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 晴
我并不是聽話的好孩子,對媽媽的嘮叨、不厭其煩的囑托,常常是左耳聽,右耳冒;就是對爸爸嚴厲的目光和黑沉的臉色,也常常滿不在乎。幾次辯駁之后,便是久久的沉默,最終還是我贏了。因為他們不忍心嚴懲我。我并非和父母作對,但對他們百般的呵護,我有點反感,更不用說感情的回報了。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冷,對于過慣了暖冬的人們來說,簡直是難以抵御了。一個風雪交加的星期天,我陪媽媽到姥姥家去。姥姥病了,媽媽不放心,要去看看;我也很久沒見姥姥了,也想去。于是,我和母親便攜手走進了風雪彌漫的田野。
雪已經下了很久了,還在一陣緊似一陣地下著。地上的積雪已經沒了腳,我們只好走著,深一腳淺一腳地在雪地上跋涉。村外一個人影也沒有,陣陣襲來的北風,將雪花吹打在臉上,又硬又涼,使人只能屏息靜氣,不敢睜眼睛。我很想說回去,因為這鬼天氣,太壞了。可媽媽說,去吧,我不放心,路又不遠。沒辦法,只好陪媽媽行進在滿天飛雪織成的這張白乎乎的大網之中。
大風很快就吹透了我們的衣服。冷風只往身上鉆,陣陣寒意襲來,我們渾身哆嗦。走路所產生的熱量,早就隨風消散了。我們仿佛置身于冰窖之中。但我們還是咬著牙向前走,不遠處,姥姥村頭的那棵大楊樹已隱約可見了。
我和媽媽努力地走著,有時我們并肩一起走,有時我們背對風倒著走。雖然冷,但我們還是有說有笑,誰也沒有在意這惡劣的鬼天氣。一陣更大的風襲來,將我們吹得倒退了幾步。我看到媽媽忽然抱住了自己的頭,眉頭緊緊地擰著,似乎在努力地克制著。我知道媽媽有偏頭疼的毛病,一受冷肯定是又引起她的頭痛了。媽媽圍的是一塊鵝黃色的圍巾,已經好幾年了,雖然很干凈,但已經被洗得很薄了。這樣的天氣里,是抵擋不住寒風的。而就在初冬,媽媽給我買了一頂漂亮的紅絨小帽,又擋風又暖和,可母親自己卻舍不得買。想到這里,我心里一陣激動。想到自己平日里對母親的態度,我眼里充滿了熱乎乎的東西,伴著飛舞的雪花貼在臉上。我覺得我的臉很燙,一定紅撲撲的,頭上也似乎有熱氣了。
“媽媽,我熱了,我們換一下吧!”還沒等媽媽明白過來,我已經解下了她的圍巾,將我的小紅帽牢牢地扣在了媽媽的頭上。媽媽遲疑了一下,笑了,使勁攥住我的手,拉我向前走了。
我圍上母親的圍巾,感覺自己已經長大了。從母親剛才那微笑里,我體會到了一種別樣的東西。我說不準那是什么,但它改變了我平日里的一些想法,在那風雪交加的時候,我們心里都熱乎乎的。
以后,我把小紅帽送給了媽媽。媽媽說太艷,戴不出門。我說:“那樣您才顯得年輕漂亮呀。”媽媽笑了,什么也沒說。鄰居大娘也說,媽媽戴上小紅帽顯得年輕了。媽媽說:“這是我閨女的。”
是的,那是我的小紅帽,但我把它送給了媽媽。
山東省鄒平縣碼頭初中
指導老師:周洪寶
指導老師的話:
本文是小作者的真實經歷,取材于生活實際,構思巧妙,角度新穎,行文流暢,語言活潑,是一篇難得的優秀習作。從全文來看,特點有三:1.學生習作一般的主題都是感受母愛,而這一篇的主題是回報母愛。這就超出了一般學生的審題視角,立意新,感受獨特,讀來情感真摯動人,韻味綿長;2.本文語言流暢,敘事簡潔明白,對話符合人物個性。母親厚道質樸,對子女疼愛有加;女兒活潑可愛,對母親體貼照顧,既有女孩的嬌矜,又通情達理。3.作者注意了文章的前后照應。開頭點出“感情的回報”這個主旨,下文展開敘事,以故事表達情感,并特別表現出對母親的理解,為下文的換頭巾作好了鋪墊。結尾活潑俏麗,既照應題目,又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