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日,沒有任何征兆,海南航空創始人、靈魂人物陳峰正式辭去海航股份的董事長職務。
2007年11月29日,海航方面宣布,大新華航空有限公司已正式掛牌成立,并將于近期謀求上市。陳峰出任大新華航空董事長。
然而,外界對于不久之前陳峰的“閃電離職”、依然還在用迷霧重重來形容。
“很突然。”這是業界聽說陳峰卸任海航股份董事長后的普遍反應。的確,有別于企業高層更迭前總會傳出一些風聲的常態,陳峰的離職消息卻只源于一紙公告。然而,仍擔任海航集團董事長的陳峰并沒有喪失對海南航空的實際控制,究竟是全力以赴打造更高級別的新華航空集團,還是另有難言苦衷,擅布資本迷局的陳峰再次給業界制造了一個懸念。
海航依然是陳峰領航
2007年11月1日,海南航空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五屆董事會成員擬由9名調整為7名:陳峰、譚向東、李清、Ronald O.Drake、Iain Aitken不再擔任公司董事職務,增補朱益民、王英明、牟偉剛為公司董事。同時,朱益民不再擔任公司總裁職務,聘請王英明為公司總裁。
海南航空表示,定向增發完成以后,公司股本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此次根據主要股東意見做出上述董事會成員變更提議。同時董事會認為,朱益民、王英明、牟偉剛長期擔任公司的重要領導職務,是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骨干領導力量,能夠勝任董事職務。
盡管離開了航空業第一線,但陳峰仍舊保留了海南航空母公司——海南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航空集團”)董事局主席一職。

“我們是按照證監會的要求,控股公司董事長不能再擔任上市公司董事長。”海南航空集團一位內部人士做出了上述解釋,不過對方仍舊強調,“他還是我們的‘領航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三大航空集團的掌門人——中航集團董事長李家祥、東航集團董事長李豐華、南航集團董事長劉紹勇均在兼任旗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一職。
資本舞者難獲認同
“陳峰確實是個很有想法的人,而且也確實想要做些事情。”一位接近海南航空的人士向記者表示,但他的主意和觀點顯得多了一點,而且太熱衷于資本運作,在國有企業做掌門人可能不太合適。但對方同時表示,陳峰出身于民航業,與整個行業上下的關系可以說都非常融洽。
的確如此,陳峰在國內航空業一直順風順水。1993年,海南航空集團的前身——海南省航空公司投入運營時,其總資產僅為人民幣1000萬元。而截至目前,海南航空集團總資產已達470億元。此外海南航空公告稱,在陳峰的領導下,海南航空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現資產規模357億元,年銷售收入120億元,成為中國第四大航空公司。
陳峰任職期間,海南航空成功地發行了境外募集法人股,實現了A股、B股上市,成為中國民航第一家A股、B股上市的航空公司,成功實現與國際資本市場的對接;憑借中國民航改革的歷史機遇,海航集團于2000年至2002年先后重組了長安航空、新華航空、山西航空,為推動民航企業的改革和重組起到了示范效應;在國際、國內尚無可借鑒模式的情況下,海南航空及其下屬的中國新華航空、長安航空、山西航空4家航空公司率先實現了合并運營,為中國民航體制改革之路進行了重要探索。
隨后,海南航空集團還先后與香港的港聯航空和中富航空簽署協議,分別收購其45%的股權。
不僅如此,陳峰對于海外資本似乎也極具吸引力,即便是索羅斯這樣的金融大鱷。2005年10月,索羅斯來到中國。這位金融大鱷似乎專程為一件事而來,就是給海南航空集團追加投資2500萬美元。而早在1995年海南航空集團成立初期,索羅斯旗下的美國航空有限公司(American Aviation LDC)就曾對其投資2500萬美元。
這似乎正是陳峰的命門所在。該人士認為,在民航業這樣一個擁有壟斷性質的行業內,留給個人發揮的余地相對比較狹窄,制約肯定也是在所難免的。
被疑事出定向增發
也許正是因為過多涉及資本運作,讓陳峰的離職具有了更多神秘色彩。
2006年6月,海南航空以每股2元的價格定向增發28億股社會法人股,募集資金56億元。增發后,新華航空持有海南航空社會法人股16.5億股,占增發后總股本的46.7%,取代索羅斯基金旗下的美國航空成為海南航空的第一大股東。2006年9月29日股改10送3.3之后,新華控股持股比例降為48.24%,仍為海南航空的控股股東。
隨后有消息稱,陳峰等部分海南航空高管以2元的價格購買了2.4億股股票,在這一過程中,幾位高管獲利均達數千萬元。此舉是利用了證監會政策打的擦邊球。
對此,海南航空相關高管表示并無此事。根據此前海南航空的公告顯示,董事會已經確認了此次定向增發的對象,其中新華航空33億元獲售16.5億股,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公司9億元獲售4.5億股,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公司3億元獲售1.5億股,長江租賃公司6億元獲售3億股,嘉信投資管理公司4.8億元獲售2.4億股,海南泰衡實業公司0.2億元獲售0.1億股。
“陳峰所具有的影響力還是相當大的。”一位證券分析師說,即使真有上述問題,國資委在對于陳峰的處理上也會有所考慮。
從地方航空躋身國內四大
海南航空運營之初,僅有運輸飛機4架,一個運營基地,開辟了十多條航線。而截至2007年9月,整個運輸板塊擁有飛機129架,適用于干線飛行、支線飛行、公務商務包機飛行、貨運飛行和通用飛行。
截至2006年,公司在職員工9690余人,其中飛行人員1530余人,乘務人員1770余人,機務人員1560余人。人員學歷構成中,研究生100余人,本科生3200余人,專科生3300余人。
連續14年,海南航空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各項生產經營指標均呈現出持續增長勢頭。2006年,海南航空實現運輸總周轉量22.41億噸公里,貨郵運輸量19.87萬噸,旅客運輸量1439.09萬人次,成功躋身中國四大航空公司之列。
1993年至今,海南航空先后建立了北京、西安、太原、烏魯木齊、廣州、蘭州6個航空營運基地,開通了國內外航線近500條,其中通航城市90個。
在機場板塊,2000年海南航空控股經營美蘭機場后,當年實現了扭虧為盈,盈利102萬元。2001年,完成收入2.47億元,利潤2230萬元,實現了第二個盈利年。2002年,完成收入5.98億元,利潤1.27億元。2002年11月,美蘭機場在香港成功上市。
轉載自《北京商報》
編后語
又玩了一把“資本”?
熟悉海航風格的人士都知道:融資,重組,再融資,再重組,是海航一貫的手法。喜歡在融資前放出“神話”故事,是海航的另一特長。有媒體報道說,忌諱別人評價“海航成功來自資本市場”的陳峰,每每提到自己的“融資杰作”,常常卻是興致盎然:“中國資本市場的所有機會,我幾乎全抓住了——法人股、STAQ(全國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A股、B股、外資股、H股,整個兒中國股票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