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輾轉北美,從香港任李嘉誠先生控制的上市公司TOM集團的首席投資官,到中銀國際,又從中銀國際轉戰(zhàn)麥格理, 謝岷一路走來。
步入中年的謝岷頭上已有絲絲白發(fā),卻讓他顯得更加的儒雅、博學。
記者在采訪這位亞洲最大的投資銀行麥格理集團任董事總經理和中國區(qū)直接投資主席的謝岷先生時,謝岷對他的經歷和事業(yè)娓娓道來。從北京輾轉北美,繼而在香港任李嘉誠先生控制的上市公司TOM集團的首席投資官,又從中銀國際又轉戰(zhàn)麥格理,一路走來,他的職業(yè)變更和生活的多彩,讓記者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位成功中年男人的職業(yè)生涯。
“自學成才”的投資人
有人稱謝岷為“官員+學者+商人”的三位一體式人物,這個稱呼源于他不同的工作經歷,從政府工作人員到教師,再到如今做投資,謝岷的人生是跳躍,充滿激情的。
謝岷告訴記者,他是屬于“先自學成才,后接受正規(guī)教育”的一類人。1978年,謝岷考上了江蘇外貿學校,1980年畢業(yè)分配到江蘇省外經貿廳,負責當時剛剛起步的引進外資,后來又做了一些合資企業(yè)的批準管理工作。他算是國內最早做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管理工作的人員之一,謝岷說:“那也是建立我在利用外資方面基礎知識并導致我一生都從事投資這一行的起點?!?/p>
1984年,謝岷以本專業(yè)全國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北京對外經貿大學經濟學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西方貿易理論,畢業(yè)后留校做教師。一個偶然的機會,謝岷就被推薦去北美做一年的訪問學者,任務則是去國外研究并編制一個國際投資課的課程大綱。1989年3月謝岷遠赴加拿大,一年后大綱完成,這可能是當時中國第一個投資課程的教學大綱。如果謝岷接著他的路走下去,現在的他說不定是一個著名的學者謝岷,而不是投資銀行家謝岷了。
謝岷說在國外的幾年,常被朋友譏笑為“學位證書收集者”,原因是讀了很多的證書回來,在紐約大學讀MBA,又去讀哈佛法學院的國際稅務計劃高級研修班,接著又在哈佛的肯尼迪政府學院讀了MPA(公共管理碩士),還在哈佛國際開發(fā)學院考了一個聯合國的投資管理與評估證書。但就是這幾個證書給謝岷金融投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謝岷說那些算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投資”。
用外資筑起中國夢
謝岷說在1994年有兩類研究生畢業(yè)后大批回國,一類是學金融的,一類是學法律的。當時一些跨國公司在亞太和中國區(qū)的總部大多在香港。所以1994年謝岷回到香港,加入了一家專門做直接投資的地區(qū)性投資集團——第一東方投資集團,開始了自己的投資夢。
謝岷告訴記者:“那時集團只管理了5只基金共約5億美元。這批投資基金是最早利用外資在中國投資的基金,我當時參與籌備和管理這些基金。在那里我學到的經驗教訓也為后來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000年謝岷加盟了李嘉誠先生的TOM集團,并出任首席投資官。在TOM的四年中,作為首席投資官的謝岷,帶了七八個人的團隊,大規(guī)模收購中華區(qū)的傳統(tǒng)傳媒資產,收購了PChome雜志、臺灣《商業(yè)周刊》、SHARP出版集團、婦女雜志集團等等,在國內又購買了羊城體育,部分參股《電腦報》、《三聯生活周刊》等,完成了40多項收購兼并和策略性投資項目,涉及金額5.8億美元,開創(chuàng)了大陸和港臺三地媒體市場整合經營的先河,最終將TOM從一個單純的互聯網站轉變?yōu)橐粋€多媒體的傳媒集團。謝岷曾說:“我們的目的是把大中華區(qū)兩岸三地的傳媒整合起來,打造中國人自己的傳媒旗艦,有朝一日跟國際上的傳媒集團競爭。”
2004年,謝岷加盟中銀國際,在中國銀行集團旗下專門從事投資銀行業(yè)務的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任董事總經理、直接投資部主席,并擔任中銀國際運營委員會成員,領導籌建中銀國際直接投資業(yè)務和基金創(chuàng)建。2006年,謝岷又投身到澳大利亞最大的投資銀行——麥格理銀行,任該集團的董事總經理兼中國地區(qū)投資部主席。加盟麥格理后,謝岷又在著手建立一個公募的股權投資基金來投資中國和亞洲。
在投資的天地中,謝岷不斷轉換自己的位置和角度,轉戰(zhàn)各大金融機構,卻從來沒有離開過他的戰(zhàn)場,那就是金融投資領域。謝岷說其實他小時候的夢想是當兵,而且是做一名文藝兵,但如今在金融領域盡情翱翔的謝岷離少時的夢想相差甚遠,但他會堅定地走下去,因為他有了自己更大的夢想,他夢想在中國建立起自己的金融投資管理團隊,把海外的資源引進來,投資中國,并服務于中國。這是他的工作樂趣所在,也是他人生的樂趣所在。
職業(yè)生涯中“認真”
這個1959年出生于工人家庭的謝岷,骨子里有一種堅忍不拔的毅力,就像當初老師告訴他一樣,“學英語你會發(fā)現另外一個世界。”謝岷便瘋狂地愛上了英語,并用外語打開了自己的職業(yè)之窗。
如今,工作中的謝岷可謂一個完美主義者,不會輕易地去做一件事情,但做了一件事情,就絕不會輕易放棄它,就像他當初學英文一樣。謝岷強調工作中的認真,他說在人的一生中,認真的態(tài)度最為重要,然后才是努力的程度。“現在有一些年輕人,非常聰明,但態(tài)度不夠認真,所以做得不夠好。”謝岷說,“對于事業(yè)也好,對于生活也好,我始終把‘認真’二字放在第一位。”
謝岷坦言自己并不是一個追求時尚潮流的人,但他有著一種令人注目的儒雅、簡約、淡定和從容。在他的眼睛里透露出的是一個商人的果斷,學者的睿智。他說自己其實也沒有過多的愛好,生活中的他喜歡收藏一些油畫之類的藝術品,這當然不是為了投資,而是為了給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德國格拉蘇蒂手表是他比較喜歡的,他欣賞那種精湛技藝所凝結的情感、思想與智慧,一種追求完美的品質。在他看來,所謂時尚似乎應該體現為這樣一種態(tài)度,一種追求完美的態(tài)度。所謂時尚,在他看來有兩層含義:一是先行者,領潮流之先,所謂Pioneer;二是一個追求完美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在精神和思想上去欣賞一件事物,去追求它,接受它并享受它,這不只是一個享樂的東西,而是一個追求完美的過程,是努力去實現完美的一種態(tài)度。
謝岷說自己以后退休了,說不定又會回到大學去做老師。他說到那時候他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工作經驗為學生做案例,他覺得那是做學問最好的一種方式了。記者在完稿時猜想,重回講臺的謝岷,一定能多培養(yǎng)出幾個像他一樣出色的投行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