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軍事現代化進程已經進行了十余年。盡管在此期間,中國優先發展海、空軍和第二炮兵部隊,受到外界關注,但中國陸軍仍是中國軍隊的主體。中國陸軍的現代化始終是中國軍隊現代化和長期轉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結構轉型
中國陸軍的現役人數大約為150~160萬人,其中包括主力作戰部隊、地方防御部隊(如邊境和海防防御部隊)和民兵預備役部隊。
主力作戰部隊被視為“機動作戰部隊”,包括集團軍及下屬的師、旅、團和一些由軍區或省軍區指揮的獨立作戰部隊。中國陸軍在持續地精減人員和改善結構。2007年,主力作戰部隊由18個集團軍和大量的獨立作戰部隊組成。機動部隊(步兵和裝甲作戰部隊)包括大約35個師和42個旅。支援機動部隊的兵力有40多個炮兵、地對地導彈、防空炮兵師或旅,此外還有特種部隊、偵察部隊、陸軍航空兵、工程、通信、防化、電子戰和所謂的“高技術”作戰單位。如果按上述情況估算,除去地方部隊、機關、后勤維修倉庫和基地,以及分配到軍隊專業院校和教育機構的人員,主力部隊和戰斗支援部隊的人數可能只有70~80萬人。
2005年,中國陸軍對外宣稱師級作戰單位的數量將進一步下降,而旅級單位的數量將上升,特別是全旅結構的集團軍數量將上升。目前,18個集團軍的4個(第20、27、40和47集團軍)已經形成這種結構。因此,全旅建制的集團軍比西方類似集團軍的軍團規模要小一些,其規模大小應與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師差不多。大多數集團軍目前采用的是師旅混編的結構。根據2005年中國軍隊的官方聲明,這些混編集團軍的師級單位未來也會被精減。目前,只有38集團軍為全師建制結構,而原先也為全師建制的39集團軍近期內部成立了第190機械化步兵旅。
據報道,在師級單位數量減少的同時,現有的一些步兵師進行了編制調整——采取2個步兵團加1個裝甲團的編制結構。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步兵師以前并不是滿編師,戰備級別較低,也沒有成建制的裝甲團。現有的裝甲團可能是由原有的3個步兵團中的一個通過配備新型的主戰坦克而改編成的。“3團”編制師的人員比滿編師要少,但火力和機動性方面比滿編師要強。4個軍區建立了新的“3團”編制師,未來還將有更多的這種陸軍師組建。目前,至少有6個步兵師采取“3團”結構:蘭州軍區第6獨立機械化師,成都軍區第13集團軍第37步兵師,成都軍區第14集團軍第40步兵師,南京軍區第31集團軍第86步兵師,南京軍區第31集團軍第91步兵師,廣州軍區第41集團軍第121步兵師。
地面部隊機械化步兵作戰單位的數量仍在繼續增加。機械化作戰部隊在所有軍區都已建立。5個機械化步兵旅已經得到證實。2006年中國國防報告書稱,要優先發展“輕型機械化”作戰部隊。當前只有第54集團軍的第127輕型機械化師是真正的輕型機械化部隊,而第149機械化師則是部分實現了輕型機械化。南京和廣州軍區的兩個兩棲機械化步兵師(第1和第124師)也可以被看做是輕型機械化師,但它們主要執行的是兩棲作戰任務。

盡管強調了“輕機械化”發展,但在中國陸軍中,重型機械化部隊仍具有無上的尊貴地位。重型作戰部隊(全機械化步兵和裝甲作戰部隊)幾乎占了中國陸軍主力作戰部隊的一半。在提高重型作戰部隊的機動性、人員防護和火力能力的同時,中國陸軍還提高了它們的燃料消耗和維修能力。
地對地導彈旅是中國陸軍新出現的作戰單位。上世紀90年代末,南京軍區的一支炮兵旅首次轉型成為近程彈道導彈旅。2006年,《解放軍報》刊登了該旅的照片,照片顯示該旅裝備的是DF-11近程地對地彈道導彈。而第二支地對地導彈旅成立于廣州軍區的汕頭市,但它可能尚未形成作戰能力。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第38集團軍和第31集團軍成立了混合防空作戰旅。這種新型的作戰單位將戰術地對空導彈和小口徑防空火炮混編,這在中國陸軍是一次創新。在隨后的10年中,類似編制的作戰單位在中國陸軍中普遍組建,幾乎一半的集團軍都組建了防空旅。鑒于中國陸軍強調全國整體防空作戰,這種趨勢可能會繼續下去。
盡管陸軍航空兵部隊被視為優先發展項目,但陸軍的直升機部隊規模仍相對較小。每個軍區都建有陸航部隊,集團軍陸航部隊的數量也在增加。隨著國內外新機型的引進,中國陸軍的直升機數量肯定會繼續增加。相關報道稱,中國陸軍現有375架各型直升機,編為2個訓練團和8個作戰團。這一估算數值可能有些偏低,但總體來說直升機仍是中國陸軍當前需求高而裝備少的武器系統。
集團軍編配陸航團十分重要,因為這可以使直升機與步兵作戰部隊的協同訓練更順暢。但編有陸航團的集團軍還比較少,具體情況也不是很清楚。有研究報告稱,2005年,南京軍區的第26和第54集團軍成立了陸航團,這是中國陸軍第三個和第四個成立陸航團的集團軍。2006年10月,《解放軍報》報道,中國南方的某集團軍成立了新的陸航團。這第五個陸航團很可能下屬于南京軍區的第31集團軍。
……
根據中國大量的官方信息和媒體網站的消息,中國陸軍的地方部隊估計包括約57個邊防團、9個邊防營(不是團的一部分)、4個巡邏舟編隊;2個岸防師、3個岸防旅、29個岸防團和4個岸防營。邊防部隊大部分是輕裝備的步兵,邊防團采取“三三制”——團下屬3個營,營下屬3個連,加上1個團指揮部的直屬連(每團總計13個連隊)。
巡邏舟編隊是中國陸軍監視邊境內河的舟船部隊;岸防部隊則可能是步兵、炮兵和裝備了岸艦導彈的導彈部隊。據估計,同等級別情況下,地方部隊的規模通常較主力部隊要小(比如,邊防團或岸防團可能只有2000人)。而中國陸軍大約有20萬人長期負責邊境和海岸防御。
新裝備情況
雖然人們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中國海軍、空軍和二炮的武器更新,但中國陸軍自上世紀90年代末也接收了大量的新型裝備。與海、空軍不同的是,中國陸軍的新裝備大多數由中國自行生產。陸軍從俄羅斯進口的裝備主要是米-17系列直升機和一些精確制導炮彈及相關技術。中國本國的國防工業為陸軍提供了大量的新裝備,包括新型的主戰坦克、小口徑防空火炮、防空導彈、無人機、輕型武器以及后勤維修設備和其它支援設備。中國陸軍新型裝備的很大一部分是電子設備,如夜視裝置、計算機、通信系統,這些設備主要由信息產業部的下屬工廠生產制造。一些新的電子設備能嵌入到現有作戰平臺和系統中,以提高原有裝備的電子作戰能力。
96型主戰坦克是中國陸軍大力推動裝備的新型主戰坦克。據《2006年軍力平衡》報告稱,中國陸軍的8580輛坦克中已經有1200輛96型坦克(大約相當于12個坦克團的兵力)。而更為先進也更為昂貴的98/99型坦克也部署了少量,估計總共80輛左右。(這一數量無法裝備一個裝甲團,如果該數字準確,則該型坦克可能僅以營、連規模裝備一些裝甲師或旅。北京軍區387集團軍第6裝甲師和沈陽軍區39集團軍第3裝甲師裝備了98/99型坦
克。)96型坦克和98/99型坦克都配備了反應式裝甲以增強裝甲防御能力。而新型的輕型兩棲坦克——63A坦克同時裝備了陸軍(約400輛)和海軍陸戰隊(約150輛)。新成立的防空旅則裝備了“紅旗”-7和“紅旗”-61機動防空導彈和新型防空火炮。95型防空彈炮結合自行系統可能是裝甲或機械化團的編制防空系統。PTL02坦克殲擊車據說部署了4個軍區(有可能是濟南軍區的126摩托化步兵師和127輕型機械化師,廣州軍區的121師,蘭州軍區的第6獨立機械化師,成都軍區的149機械化步兵師)。而PTL02還可能下一步裝備2個兩棲機械化步兵師。一些遠程多管火箭發射系統,如A-100(WC232)或WS-1/2有可能已經部署在一些集團軍的炮兵旅中。中國陸軍的一些作戰部隊,如149機械化步兵師正在試驗一些可由米-17運載的小型全地形車,以提高步兵部隊在復雜地形作戰的能力。95型5.8毫米槍族正在逐步替換基于AK-47設計的老式槍族。
當前,新型武器和支援保障設備正進入中國陸軍服役。但是,武器的更新換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些作戰單位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有可能新老武器混用,這給裝備的維修保養和升級改進帶來了麻煩。一些老式武器有可能在部隊中被拆解,以為其它在役的老式裝備提供零部件。當然,陸軍繼續“縮師成旅”調整編制,客觀上對新式武器的需求量也會有所下降。
預備役和民兵
1998年以來,民兵預備役部隊也在進行與現役部隊一樣的現代化轉型。預備役部隊的裝備一般都是現役部隊的淘汰裝備,但近年來一些新型裝備也進入到預備役部隊中服役。地方政府對預備役部隊的作戰和訓練裝備提供了大量的經費支持。現在,中國的預備役和民兵的訓練內容較之幾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拓展。
陸軍預備役部隊大約有40個師、25個旅和幾個團。到1998年之前,陸軍預備役部隊沒有幾個旅級單位。但自1998年之后,各大軍區都成立了1個預備役后勤保障旅,專門為現役和預備役部隊的訓練提供保障。其它類型的預備役旅也大量組建。中國媒體報道,2005年春中國組建了4個新的預備役旅(其中3個是防空炮兵旅),即張家口陸軍預備役高炮旅、秦皇島陸軍預備役炮兵旅、宜昌陸軍預備役高炮旅、陜西預備役高炮旅。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預備役部隊陸續組建,比如西藏陸軍預備役混合旅等等。
從眾多預備役高炮旅的組建可以看出,中國將可能遭受遠程空中打擊視為當前的首要威脅。城市要地防空是民兵和預備役部隊的主要任務,許多預備役部隊都接受了肩扛式防空導彈的訓練。而民兵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則是在遭受遠程打擊之后,修復諸如公路、鐵路、電網之類的民用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