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兩個外星人通過望遠鏡發現彼此,欣喜地在地球上相愛結婚。可是結婚后,男人卻發現女人的金星話越來越難懂,女人發現自己總是在對著火星牛彈琴。是男人太笨,還是女人太復雜?
有個有趣的數據,在中國,80%以上的夫婦是由女方先提出離婚的。可是,又有多少是在女人情急之下說的氣話卻被男人順水推舟的?很多女性吵架的時候,有個口頭禪是“算了,離婚!”一旦男人真的如李敖說的“我一直很聽話,包括她提出要離婚”,那么,女人只能吃啞巴虧了。
男女兩性,不恰當的言語,不但“溝而不通”,還會滋生誤解與矛盾!古語有云:禍從口出。
遺憾的是,在這個世界上,相當多的男人和女人,都以錯誤的方式溝通和交流,特別是中國女人,最愛正話反說、拐彎抹角、言不由衷,最后誤導男人做出錯誤決定,也讓自己無路可退。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雞同鴨講的誤會,是語言的隔閡錯判。
一天,一個女生站在陽臺上問男朋友:“如果我從這里跳下去,你會怎么樣?”男的如實回答:“我會沮喪,很難過!”結果女的就不高興,覺得這樣的回答太輕描淡寫、不夠分量。事實上,她要的理想答案是“那我也跳下去”或者“我會陪著你一起死的!”
另外一個女生也在拷問男友:“沒有我,你能活下去嗎?”
她的男朋友老實說:“還可以啦!”
結果女生不干了,扔下他,哭著跑了。她期望的答案是:“沒有你我就活不下去了!”
但是,女人的嘴巴常常忘記自己耳朵的喜好,反過來用語言虐待男人。女性就喜歡聽男人夸張的“好話”,其實就是美麗的謊言,不太真,但是愛聽;要命的是,女人卻要常常說一些讓男人聽著抓狂的夸張“壞話”。
在表達愛方面,不少女性過于任性甚至粗暴、情緒化,喜歡與男人對峙,喜歡否定,而吝嗇肯定,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柔性感受,只要求,而不善于抒發……
比如,典型的愛稱是“我那死男人”“殺千刀的”;喜歡說反話:丈夫回來晚了,她本來盼著丈夫早點兒回來,但是她不是“我等得好心急”“盼著你回來”“一個人在家好沒意思啊”等自我感受的表達;而是發火,不用“我”開頭,劈頭就嚷:“你回來干嗎”“這么晚你就別回來了”“你死哪兒去了”“跟誰鬼混了”……這樣的語言暴力下,即使有愧疚心的男人也被激怒,即使準備吻她的男人也只能以牙還牙……
愛情里,很多時候的浪漫,是靠語言來組織的;婚姻中,很多時候的和諧,也是靠語言來維護的。但是,諸多愛情障礙、婚姻問題,也是因為言語肆意發揮,而把生活弄得一地雞毛。女人語言天賦相對比男人發達,但也更有可能因為言語的不當揮潑而帶來殺傷力。婚姻里的女人如果不善于“拿腔拿調”,斟酌句子,那么語言反而成了累贅與麻煩。女性的優雅,絕對是一種“拿捏”的藝術,要有方寸感,特別在言語上,但是我們很多女性好像不太在乎這些。
她們大都不會使用祈使句式,喜歡用反詰語句,比如她下班一進家門,覺得屋里很熱,就問“這么熱怎么不開窗戶”;看到丈夫在廚房里忙著,不贊美,而是另外一句責問:“為什么不把圍裙系上?”……諸如“為什么呢”“怎么不”等咄咄逼人或者抱怨的質問,常常讓男人無所適從,男人是很反感這樣突兀尖利的“硬語言”的。
長期領教這樣負面言語的男人,就不愿意與她有語言上的交流,因為交流只能是刀光劍影的交鋒。女人看男人回避,沒有反應,以為他不重視自己的意見或感受,于是加大語言力度,甚至堆砌更多的情緒垃圾,而不是給語言加上美麗后綴。這時,男人接收到的信息基本不是談話的內容,而是言語里夾雜的惡性情緒、態度,從而加深誤會,以為她看不起自己、不在乎自己、不珍惜自己,漸漸地也發起攻擊……如此惡性循環,層層推進,最后就成了水火不容的兩個冤家。婚姻里喜歡言不由衷的女人,最后往往不自覺“趕走”了她很愛的男人。
在這里我要謳歌我太太。在我們婚姻里,最令我感動的“太太用語”是:“你好好啊!”太太是位教師,也許是她的職業決定了她的語言風格,常常表揚我,雖然肉麻兮兮,但是男人不怕肉麻,男人踢球需要球迷的助威。做丈夫的,如果能贏得太太的真誠肯定,會很幸福也更有力量。一個聰明的女人應善于運用自己的唇舌來激勵自己男人,從親吻到蜜語,特別是后者。
所以,在你涂口紅的時候,記得也給愛的語言化化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