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德育工作如何適應新課改要求,以促進新課改全面、準確、科學地實施,是我們從事德育教育工作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抓住課程改革標準,更新德育教育觀念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學校德育教育工作都是促進素質教育的關鍵,要進行新課程改革,德育工作不可缺少,必須加強。前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指出:“全面實施素質,涉及的問題很多,情況也比較復雜,我們既要有全面系統的政策導向,又要緊緊抓住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采取有力措施,力爭取得突破性進展。”
我認為,新課改要抓好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一是積極全面穩步推進新課程改革;二是積極改進和加強學校德育工作;三是制定適應改革的考查評價機制;四是建設適應改革要求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五是及時總結改革中的成果解決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這是新課改的核心內容。
課程改革要求新課程培養目標既符合素質教育的思想,又體現時代的要求。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促進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德育教育工作是一個直接關系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的重要工作。作為從事德育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適應課改要求,更新德育教育觀念,明確在新課改中德育的內涵。在新課改中,對德育課程必須要有新的認識。要改變以前一講到德育,總是偏重政治教育,甚至在政治與德育間劃上等號的教學方式。
德育不能偏離政治,這是毋庸諱言的。但是政治不能涵蓋德育,更不能代替德育,德育是以人為本,比政治有著更豐富、更廣闊的內涵。德育工作就是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做怎樣的人。
二、強化德育領導工作,堅持德育教育為首
學校教育工作以“教學為主,德育為首”為基本原則,由此可見德育的重要性。學校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最根本在于強化學校德育工作。因此,本人以為,就我校的德育工作的開展,必須做到如下幾點:一是有一個重視學校德育工作的領導班子;二是有一支高素質的德育工作隊伍;三是制定一套科學的德育工作計劃;四是建立一種德育工作保障機制和科學的德育工作評價機制;五是德育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強化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六是以我們家鄉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歐陽海“英雄事跡陳列室”、“歐陽海廣場”、“東塔公園英雄雕像”、“英雄故居”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共產主義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轉變教師教育觀念,關愛學生平等相處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做到真正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德育觀、人才觀和學生觀,要以民主、平等的態度與學生進行交流,不可“唯師專行”,應做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關愛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過去一些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主要以說教為主,老師專講大道理、小道理,處處高高在上,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的乏味教育,其效果自然不盡人意。在新課改中,教師必須轉變角色,要成為學生德育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執行者,做到“德高為范,以身立教”,與學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師生關系,與學生平等相處。
四、德育適應課改要求,培育時代合格人才。
新課程改革標準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工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必須培養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健全的人格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學會做人”是道德教育的基礎,是人對人的理解,而良好品德的形成需在長期學習生活中產生。
在新課改實施德育活動中,要改變過多的說教、灌輸,要把教育融于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之中。我校應結合學生實際,利用英雄歐陽海家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一切德育教育陣地開展豐富多彩、寓教于樂、學生喜好樂意的德育活動,使學生通過活動受到啟發、教育、熏陶,逐步形成待人處事的價值觀,培養出符合新時代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