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可以生活在天堂 楊玉風
一大早,雨后初晴,鄉間的小路依然泥濘。
81歲的賀思群老人顫巍巍地,一步一步在濕滑的鄉間小路上艱難地蹣跚而行——清明節快到了,他要去祭奠村頭的11個親人的墳墓。
賀思群,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就像你的鄰居。他是江蘇省新沂市馬陵山鎮陳樓村農民。在今年3月中旬,剛剛公布的“感動新沂十大人物”中,他的名字赫然榜上。他一下由凡人成了名人。
而這一切,居然與掃墓有關。61年來,他每天都步行到11個親人的墓去看看,培土、除草,這已成為賀思群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61年前,賀思群親眼目睹了一場慘烈的激戰——1946年冬,國民黨反動派向我蘇北解放區大舉進攻,歷史上著名的宿北阻擊戰在馬陵山打響。當時,我軍部隊就駐扎在陳樓村,賀思群作為支前民工被編入擔架隊。他目睹了戰士們在陣地前與敵人刀對刀、槍對槍的肉搏戰。
后來,傷員轉往后方醫院過程中,先后共有11名烈士不幸犧牲,被埋在了村頭。11位烈士,有一位是30多歲的營長,兩位20多歲的連長,其余都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只有三位烈士用上簡單的棺木,其余都是白布裹身。
戰爭結束后,看著一座座無人看守的荒墳,賀思群心如刀割。
他常常一個人邊想邊流淚:我們今天的好日子,都是這些烈士用生命換來的。人什么都可以沒有,但不能沒了良心。因此,他在心里默默許諾:要像親人一樣,終生為這些無名烈士看墳守墓。
從當年的毛頭小伙子到今天81歲的老人,賀思群一直信守著這一承諾。雖然,他與這些烈士非親非故,但他無怨無悔,默默無聞地遵循著自己的諾言。
烈士墓地在他的精心管護下花繁樹茂,肅穆莊嚴。不僅如此,為了不讓烈士孤獨、寂寞,賀思群還在離墓地不到100米的地方,搭了一間簡易草房,終日與烈士為伴。
眼下,賀思群一天天老了。他放心不下的仍是長眠地下的烈士們。
他說,如果他不在了,兒子要接著守護,永遠與這片烈士墓地相伴。
人們常說,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其實,博愛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弗蘭西斯·培根有句名言:一個人如果能在心中充滿對人類的博愛,行為遵循崇高的道德,永遠圍繞著真理的樞軸而轉動,那么,他雖在人間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
遺憾的是,有人為了一己私利,終身生活在痛苦中,卻羨慕別人生活在天堂中。
其實,只要心中的那朵被稱為良心的火花永不熄滅,你也可以生活在天堂中!
誠實無價 李 莉
一位求職者到一家公司應聘,由于各方面的條件都很不錯,他很快便從眾多的應聘者中脫穎而出。
面試的最后一關,由公司的總裁親自主持。
這位求職者剛一跨進總裁的辦公室,總裁便驚喜地站起來,緊緊握住他的手說:“世界真是太小了,沒想到會在這兒碰上你。上次在東湖游玩時,我女兒不慎掉進湖中,多虧你奮不顧身地跳下水去將她救起。我當時忘了問你的名字。你快說,你叫什么?”
這位求職者被弄糊涂了。但他很快便想到可能是總裁認錯人了。于是,他平靜地說:“總裁先生,我從來沒有在東湖救過人,你一定是認錯人了。”但無論這位求職者如何解釋,總裁依然一口咬定自己不會記錯。求職者呢,也是“一根筋”,就是不肯承認自己曾經救過總裁的女兒。
過了好一會兒,總裁才微笑著拍了一下這位求職者的肩膀,說:“你的面試通過了,明天就可以到公司來上班,你現在就到人事部去報到吧!”
原來,這是總裁刻意導演的一場心理測試:他口頭制造了一起“救人”事件,其目的是要考查一下求職者是否誠實。這位求職者在面試的時候,成功地展示了自己誠實的美德,所以輕松地將自己帶入成功者的行列。
許多事實都證明:成功,往往與誠實結伴而行。誠實是一個“好人”最基本的人格要素,也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