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不止一次地來到中國談判貿易和知識產權問題,他發現,與他對口談判的中國商務部在談判中并不能單獨決定這些事項。在貿易和知識產權政策上,商務部還要受制于其他部委。于是一個更高層級的金融和經貿對話將在中歐之間建立,就像中美、中日戰略對話那樣。曼德爾森遇到的問題是緣于中國的行政機構設置與歐洲完全不同。歐洲各國普遍實行“大部門制”,而中國部門的權限則相對分散。
但在黨的十七大之后,“大部門制”的呼聲在中國陡然升起,媒體紛紛報道,學界也暢所欲言。推動這些呼聲的緣由,一是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大機構整合力度,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一是能源部成立在即,而能源部就極有可能是整合發改委、電監會、國土資源部、水利部、中石油、中石化等多家部委和央企的部分職能的大部門。
本期我們透過學者的言論、媒體的報道以及國外的成熟經驗,去探尋中國“大部門制”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