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千手觀音指揮系統亮相
美國國防專家最近指出,近日中國軍方向外界首次展示代號為“千手觀音”的指揮控制通訊系統(C4ISR)。他認為這標志著大陸軍方已經初步具備“發現即摧毀”的戰役指揮控制能力。這位專家稱,“千手觀音”系統是大陸根據目前資訊化條件下的聯合作戰趨勢,結合未來臺灣海峽戰區的實際情況專門設計的作戰訓練系統。它具備1000多個終端與感測器,能夠同時監控2000多個目標,可同時處理其中的800多個。該系統能夠為中等規模的聯合戰術群進行資訊處理與整合,并將系統內的所有平臺連成一個整體,可模擬大陸軍方主要武器裝備的操作過程與效果,根據不同情況提供戰術訓練方案。這一系統還能夠將潛艇包容進網絡系統,以提高其戰斗力。
中國成功試驗新型聰明炸彈
解放軍最近成功完成一種新型智慧化靈巧彈藥攻擊真實裝甲目標的試驗。這種智慧反裝甲子彈藥(BAT)采用聲學和紅外線感測器,自動搜索、探測、跟蹤、攻擊并摧毀運動的坦克和其它的裝甲戰車,因而被稱為智慧彈藥,也稱靈巧彈藥。作智慧反裝甲子彈藥反坦克試驗,該彈藥主要由遠端火箭炮拋射到攻擊地域上空,然后自主搜尋目標。美國于1998年成功進行了智慧反裝甲彈藥試驗,并于2003年裝備部隊。中國的首次試驗成功僅落后10年。
解放軍主力裝甲火箭炮解密
英國《今日中國防務》近日披露了解放軍PHZ89(即89式)122毫米40管自行火箭炮系統。PHZ89型火箭炮系統是從81式122毫米多管自行火箭炮,即俄制BM-21“冰雹”(Grad)火箭炮的仿制產品發展而來,采用321型履帶底盤,動力系統采用520馬力WR-4B型水冷柴油發動機,全重30噸,行駛時速55公里,且可抵御核生化攻擊。火箭炮系統最大射程20~30公里,火箭彈配備彈翼,在飛行時低速旋轉,以提高打擊精度;彈頭包括內含殺傷鋼珠和預制碎片的高效高爆榴彈、高爆燃燒彈、反坦克/人員子母彈和空投反裝甲布雷彈等。系統采用電腦化火控系統,可以從指揮車輛自動獲取目標資訊,發射架采用電動模式,裝配4排10管火箭彈,可在20秒內發射40枚火箭彈,再裝填時間為3分鐘。
WS-2火箭炮足以一炮攻臺
由四川航太工業總公司開發的“衛士”系列多管火箭武器系統,其中一種名為“衛士”-2(WS-2)的國產新型遠端多管制導火箭武器在兩年前首次亮相,引起臺灣軍方和外軍的高度關注。臺灣海峽東西平均寬230公里,最窄處的福建平潭島與臺灣省的新竹市相距僅130公里。而這種火箭炮可連發6發彈徑為400毫米的火箭彈,最大射程達200公里,足以一炮打過海峽。WS-2型多管制導火箭武器系統由發射車、運輸裝彈車和指揮通信車等地面設備以及火箭彈組成。具有射程遠、射擊精度高、齊射威力猛、作戰反應快、使用維護簡單、安全性好等特點。發射車以8×8高機動輪式越野車為運載底盤,采用6聯裝貯運發射箱傾斜單射或齊射,發射準備時間不超過12分鐘。
俄軍方評析J-8II戰機性能
俄羅斯軍事情報刊物日前載文對中國J-8II(殲-8II)型殲擊機的性能以及裝備情況作出詳盡評價,認為殲-8II與第三代殲擊機還存在著明顯差距。文章稱殲-8II采用中置三角翼和單垂尾翼設計,機身下設可折疊的垂直安定面以增加飛行穩定性,機體廣泛運用了密度較小的鋁合金和鈦合金材料及部分特種鋼。無線電系統由1臺探測距離為60公里的單脈沖雷達、導航裝置、敵方雷達照射告警系統等組成,該機還裝備有電子對抗系統。武器系統包括1門23毫米雙管機炮,備彈200發;機翼下的6個和機身下的1個掛點可攜PL-2B、PL-3、PL-5或PL-8型空空導彈,PL-9、57-2型和90-1型無控火箭發射巢及航空炸彈。目前殲-8II已發展出M、ACT、Block-02、殲-8III和殲-8D等衍生型號。從1988年開始量產以來,中國空軍總共裝備了大約360架各型殲-8II,編為12個航空團。
J-11零件國產化達九成
俄羅斯軍工方面近日透露,中國目前開始小批在蘇-27戰機的基礎上生產全新國產化型號J-11(殲-11),但是還未進入批量生產階段。俄方稱中國突破了制造發動機的技術難關后,殲-11的技術和零件國產化比重從以前的70%提高到90%。中航一集團的國產太行WS-10發動機與俄AL-31F性能相近。俄方透露,中國現在只生產了幾架國產化的殲-11,而且還是用到了俄羅斯零件,說進行批量生產還為時尚早。去年中國訂購了新一批改進型號AL-31FN發動機,并在商談購買改良后的AL-31F-M發動機的事宜。
光速電磁炮可獵殺衛星
美國海軍最近成功試射了一枚強大的電磁軌道炮彈。電磁炮是以電而不是以火藥為動力的,使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制導。這門電磁炮在經過大約4分鐘充電之后,鋁彈以7馬赫接近光速的速度(每秒2500米)飛出電磁炮的軌道,并在大氣層內飛行1分鐘,然后飛出大氣層并在大氣層外飛行4分鐘,最后在1分鐘內以5馬赫左右的速度落向地球擊中目標。這枚鋁彈的能量具有1068萬焦耳。軍方指出,此武器專門用來襲擊遠方目標,射程為370~400公里,還配備了衛星定位系統,可最大限度地準確鎖定目標,誤差不超過5米。電磁炮比傳統火炮更安全,由于不用裝炸彈,不用燃料發射,更為機動靈活,有專家相信可用來對付彈道導彈,以它來獵殺衛星今后很快就將成為尋常事。
俄太平洋艦隊年增8艘潛艇
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發表的最新年度全球軍力分析報告指出,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在過去一年間增加8艘戰術潛艇。軍事專家指出,俄羅斯快速增加遠東地區的海軍力量是為對付中國的威脅。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現在擁有4艘搭載彈道導彈的核動力潛艇、10艘搭載巡航導彈的核動力潛艇以及9艘柴油動力潛艇,共計23艘,去年版的統計只有15艘。有分析指出,俄羅斯增加太平洋海軍軍力,除為了保護庫頁島開發中的石油和石然瓦斯之外,也是為了對付中國的威脅。俄羅斯在太平洋并不擔心美國,讓俄羅斯感到不安的是中國的存在。俄羅斯海軍主要是由北方艦隊、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和太平洋艦隊所組成,太平洋艦隊的總部設在海參崴,軍力僅次于北方艦隊。
日本欲反制中國巡航導彈
2009年的日本《中期國防建設計劃》納入采取四大舉措應對中國巡航導彈的內容,其中包括:增加空中預警機、為下一代海上巡邏機P-X加裝最新雷達、研發先進的遠程地對空導彈以及考慮研發電磁脈沖反導武器。日本航空自衛隊今年將增購40架戰機,其中包括4架P-X海上巡邏機,以形成強大的空中、水面、水下“三位一體”的反潛模式。日本防衛省還提出給P-X加裝先進雷達的新構想,新加裝的雷達主要應對來襲的精確制導巡航導彈。日本目前的重點是彈道導彈防御系統,但現在已將防御重點轉移為“巡航導彈”,將著手研發先進的遠程地對空導彈。此外,還考慮研發電磁脈沖反導武器的可行性,也就是用電磁脈沖信號將來襲的巡航導彈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