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卿
穩重、彬彬有禮,談起國學滔滔不絕。這就是記者對張森的第一印象。
第一跪:
校長跪在小學生面前
32歲的張森是鄭州晉唐書畫學校校長,自費推廣國學多年,2007年6月,張森將自己用毛筆小楷抄寫的《弟子規》自費印刷了10萬本,計劃捐贈給鄭州市內大中小學生,作為學生自律和書法選修課用書。
《弟子規》是清朝人李毓秀依據孔子教誨編寫的生活規范,張森給學生們贈送《弟子規》,意在把國學的學習氛圍推向一個新的熱度。《弟子規》印刷完畢,他就向鄭州市緯五路一小贈了4800冊,給緯五路二小贈送了2600冊。但他一直不事張揚,他真正走進公眾視野,是從他給小學生下跪開始。
2007年6月23日,張森到鄭州市黃河路三小贈送《弟子規》。
贈書儀式上,張森面對2000余名學生和家長,決定先摸一摸大家的國學“底子”。他首先向小學生們提出了3個問題:什么叫“羊羔跪乳”?“烏鴉反哺”是什么意思?“漢”字是如何來的?
張森的問題一出,臺下先是短暫的寧靜,接著開始交頭接耳。為活躍氣氛,張森順手從懷里掏出100元錢,高高舉起,懸賞問答:“不管哪位同學,只要能回答一個問題,就當場獎勵100元。”
第一個問題,沒有人回答。
“第二個問題,‘烏鴉反哺是什么意思?”張森把手中的鈔票又晃了晃。
這時,有一個小女孩從人群中站了起來,她走向主席臺說:“老烏鴉辛辛苦苦養育大了小烏鴉之后,自己也老了、病了,不能自己尋找食物了。小烏鴉就叼來食物,喂養老烏鴉。意思是,媽媽愛我,我愛媽媽。”
小女孩的回答讓張森很滿意也很興奮,他當場將100元獎金塞到了小女孩的手里。
輪到第三個問題時,又出現了冷場。張森明白,也許是這個問題太難了,他沒有再追問下去,只是希望同學們以后能夠查查資料翻翻書。其實,張森那天去學校時,身上特意裝了3000元錢,只要孩子們能踴躍回答問題,他就準備把這些錢發完,但意外的冷場讓他只好停止了“有獎問答”。
張森“有獎問答”的初衷也不僅僅是活躍氣氛,他是想用這些問題引出“孝老尊師”的話題,進而引出優秀的中華文化,引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但是,問題一出,他的心就沉重起來,刺痛起來,就像千萬枚鋼針在不停地刺扎著他的心肺。
張森熱血上涌,他脫口而出:“同學們,我求你們好好學習《弟子規》,我今天要給你們行一個傳統大禮,希望你們從孝親尊師開始,好好學習做人。”緊接著,張森雙手捧起一摞《弟子規》,撲通一聲雙膝跪地,恭恭敬敬地將書舉過頭頂說:“我求求你們了,好好學學《弟子規》吧!孩子們,來領書吧!”
天上飄落著零零星星的小雨,露天講臺上布滿了一個個小水坑,2000多名同學老師家長被張森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弄得目瞪口呆。
雙膝跪地的張森腦子一片空白,他什么也沒有想,更沒有任何豪言壯語。
鄭州黃河路三小校長張進忙跑上主席臺,試圖把張森攙起來,卻被張森一口拒絕:“我下跪,不是跪人,而是表示對國學的尊重。您別拉了,只當成全我推廣國學經典的一片心意。”
兩分鐘后,有孩子開始往講臺上走去,他們默默地從張森手里接過《弟子規》,又默默地走下臺去。這時,校長張進提醒道:“孩子們,快給張森校長鞠躬!”
于是,孩子們每從張森手中接過一本《弟子規》,就給他深鞠一躬。
一個小女孩流著淚對張森說:“張校長,您站起來吧,我一定好好學習《弟子規》。”
鞠躬,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張森當時想:“我這一跪,值了!”
張森堅持跪著把2000本《弟子規》發完,整個過程足有20分鐘,但對張森來說,他早沒了時間概念。
爭議:
下跪的“前世今生”
然而,讓張森始料不及的是,他在鄭州市黃河路三小下跪的第二天,鄭州的一些媒體就不約而同地發布了消息,緊接著,“校長下跪”的新聞開始在網絡上蔓延。對他的做法,雖然有贊揚的聲音,但也遭到不少網友的質疑甚至謾罵。
張森為何如此推崇國學,乃至癡迷到不惜為之下跪?這要從他的成長經歷說起。
張森是地地道道的鄭州人,出生在一個比較富足的家庭。他天資聰穎,5歲那年就開始習書學畫,接觸詩詞。7歲時,張森拜著名畫家唐玉潤為師,由于他聰明勤奮,唐玉潤帶著他認識了不少名師。正是這些名師的熏陶,他背誦了不少詩詞經典,并喜歡上了博大精深的國學,尤其對《弟子規》,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
1999年,年僅24歲的張森創辦了晉唐書畫學校。
當時,張森看到攀比之風在學生中蔓延,他們比吃、比穿、比誰的父母更有權有錢,而且在家像“小皇帝”一樣,不聽父母的話,甚至不尊重父母。
“由自我,到自私,到自利,到自殘,最后到自殺。”張森說,人一旦“自”字當頭,后面的路就會越走越窄。
張森說:“這些年來,為了利益,孩子和父母對簿公堂、甚至父子大打出手的新聞報道越來越多,關鍵是孩子們沒有感恩的心,只有推廣《弟子規》,讓人們樹立感恩觀念,才會實現自我和諧、家庭和諧,進而達到社會和諧,最終實現天人和諧。”
另外,由于近年來國學少有人提及,而一些外來文化以及近利文化“搶灘”國人思想,真正的國學一度沉落。
于是,張森想到在學校推廣《弟子規》。
在張森看來,《弟子規》里有做人的道理,教人要感恩父母,只有讓孩子們知道感恩,就不會自私了,就會聽父母的話了。《弟子規》在他的晉唐書畫學校推行后,張森明顯感覺到學生們變得懂禮貌了。讓他興奮的是,《弟子規》推行第4天,一位學生家長給他打電話,哭著說以前總是管不好孩子,現在孩子聽話了,還會給父母倒水。
可以說,張森給鄭州市中小學捐贈《弟子規》,邁出了他公開推廣《弟子規》的第一步。
張森捐贈《弟子規》,不是為名為利。他在給學校、企業捐贈《弟子規》的過程中,沒喝人家一口水,沒吃人家一頓飯,沒收人家一分錢,更不通知新聞媒體。后來的報道,都是受贈單位向媒體“走漏了風聲”。
張森一再強調,他不是一個復古主義者,也不提倡復古,但《弟子規》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有些亙古不變的真理要堅守,比如孝道。
出乎張森意料的是,張森為推廣國學而下跪的新聞經媒體報道后,網上的罵聲與贊揚聲幾乎對半,張森為此沮喪了好幾天。
不過,仔細想想,為國學下跪沒錯,只是造成的誤解很多。后來,他終于想明白,之所以引來質疑,是自己下跪的當時及以后一段時間內,自己根本就沒有說話的機會,不明真相者把一些想法強加到了自己的頭上,自己沒有發言權。
張森說:“現在很多國人都認識到了國學的好處,越是民族的越是國際的,我對國學下跪,是我要推廣國學的決心和誠心。”
他認為:如果我的一跪能觸動一個人的心靈,即使有千萬人罵,就讓他們罵吧。如果有必要,還要跪!
反思之后,張森開始“預謀”第二次下跪,并打算將下跪的對象選擇為問題少年。
張森覺得,問題少年很多都是聰明人,只不過把聰明用錯了地方,他們的人生之路還長,由于幼稚和無知或一時沖動犯了錯。治病要先找病根,如果能從此入手,讓他們學會做人,學會走正道,走人道,或者能夠呼吁更多的好心人伸手解決他們的就業生存問題,讓他們有路走。如果這兩個目標能實現,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能夠用我們的圣賢智慧把問題少年教好,還有什么人不可教化呢?
第二跪:
校長跪給了少年犯
張森“預謀”第二次下跪,是理性思考之后的選擇。
有了“預謀”,張森就開始尋找贈書下跪對象,在媒體的幫助下,他找到了鄭州未成年犯管教所(以下稱少管所),他希望能以自己的驚人之舉,感動這些失足少年,使之重新走上正途。
2007年11月22日,張森和鄭州某裝飾公司總經理古景春女士攜帶2500本《弟子規》和100箱方便面,一同來到鄭州少管所。
上午9時,援教活動在鄭州少管所禮堂舉行。200多名剃著光頭、身著統一藍色囚服的少年犯安安靜靜地等待《弟子規》贈書儀式開始。張森看著一張張稚氣未脫的面孔,喉頭發堵。這是他所有演講中最糟糕的一次,思緒混亂,語無倫次,聲音顫抖,他只講了幾分鐘就講不下去了。
“我頭一次來監獄,看見你們,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么好。我……可是……”坐在主席臺上的張森聲音有些哽咽。
張森的表情越來越凝重,他無奈地搖了搖頭說:“我希望我怪異的舉動能給你們帶來一絲自信。”
說著,張森繞過主席臺前的桌子,恭恭敬敬地站在少年犯面前,“撲通”一聲,雙膝跪地。正在人們驚訝得不知所措時,張森又“咚咚咚”地磕了仨響頭。
事情發生得太突然了,直到200名問題少年從張森這一跪的驚呆中緩過神來,都深深地感動了,一些孩子當場哭出了聲。在場的管教人員見狀,欲上前將他扶起來。張森緩慢地站起時,臉上掛著淚花。
接下來,是贈書儀式,古景春女士協助張森贈書。孩子們默默地走到古景春女士面前,先深深地鞠上一躬,再用雙手接過《弟子規》,嘴里說著“謝謝阿姨”。孩子們每鞠一躬,古景春女士也鞠一躬,古景春女士一共向上前領書的問題少年鞠躬200次,而且每次都是彎腰90度,而接受贈書的孩子,許多人是抹著淚離開的。
古景春對孩子們說:“看著你們稚氣未脫的面孔,我心里特別難受,希望你們好好改造,早日出去,你們親人在家等著你們。出去后,有什么困難可以和我們聯系,我發誓,我會盡我最大的能力幫助你們。”
“我求大家啦!不能再走這條路。”古景春再次向這些少年鞠躬,臺下的孩子們早已哭聲一片。
一些記者擁向張森和古景春,張森說:“我希望這些孩子能得到尊重。以前我曾經說過今后不跪了,但是今天面對這些犯錯的孩子,我是有意為之。我給這些少年下跪,是希望他們體驗到更多的關心,使他們的心靈受到震撼。”
在這里服刑的小張說:“張森校長對我們這些犯錯的人下跪,是對親情的至誠表達,是誠心誠意想幫助我們,是真男人。”
小李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從小就是個搗蛋鬼,兩年前因搶劫被判了3年刑。張森跪下的一剎那他就愣住了,他說:“我從小到大,從沒有受到過這樣的禮遇,我好感動,我看到好多人流淚了,自己也控制不住眼淚汪汪的。”
“跪君跪師跪父母,是中國至尊的禮數,張森向孩子們下跪,不僅令孩子惶恐,也令我們管教民警驚異,以后,我們會更多地從人性出發,關愛這些問題少年。”現場一位民警告訴媒體記者。
贈書活動結束,張森和古景春乘坐的車輛駛出少管所時,張森的情緒還沒有調整過來。車到路口,張森再也忍不住了,把頭抵在車座靠背上抽噎起來,怎么勸也沒用。古景春見狀,招呼司機停車,讓張森痛痛快快哭了一場。張森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他哭一陣,古景春遞給他一張紙巾,等張森的情緒緩過來時,古景春女士發現張森用了整整一盒紙巾。
心聲:
我愿意不斷跪下去
兩次下跪,張森都是情之所至,張森說:“看見臺下那一張張稚嫩的臉和他們身上的囚服,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別說下跪,讓我怎么著都行!”
但是,對于張森的兩次下跪,社會上還是褒貶不一。
一種觀點認為,傳統文化已經到了消失的邊緣,為了拯救祖先留給我們的遺產,張森不惜以下跪這種非常方式打動他人,讓人敬佩和感動。《弟子規》代表了傳統道德的精髓,應該跪,張森是對傳統文化的跪拜。同時,張森也是對讀書者的跪拜,傳統教育中培養“誠敬心”是前提,在學子面前,師長對教育的誠信與恭敬是最好的身教。大庭廣眾,天上地下之間,校長之跪合乎天地人和之道,有振聾發聵之功效,給功利社會敲警鐘,給學子樹明燈,不僅要為張森鼓掌,而且還應該為他喝彩,作為傳統文化的鼓吹者,張森的仁勇精神如果沒有持久的毅力,沒有強烈的責任感,沒有發自內心的融合是跪不下去的,不管其中是否存在商業炒作的因素,都令人欽佩。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質疑張森的做法和動機。
張森說:“我下跪不是以一個校長、老師的身份,是代表社會關愛、期待孩子們學好國學的愛心人士給孩子們下跪,請求他們學好國學,正正道道做人。我下跪是因為我第一次見到這些孩子,我和他們以前沒有交往,只希望借助下跪表達我的誠意。如果太熟悉了,我就沒必要給他們下跪,比如我們學校的師生,我就沒有給他們下跪過。只要推廣國學需要,我愿意這樣不斷跪下去。”
“現場都有人被我下跪感動哭了,你能說我下跪沒有效果嗎?”
張森不回避下跪有炒作成分,他坦誠表示,如果能將《弟子規》炒熱,能把國學炒熱,炒作一下又有什么呢?
張森說:“質疑我的人,他們不相信這世界上有干凈、美好的事情,是因為他們有一顆不干凈的心。我希望他們多讀些書來提高自己,不要不了解問題就張嘴罵人。跪,有兩層意思:一是尊敬,二是屈辱。尊的是天地大道、古圣先賢智慧,祖國復興的希望。我們關愛犯錯的孩子,何錯之有?”
現在,張森正在實施一個“貢天工程”,意思是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天下。
這次走進鄭州未成年犯管教所贈書,只是“貢天工程”分支“清源工程”的一部分,下一步,他準備走遍河南省各個監獄,將《弟子規》捐贈到每一位服刑人員手中。
取名“清源工程”,取義于“正本清源”,意思是從根本上加以整頓清理。張森說:“如果犯人都能被《弟子規》感化,從而重新做人,那還會有《弟子規》教化不了的人嗎?!”
張森說,他愿意從各個方面關心服刑人員和刑滿釋放人員,不僅限于精神上的感化,如果有刑滿釋放人員出獄后找不到工作,他愿意動用自己的社會關系,幫他們謀一份工作。
目前,張森已經修改了免費贈書10萬冊的計劃,張森和古景春自掏腰包60萬元,印刷了30萬冊《弟子規》免費贈送,而且會在每次贈書的同時,力所能及地為獲贈者提供一些幫助。迄今,兩人已經花去80萬元,但他們并不后悔。
(作者聲明:未經作者同意,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網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