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除核計劃外,伊朗的彈道導彈研發情況是近年來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另一個熱點軍事問題。但由于伊朗新式武器裝備的研發情況一向透明度較低,而其軍政領導人又慣于玩弄虛張聲勢的手法,因此關于伊朗彈道導彈研制計劃的進展情況目前也是眾說紛紜。2007年10月,俄羅斯網站“戰爭在線”出版的電子雜志《以色列軍事通報》披露了伊朗反對派——全國抵抗委員會于2004年12月公布的題為《伊朗當局的秘密導彈計劃》的報告。這份報告并非秘密文件,但其內容迄今仍鮮為人知,而且作者的特殊身份也賦予了該報告特殊的地位和分量。
“力量”導彈計劃
根據伊朗反對派提供的情報,伊朗國防部于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實施新的絕密導彈計劃——“力量”導彈研制計劃。研制工作是在伊朗航空航天工業組織下屬的一系列企業和研究機構里展開的,該組織主要負責本國導彈的科研、設計和生產工作。伊朗的全部導彈計劃都是在伊斯蘭革命衛隊的領導下進行的。伊斯蘭革命衛隊的一系列高級軍官直接掌管著這些企業和研究中心,例如,航空航天工業組織由阿赫邁德·瓦希德·賈斯特杰第準將領導。
目前有情報顯示,伊朗研制了三種型號的“力量”型導彈:射程達800公里的“力量”-101,射程為2000~2500公里的“力量”-110和射程達3000公里的“力量”-110A。其中“力量”-110和“力量”-110A是機動式導彈,這一點明顯區別于“流星”-3和 “流星”-4導彈。此外,“力量”-110和“力量”-110A導彈的發射裝置可以在30分鐘內進入戰斗準備狀態,而“流星”-3導彈需要數小時準備時間。根據未經證實的消息,“力量”型導彈可以攜帶重量為700~1200公斤的核彈頭或化學彈頭。伊朗反對派在這份報告中強調,“力量”導彈最重要的特點是,它是伊朗第一種完全由伊朗專家研制而不是仿制蘇聯或朝鮮原型的彈道導彈。但是,美國一家著名軍事網站認為,這種導彈的原型是中國的M-9和M-18彈道導彈。
“力量”-110型彈道導彈由位于德黑蘭以北的“赫馬特工業導彈綜合體”下屬的工廠生產,綜合體領導人為伊斯蘭革命衛隊準將達奈什·阿什賈尼。該綜合體下屬的企業分工生產導彈的各分系統:沙希德·瓦拉米尼集團生產導彈與控制系統,沙希德·莫瓦赫德集團生產導彈彈體,沙希德·切拉格尼集團生產導彈燃料,沙希德·拉斯特加集團生產導彈發動機,沙希德·卡里米集團生產導彈戰斗部,沙希德·諾里集團生產發射系統,沙希德·卡爾霍集團生產發射裝置。
“流星”導彈計劃
該報告還披露了“力量”導彈之前的“流星”導彈的有關情況。伊朗實際上是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實施本國彈道導彈研制計劃的。而關于北朝鮮幫助伊朗建立“飛毛腿”戰役戰術導彈組裝和生產企業的消息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傳出來的。1992年春季,一艘裝有“飛毛腿”導彈部件的運輸船從北朝鮮港口出發,其目的港是伊朗的班達爾阿巴斯港。正是這一時期,伊朗在其庫姆地區建成了一個導彈組裝中心。
到1994年以前,伊朗已經擁有200枚“飛毛腿”導彈,并在北朝鮮專家的幫助下將其升級至“飛毛腿”-C,伊朗稱其為“流星”-2。根據導彈改進計劃,伊朗人在北朝鮮專家的技術援助下對其導彈生產工作進行了改造。綜合來自各種渠道的資料,到1997年,伊朗已經擁有大約450枚“流星”-2導彈。
不僅如此,伊朗還具有“飛毛腿”導彈的作戰使用經驗。在兩伊戰爭期間,伊朗軍隊于1988年向伊拉克城市發射了大量該型導彈。據悉,伊朗軍隊當時共發射了約300枚“飛毛腿”導彈。2001年4月19日,伊朗再次對本國反對派——“人民圣戰組織”位于伊拉克境內的營地發射了戰役戰術導彈,共對該組織的7個營地和伊拉克6座城市發射77枚導彈,其中對巴斯勒發射27枚。
“流星”-3導彈
有充足的依據認為,伊朗人能夠擁有“流星”-3導彈首先得益于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正是在那一時期,北朝鮮在伊朗的資助下,從蘇聯獲得了相關導彈技術,從而開發出了射程達1600公里的“勞動”導彈。可以確信,北朝鮮從蘇聯獲得了生產Р-27彈道導彈(西方稱為SS-B-6)所必需的全套資料。Р-27導彈是由В.П.馬克耶夫領導的第385專門設計局研制的,并于1967年在莫斯科舉行的閱兵式上首次亮相。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Р-27導彈都是667A型戰略核潛艇的制式武器。最后一批667A型潛艇一直服役到1993年,前蘇聯為該級艇一共生產了1800多枚Р-27導彈。
北朝鮮從處于解體過程中的蘇聯獲得導彈制造技術后,于1987~1988年開始自行生產導彈和發動機。當時,蘇聯(后來是俄羅斯)堅決否認曾向北朝鮮轉讓導彈技術。但是很顯然,沒有導彈和發動機研制者的積極協助,平壤未必能夠制造出彈道導彈來。1990年5月,北朝鮮第一次試射失敗。三年以后,即1993年5月9日,北朝鮮第一次成功地發射了“勞動”-A型導彈,該導彈能夠攜帶威力為60~120萬噸的核彈頭。
1993年,有情報顯示,北朝鮮向伊朗交付了第一批“勞動”-A型導彈。雖然美國人堅持認為,在美國的政治壓力下,北朝鮮沒有向伊朗交貨,但以色列的媒體援引來自情報部門的消息指出,伊朗仍然成功地獲得了一些北朝鮮導彈。
1997年9月,據《華盛頓時報》報道,伊朗從中國的“長城工業公司”獲得了彈道導彈制導系統和固體燃料發動機的制造技術,并首次披露,伊朗已開始實施“流星”-3和“流星”-4導彈研制計劃。
1997年12月,美國衛星發現在位于德黑蘭以南的沙希德赫馬特工業集團的研究中心進行了新型導彈發動機的試驗臺試驗。7個月以后,即1998年7月22日早晨6時,3顆衛星偵察到伊朗在位于庫姆以南160公里的靶場進行了“流星”-3導彈的首次發射。該導彈飛行100秒鐘后爆炸,爆炸原因不得而知,但成功發射和飛行100秒的事實令美國政府十分不安。后者曾認為,伊朗要到1999年底才能著手進行導彈原型的試驗。
應該指出,美國人和以色列人對伊朗導彈計劃推進速度的評估一直大相徑庭。美國專家認為,“流星”-3導彈開始生產不會早于2000年下半年,而以色列人認為,伊朗軍事工業部門早在1999年就開始進行導彈的工業生產。而據伊朗國防部長阿里·沙姆卡尼1999年2月7日聲稱,伊朗已經開始生產“流星”-3導彈,并且已經擁有15枚該型導彈。
根據未經證實的消息,2000年2月20日,伊朗成功地進行了“流星”-3導彈的又一次發射。而4個月以后,即2000年6月15日,多顆偵察衛星記錄到了該導彈的此次成功發射。從1998年7月第一次發射“流星”-3導彈至今,伊朗一共進行了16次發射,其中成功13次。
據以色列《中東新聞線》報道,早在2001年10月,伊朗工業部門就已經具備年產20枚“流星”-3導彈的能力,但導彈采用的是北朝鮮“勞動”-A導彈的發動機。后來,該媒體報道說,伊朗在中國公司的幫助下企圖生產采用固體燃料發動機和改進型制導系統的該型導彈。不久前,伊朗總統穆罕默德·艾哈邁迪·內賈德稱,伊朗已經擁有600枚“流星”-3導彈。這一說法未經任何證實,虛張聲勢的可能性比較大。
“流星”-4導彈
90年代末,伊朗官員曾幾次聲稱,伊朗打算發展自己的民用航天計劃。伊朗國防部長在1999年2月曾說,該國工業部門已開始研制用于發射衛星的“流星”-4火箭。
一些西方的伊朗導彈問題專家認為,伊朗正在以民用計劃為掩護研制威力更大的新型彈道導彈,并對其原型有幾種猜測。一種觀點認為,伊朗秘密研制的新型導彈以北朝鮮的“大浦洞-A”型導彈為原型;另一種觀點認為,“流星”-4導彈的原型是前蘇聯的Р-12導彈(西方稱為SS-4“涼鞋”)。1997年初,以色列和美國媒體援引來自官方的消息報道說,有可靠的情報表明,俄羅斯向伊朗提供了“制造SS-4導彈所必需的詳細規程和技術資料”。
“流星”-4導彈完全有可能是SS-4導彈的北朝鮮改進型,是自平壤的專家與伊朗同行在蘇制單級導彈的基礎上研制的一種三級彈道導彈。這也是伊朗的第一種三級彈道導彈,其射程取決于戰斗部重量,可達1800~3000公里。當戰斗部重1000公斤時射程可達2000公里,戰斗部重500公斤時射程可達2475公里。根據現有的資料來看,“流星”-4導彈的打擊精度遠高于“流星”-3,當其射程為2500公里時對預定目標的打擊誤差僅為50米。
在數年緊張的工作之后,伊朗于2004年8月開始進行“流星”-4導彈的第一次試驗。目前伊朗是否已經開始生產“流星”-4導彈不得而知,但是早在2000年初,美國國家空中情報中心就發表了題為《彈道導彈的威脅》的報告,報告中指出:“伊朗正在生產兩種型號的中程彈道導彈——‘流星’-3和‘流星’-4,伊朗國防部長還聲稱正在生產‘流星’-5遠程彈道導彈,該型導彈可能是洲際彈道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