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導彈是世界打擊范圍最遠的武器,可以攜帶核彈頭摧毀任何大型戰略目標。目前,在中國周邊地區,主要是美國和俄羅斯仍在加強洲際導彈作戰實力,包括陸基洲際導彈和潛射洲際導彈。此外,印度也在大力發展洲際導彈。日本雖然沒有洲際導彈,然而,具備發展洲際導彈的巨大潛力,令人關注。
10彈頭的“白楊”
挑戰“民兵”
目前,世界上只有五個國家擁有洲際導彈,它們分別是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和法國。在世界洲際導彈家族中,陸基洲際導彈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面對美國的戰略遏制態勢,俄羅斯正全力趕超美國的陸基洲際導彈。
目前,美國惟一的陸基洲際導彈是空軍的500枚“民兵”Ⅲ,它們分別部署全國三大空軍基地,每枚導彈可攜帶1~3枚核彈頭,核彈頭總數大約1000枚,可襲擊1萬多公里遠的戰略目標。冷戰時期,美軍陸基洲際導彈主要以蘇聯和中國等有關國家戰略目標為襲擊對象。冷戰結束以來,美軍“民兵”Ⅲ陸基洲際導彈仍然以俄羅斯和中國等國戰略目標為主要威懾對象。
近年來,俄羅斯戰略火箭部隊面對美國“民兵”Ⅲ的巨大挑戰和反導系統的圍堵,不得不加強新型陸基洲際導彈SS-27“白楊”的部署,以替換老化的SS-25等型洲際導彈,加強對美國的戰略威懾。SS-27是在1997年底開始部署的,屬于單彈頭,可打擊1萬公里遠的戰略目標,然而,誤差范圍達350米左右,精確度明顯不如已經服役幾十年的“民兵”Ⅲ。在2007年里,俄軍部署了3枚可機動發射的SS-27。預計,今年俄軍將部署11枚SS-27洲際導彈,其中,4枚為發射井固定發射型。到今年底,俄羅斯戰略火箭部隊總共將擁有65枚SS-27洲際導彈。
面對美國陸基洲際導彈多彈頭技術的優勢,同時,為了打破美國反導系統的攔截,俄羅斯正在SS-27基礎上進行多彈頭技術改進,其編號為RS-24,可以配備10個核彈頭,能夠對美國10個戰略目標同時實施核打擊。2007年5月29日,RS-24首次進行了試射。俄軍表示,RS-24極為先進,可以穿透美軍任何反導系統的攔截,將在2009年后展開部署,以逐步替換6個核彈頭的SS-19和10個核彈頭的SS-18洲際導彈。
俄軍現役SS-18洲際導彈只有數十枚,可以配備不同核當量的彈頭。其中,單彈頭核當量高達5000萬噸,成為世界最有威力的洲際導彈,足以讓任何敵對國家感到恐懼無比。西方人把該型導彈叫做“魔王”。SS-18主要有兩大改進型:RS-20B和RS-20V。其中,RS-20B攜帶單彈頭,可以襲擊1.5萬公里遠的大型目標,是世界上飛得最遠的洲際導彈。RS-20V是蘇聯上世紀80年代后期研制的改進型,全長34米,最大起飛重量達211噸,是世界最大的洲際導彈,可攜帶10個分導式多彈頭,每個核彈頭的核當量大約為50~75萬噸,可以襲擊1萬公里遠的敵方戰略目標。該型導彈一旦爆炸,能夠把50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所有敵方戰略目標摧毀。其中,美國本土所有大型戰略目標均在其攻擊范圍。然而,俄羅斯航空電子技術一直難以取得重大突破,尤其精確制導技術難以快速發展,該型導彈誤差范圍達500米左右。美空軍上世紀90年代初部署的“和平衛士”洲際導彈(現已退役)誤差范圍只有90米。作為俄羅斯最有威力的洲際導彈,SS-18雖然已服役多年,但仍將為國效勞10~15年。為了進一步提高RS-20V的作戰性能,俄羅斯仍在對其進行技術改進。
美俄潛射洲際導彈
爭雄太平洋
在世界核潛艇家族中,彈道導彈核潛艇最有遠程打擊威力,成為世界最可怕的水下威懾平臺,只有五個核大國擁有。目前,在太平洋地區,主要是美國和俄羅斯海軍擁有實力非凡的潛射洲際導彈。其中,美國海軍彈道導彈核潛艇一直潛伏在太平洋深處,隨時可以威懾俄羅斯和中國。俄羅斯海軍正在奮起直追,大力加強太平洋艦隊潛射洲際導彈的作戰能力。
美國海軍現有14艘“三叉戟”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每艘可以配備24枚D-5潛射洲際導彈,擁有1000多枚核彈頭。其中,在亞太地區,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總共部署了9艘“三叉戟”級彈道導彈核潛艇。顯然,美國海軍潛射洲際導彈部隊主要針對亞太地區的俄羅斯和中國等有關國家。在美軍太平洋艦隊9艘“三叉戟”彈道導彈核潛艇中,4艘部署太平洋東部沿岸華盛頓州的班戈基地。
“三叉戟”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屬于戰略威懾兵器,可對1萬公里范圍內的戰略目標進行威懾作戰。如果“三叉戟”核潛艇潛伏太平洋東部海域,就可對西太平洋沿岸的俄羅斯和中國等有關國家進行襲擊。如果“三叉戟”潛伏太平洋中部,可對俄羅斯中部地區展開威懾作戰。每枚D-5洲際導彈最多可攜帶8個分導式核彈頭,能夠同時襲擊8個戰略目標。每個核彈頭核當量可達40萬噸左右,相當于20枚廣島原子彈的威力。D-5命中率相當高,誤差范圍只有120米。目前,美國海軍正對現役“三叉戟”級彈道導彈核潛艇部隊進行技術改進,包括延長洲際導彈和核彈頭的使用壽命,可以使用到2020年之后。屆時,美國海軍將部署新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和洲際導彈。
隨著美軍對俄羅斯加緊戰略遏制,俄羅斯開始加強戰略反擊。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海軍正恢復全球大洋的存在,以打破美軍對俄羅斯的戰略圍堵。其中,在亞太地區,俄海軍太平洋艦隊正在勘察加半島建造最大的核潛艇基地,耗資達3.5億美元,計劃進駐3艘最先進的新型“北風之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北風之神”級核潛艇水下排水量達1.7萬噸,每艘可配備12枚新型“布拉瓦”洲際導彈,每枚導彈可攜帶10個分導式核彈頭,可對8000公里遠的120個戰略目標實施核威懾作戰。目前,俄羅斯海軍擁有172枚潛射洲際導彈,核彈頭為606枚,但主要部署北方艦隊。2006年9月9日,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核潛艇從北冰洋試射了1枚洲際導彈。這是俄羅斯海軍核潛艇10年來首次從北冰洋水下發射洲際導彈。美國感到害怕的是,如果俄羅斯核潛艇從北冰洋發射洲際導彈,只需10分鐘就可襲擊美國本土戰略目標。
印度要做
洲際導彈國家
在亞太地區國家中,印度正設法成為新興的洲際導彈國家,不僅打造陸基洲際導彈,還在打造潛射洲際導彈。
據《印度防務》網站報道,印度計劃今年首次試射射程達5000多公里的“烈火”-4陸基洲際導彈。一旦“烈火”-4試射成功,印度將成為世界第六個擁有洲際導彈的國家。“烈火”-4是在“烈火”-3的基礎上研制的,2007年4月,印度曾試射“烈火”-3彈道導彈,射程達3500公里。當時,印度專家曾表示,“烈火”-3的試射成功,意味著印度可以進一步研制洲際導彈。據印度專家2007年12月透露,科學家們正對16米長的“烈火”-3運載火箭進行修改,以安裝第三級運載火箭,把射程增加到5000公里以上,成為新的洲際導彈。
近年來,印度一直大力加強遠程作戰力量,全面提高國家的戰略威懾實力。一旦“烈火”-4試射成功,將極大增強印度的戰略威懾范圍。如果“烈火”-4部署印度東部地區,將可威懾西太平洋地區。如果“烈火”-4部署印度西部地區,將可威懾歐洲許多地區。如果它部署印度北部地區,威懾范圍可達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如果它部署印度南部地區,將可威懾印度洋大部分地區海上目標。印度自1998年進行核試驗以來,加緊發展核武器。據西方媒體披露,印度目前至少擁有60~80枚核彈,最多可能擁有200枚核彈,包括原子彈和氫彈等種類。印度“烈火”-4可運載1.5噸核彈頭,包括3個分導式核彈頭,能夠對三個不同的戰略目標實施威懾作戰。
印度防務研究發展組織一些科學家2007年曾透露說,正在全力開發“烈火”-4洲際導彈,很可能在未來3年內部署。然而,“烈火”-4即使部署印軍,也與世界其它國家的洲際導彈存在很大的技術差距。其它國家洲際導彈最遠威懾范圍可達1萬公里左右,最多可攜帶10個分導式核彈頭。如果沒有美國或者俄羅斯等國的精確制導技術幫助,印度“烈火”-4的誤差范圍很可能要達幾百米,甚至1000米左右。分析人士認為,“烈火”-4試射成功后,印度很可能研制射程更遠的洲際導彈,包括8000公里、甚至1萬公里的洲際導彈。
印度一方面加強研制陸基洲際導彈,另一方面還在大力開發潛射洲際導彈。據印度《今日印度》雜志2007年底披露,印度海軍正在東部軍港秘密建造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大約2010年前后部署。按照計劃,印度海軍在2015年前部署3艘彈道導彈核潛艇,成為世界第六大彈道導彈核潛艇力量。據印度海軍退役少將梅農透露,每艘彈道導彈核潛艇計劃配備至少12枚洲際導彈,3艘核潛艇將可以配備36枚洲際導彈。每枚潛射洲際導彈最多可攜帶8枚分導式核彈頭,每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可攜帶96個核彈頭。這意味著印度海軍彈道導彈核潛艇將成為最大的海上核武庫,也是最大的海上核彈發射平臺。多年前,印度曾試爆威力巨大的氫彈。一旦氫彈配備潛射洲際導彈,足以徹底毀滅任何大型戰略目標。
然而,由于陸基洲際導彈尚未研制成功,印度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配備的第一批遠程武器很可能是只有1000公里左右的近程彈道導彈。目前,印度防務研究發展組織正全力開發“烈火”-3增程型潛射洲際導彈,由三級運載火箭推進,射程可達5000公里以上,成為印度第一種核潛艇發射的洲際導彈。一旦印度核潛艇配備洲際導彈,不僅可以威懾亞太,還可潛航世界其它海域,對全球其它地區的任何對手進行遠程戰略威懾,極大地增強印度在國際上的軍事影響力。
日本開發洲際導彈的
潛力令人警惕
按照國際上有關規定,日本作為二戰戰敗國,不能擁有任何進攻性武器,包括洲際導彈。然而,多年來,日本的民用運載火箭技術發展十分迅速。一旦需要,民用運載火箭只需換上彈頭,就可成為地道的洲際導彈。
目前,日本已擁有大推力的民用運載火箭。其中,日本的H2大推力運載火箭令人矚目,可把大約4噸的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軌道。2007年9月14日,日本H2A-13巨型運載火箭成功地把“月亮女神”衛星送上太空軌道。10月4日,衛星變軌后成功進入月球軌道。飛行期間,衛星與2顆子衛星成功進行了分離。日本這次衛星遠行足以反映出日本完全具備制造洲際導彈的巨大潛力。眾所周知,洲際導彈飛行距離一般在5000公里以上,而“月亮女神”衛星飛往月球的距離達38萬公里。“月亮女神”子衛星與主體衛星成功分離,表明日本已掌握洲際導彈多個核彈頭分離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