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計背景:
九年級化學教材中介紹:天然水(汲取的地下水和江河中的水)含有泥沙、腐殖質、藻類、細菌和浮渣,甚至可能含有某些對人體有害的污染物質,一般不宜直接飲用,需要經過凈化處理才能飲用或作其他用途。那么,自來水廠是如何對天然水進行凈化的呢?
為了幫助同學們理解自來水的生產過程,我自制了一件教具并在課堂上演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儀器裝置圖:
三、制作材料及藥品:
1.木板(50×60cm)
2.純凈水塑料瓶(3只)
3.膠塞
4.玻璃管
5.橡膠管
6.止水夾
7.碎石
8.粗沙
9.細沙
10.明礬
四、用途:
1.演示明礬的凈水作用;
2.演示沙濾的結構和作用;
3.演示自來水生產過程。
五、儀器特點:
1.本儀器將教材上靜態的自來水生產流程示意圖,升華為動態的實物自來水生產線,使學生對自來水生產過程的印象更深、理解更透,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做完實驗后,讓學生品嘗經處理的自來水,使之獲得親身體驗,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化學這門課程的興趣,認識到化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該裝置所用材料易得,制作過程簡單,完全可以動員學生分組制作,進而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創造意識,為學生展示自我提供一個平臺。
六、制作方法:
將3只塑料瓶從中間截開,備用。
1.水池:取瓶上半部,用帶導管的膠塞塞住瓶口。
2.沉淀池:取瓶下半部,在距下底部2cm處側面打一小孔,將氣門從孔中穿過,墊上膠皮,用螺母旋緊。
3.沙濾:取瓶上部,用帶導管的膠塞塞住瓶口,由下而上依次放入:棉花少許、碎石、粗沙、細沙。
4.空氣氧化:取瓶上半部,用一個帶有2個導管的膠塞塞住瓶口,導管露出膠塞要一長一短,長管進水,短管出水。
5.水塔:取瓶下部,在其底部側面打一小孔用氣門穿過,墊上膠皮,擰緊螺母。將以上裝置按順序以階梯狀固定在同一板上。
七、使用方法:
將含雜質的河水注入水池,使其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沉淀池,在沉淀池中撒入少許明礬粉末,用止水夾控制靜置時間。打開止水夾,使水經沙濾、空氣氧化來到水塔,即得較干凈的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