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國人有一種膜拜官員的情結,官員隨便說句什么話都是“重要指示”,漫不經心地到一個地方走走就是“指導工作”。官員中當然有許多水平很高、能力很強的,然而,人的智慧、學問、能力與其是否當官、擁有權力實在沒有太多的關系。當年的慈禧太后權傾天下,但她的無知也是天下無敵,以至百多年過去,依然成為笑柄。
1901年慈禧太后六十六歲壽辰時,直隸總督袁世凱為了拍她的馬屁,特地從美利堅進口一輛汽車,作為壽禮獻給她,并將其起名為“圖利亞”。汽車買來了,自然要找會開車的人。慈禧太后讓李蓮英負責招納,當時共有十一人應試,結果來自北京大興縣哈德門的孫富齡脫穎而出。孫富齡以前在北京為皇家貴族趕馬拉車,人年輕機靈,學得很快。孫富齡經常駕車拉著慈禧玩,慈禧非常開心,一次,她賞賜了大碗酒給孫富齡喝。孫富齡受寵若驚,當即大口飲盡。喝過酒后,孫富齡踩響馬達,汽車噠噠地跑了起來。不料前面突然跑出一個小太監。此時孫富齡已酒性發作,平時得心應手的剎車,這下怎么也找不到了,可憐的小太監因此一命歸西。事故發生后,一些大臣開始埋怨這輛“圖利亞”不吉利,他們聯名上書:“一個開車的奴才竟然和‘老佛爺平起平坐,實在有失大清體統。”慈禧看了奏折,覺得他們說得很有道理,于是令李蓮英傳旨,拆掉司機坐椅,讓孫富齡跪著開車。跪著開車,無法用腳踩剎車,極其危險,再加上曾經出過一次事故,孫富齡怕得要命,他想出了一個主意,用破棉絮堵死油管,謊稱汽車壞了。當時國內沒人會修汽車,慈禧再也沒有提起過這輛車。孫富齡怕事情暴露,拖家帶口逃出了京城。(2008年第5期《各界》)
在坐汽車這件事上,慈禧太后的無知是顯而易見的。第一,她不知駕車者不能飲酒,飲酒可能造成司機神經出故障從而導致車禍,任意賜酒給司機喝,終至鬧出人命;第二,她不明白司機的腳對汽車的用處,聽信一幫冬烘先生的意見,為了體現所謂的威嚴,命令司機跪著開車。不過,我覺得,孫富齡最后的逃之夭夭,主要不在慈禧的無知上。
社會上經常有各種各樣的新事物,而我們對新事物的了解總有一個過程,這一切決定了人在某些時候的無知是無法避免的,更不要說處于深宮之中的慈禧了。一個人無知并不可怕,只要肯鉆研,聽得進別人的不同意見,他的無知立即可以轉化為有知,真正可怕的是像慈禧太后那樣,明明無知,卻自以為有知,手中又擁有不受制約的權力可以推廣、放大這種無知。這種建立在絕對權力之上的無知必然給他人甚至國家民族帶來災難。
歷史不是供人玩弄的泥巴,也不是茶余飯后的消遣,歷史應該是睜著眼睛的智者,一根能讓我們經常感到疼痛的銀針。限制官員的權力,不讓某些手握重權者因為自己的無知害人害國,這是任何時代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原載2008年8月5日《西安晚
報》】
題圖 / 蘇 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