向于耐心的鼓勵式、啟發式提問,用最容易回答的一組問題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對方的全貌有一個判斷并幫其做出選擇。
比如在了解學員水平時應盡量避免“是1.0 還是2.0”這樣的問題,最好以“是第一次打網球嗎?”、“發球能否進區?”、“比賽贏過嗎?”這樣學員一下就答得出來。
最需要向對方解釋清楚的是你的教學內容有哪些?教學流程怎樣?項目特點是什么?教學邏輯和重點在哪里?如何能在項目里配合對方的特殊需求?這些東西學員肯定問不那么周全,但作為教練員則有必要盡量主動地多說一說。
2. 學員第一次上課或初學某項技術。滿心期待但自信心也最弱是這個時期最主要的心理特點,最常見的是怕人說自己笨、學得不好、問的問題傻。
這個時候教練員千萬小心不能說任何打擊學生自信心的話,要抓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任何一個小亮點并將之擴大化以贊美、激勵學生。在這個階段學員基本上也問不出什么特別有含金量的問題,所以教練的引導、解說的通俗易懂、及示范的清晰標準也尤顯重要。
3. 面對青少年學生家長。
如果問一個有經驗的教練青少年學員最難對付的地方在哪里,很多人會回答說是:“家長”。能讓小孩子快樂、滿意很容易,但能讓孩子及家長都滿意是需要功力的。
首先,教練員必須在邏輯和指導思想上得到家長的認可,讓他放心把孩子交給你。你一定要講清楚學齡前兒童的網球課是70%玩、30%學技術的“以玩為主”;7-9 歲是40%在玩、60%在學技術的“以學帶玩”;9-12歲是“學中有玩”;12 歲以上是“以學為樂”等等這些特點。溝通好了這些指導性的東西你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接下來才有繼續發揮和溝通的可能性。
其次,是得在課堂上讓孩子打得高興、運動量充分并讓家長也切實觀察到這一點,在這個過程中的交談需要教練員的激情和對孩子由衷稱贊和鼓勵。
再次,階段性地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這個時候教練員在講話及發表自己的意見時需要有切實的記錄和資料相輔,沒有比較就沒有發言權。一個負責任的家長一定是會全程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來的,并且作為旁觀者他們的眼睛往往是“雪亮”的。不難看出,面對青少年學生家長,教練員的每一句話都是要見真工夫的。
以上說的是教練員得“會說話”,同時教練員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得“勤講話”,意思是口頭的激勵與反饋在網球課堂上是不能斷的。俗話說勤能補拙,做教練最糟糕的一個境界不是不會教而是不勤講,也許你真的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但不停地在學生每次擊球后都叫一聲“好!!”“好球!!!”“太棒了!!!!”總做得到吧?相信我,學生喜歡教練這樣的,有時候你一堂課就只大聲重復這三個詞也能當個頂呱呱的好教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