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慣了燈紅酒綠的現代都市,看多了穿紅戴綠的時尚美女,有時候,我們也應該讓自己的鏡頭“換換口味”。
前不久,一篇以豐收為主題的投稿讓小編頓覺眼前一亮。照片沒有獨特的創意,沒有精巧的構圖,也沒有炫目的景致和色彩,有的,只是一份淡淡的淳樸之美,和一份濃濃的鄉情。
“我生在一個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鄉親,胡子里長滿故事,憨笑中埋著鄉音……”
自從有了自己的相機,熱愛攝影的我就一直想為家鄉拍攝一組照片。我當然不能舉著相機胡亂“咔嚓”一氣,首先,我必須確定一個有意義的主題。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直到我偶然看到著名畫家米勒的《拾穗》,那種清新的田園之美和農民的勤勞之美,讓我仿佛看到了秋收時節的家鄉……
所以,我特意在麥收的季節請假回了一趟老家,去完成我這一個小小的心愿。
離家鄉越來越近了,到處都是一望無際的麥田,風吹來一股一股夾雜著泥土氣息的麥香,我不停地深呼吸,為了留住這種讓人陶醉的氣息。遠離了城市的汽車尾氣,感受著農村特有的原始氣味,我拿著相機的手癢了起來,心也開始躍躍欲試了。
我的運氣不錯,到家的當天下午,就趕上了一場“全民總動員”的麥收。于是,我便和家鄉的父老一起,一刻不停地忙活了一下午。當然,他們是在忙著收割,而我則是在忙著觀察、取景、按快門……。在拍攝的過程中,我不覺得累,也不覺得熱,但停下來之后,我卻發現自己很狼狽:衣服褲子上到處是泥土,手臂上全是被麥芒劃傷的小傷口。翻閱著相機里的照片,我的感覺只能用一句非常俗氣的話來形容——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下面,我想把我的照片,以及拍攝之后總結出的幾點小心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對那些有興趣拍攝同類題材的朋友提供一些參考。
選擇合適的拍攝時間
在正式拍攝之前,我們的心里要有一個完整的打算。首先,當然就要選擇拍攝的時間咯。一般說來,上午8點~10點或者下午4點~6點是比較合適的時間。這時的太陽光線是斜射,許多攝影者都認為這是最佳的光線,因為它能產生良好的光和影,而豐富的影調能細膩地體現出畫面的立體效果。所以大家在拍攝時最好不要中午出動,一來那個時候的光線不夠理想,二來那時候的農民幾乎也都在家休息,你可能找不到拍攝對象。
大場景與小細節兼顧
來到麥地里,你肯定不會忘記對滔滔麥浪按下快門,那片望不到邊的金黃色的確非常壯觀。但是,你也千萬別忘了對麥子的細節進行拍攝,麥穗、麥芒傲然向天,它們正驕傲地等著農民來收割。
小知識
在拍攝大場景時,最好使用“光圈優先”模式,并盡量縮小光圈。這樣可以增大景深,讓拍攝的照片看起來更加清晰通透。縮小光圈后快門速度就會降低,如果環境光線不是很理想(比如陰天),建議大家最好能使用三腳架。
溝通才能拍出好照片
農民大多是非常淳樸和害羞的。面對你的鏡頭,他們也許會不知所措,甚至連笑都笑不出來了。這時候,你不妨和他們隨意聊一聊,問一下收成如何,討教幾招收割時的技巧。當他們完全放松之后,你再按下快門。
用快門“凝固”動作
拍攝大豐收的景象,肯定少不了對農民干活時的動作的抓拍。這個時候我們應該使用較高速度的快門。調大光圈或者適當提高ISO(感光度)都有助于我們在拍攝時獲得更高的快門速度,以便把動作定格,得到清晰的照片。
另外,大家要好好利用相機的連拍功能,它能大大提高我們抓拍的成功率。反正數碼相機的最大優勢就是沒有使用成本,拍了廢片不心痛,但錯過一些值得拍攝的瞬間,你可能就追悔莫及了。
多變的視角
雖然“理論上”長焦大光圈更適合進行人像拍攝,但在實際拍攝時,大家千萬不要太過循規蹈矩。利用廣角端進行近攝、仰拍,或者在合適的時候采用逆光拍攝,都能增強畫面的視覺沖擊力。
小知識
廣角近攝是新聞紀實攝影中慣用的手法,我們把它用到一般的人像攝影中往往能獲得奇效。而用廣角進行仰拍,則能讓人物的身形看起來更加高大挺拔,富有力量感。
童趣
兒童在這個時候也是不應錯過的拍攝題材。在家鄉的麥收季節,上學的孩子會有假期,麥田里就成了他們玩耍的場所,拖拉機是他們最愛的玩具。充滿歡樂的童趣讓整個豐收的景象看起來其樂融融、充滿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