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場巨大的自然災害,汶川大地震對我國經濟的整體影響可能并不是很大,但對那些窮盡一生積蓄只為一套房子的人來說,影響是深遠的。“房子倒了,房貸還在。”我們有必要背負巨大的壓力去擁有可能毀于一旦的房子嗎?在此,我們帶您領略世界各地各具特點的抗震房,這也許是未來房地產新趨勢。
美國高價建房防地震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處于美洲和太平洋兩大地質板塊之間,那里有著名的圣安德烈斯大斷層和其他活動斷層,地殼活動頻繁,最近50年加州發生6級以上破壞性地震有10次。因此,1972年,加州頒布了《活斷層法》,對一些在地震危險地帶內有關人員居住的開發計劃加以限制,并指明在距斷層多遠范圍外方可建設。專家稱,盡管地震的預測是世界性難題,但科學家可以利用最先進的科學手段預測出地震的危險地帶,盡量避免在這些地帶上建房。
同時,美國也不惜高價加強房屋的抗震性能。一名叫菲利普的工程技術人員說,美國的高層建筑基本全是鋼材結構,其特點是強度高,重量輕,同時由于鋼材料的勻質性和強韌性,可有較大變形,能很好地承受動力載荷,可抗8級以上強烈地震。此外,這種建筑多采用活動地基,可使建筑在強震時整體移動以免倒塌,一般來說,建造一幢高層寫字樓造價在1億美元左右,如果不用鋼材結構,造價一般低7%。但法律規定,高層建筑必須要用防震的鋼材.盡管造價較高,但沒有哪個建筑商會為了省錢而承擔法律責任的風險。另外,有統計顯示,抗震的房子比不抗震的房子,在美國的建筑成本高35%。
除了紐約等一些大城市,美國居民區很少有高樓,民用建筑材料多以木頭為主。一位建筑工人介紹:“木頭構造的房屋地震時不會整體倒塌。而且木梁與木梁之間相互支撐,形成很多空間,很少出現壓死人的現象。”建造一幢單層的獨門獨院式住宅一般造價為10萬美元左右。
在美國,普通住宅多為3層以下,這類住宅不需要政府驗收,房屋質量主要靠房屋承建商對信譽的高度負責和重視來保障。但對公共大型建筑,則必須通過驗收才可投入使用,防震是最主要的驗收內容。
2003年12月23日,加州發生6.5級強烈地震,僅造成40棟老建筑倒塌,死亡3人。因此有人說,加州房屋的防震措施代表了美國最先進的標準。
委內瑞拉有個塑料房小區
在委內瑞拉巴倫西亞市有一個“455村”,這里的房子是清一色白墻紅瓦的鄉村別墅,走近一看,每個建筑竟然都是塑料做的。
塑料房的墻面和門板、窗框都是PVC(聚氯乙烯)板,另外用混凝土和鋼管加固。這種PVC本身是白色,不過在生產過程中可以加入其他染料,能造出五彩斑斕的房子。每套塑料房的尺寸都是一樣的,一臺機器生產一套房子的墻體只需要42分鐘。安裝起來也很簡單,一個小型施工隊每周能建起10到12套。小區配套的公共設施也完全達到城市標準。房子周圍還有90平方米的綠地。
塑料房子有隔熱設計,到了夏天,屋內溫度要比室外低10攝氏度。除了隔熱外,塑料房的安全性一點不含糊。PVC經過阻燃處理,強度高、分量輕,符合委內瑞拉的抗震烈度要求,估計沒有特殊情況的話,能夠住上100年。
塑料別墅每套造價是2萬美元。不過居民們每月只需支付80美元,20年還清就行。除了“455村”外,委內瑞拉的東北、東南以及北部海濱地區都已經有了這樣的塑料房小區。據說今年委內瑞拉還要造1萬套這樣的塑料房子。
隔震樓不怕強地震
在廣東省汕頭市陵海路38號,建有世界上第一幢橡膠支座隔震住宅樓、全國第一幢隔震房屋。1994年5月,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權威專家將這個隔震居民樓的建成譽為“世界建筑隔震技術發展的第三個里程碑”。這座隔震樓,建成于1993年,建成后,已經分別在1994年和2006年經歷了臺灣海峽強震,表現挺好,隔震樓居民普遍稱沒有感覺到地震。
陵海路38號隔震住宅樓是一座8層住宅樓。有56間房屋。當時這座隔震樓的設計科研組副組長吳仕元說,這棟樓房不是直接建在地面上的,而是壓在23個橡膠支座上。從縫隙處趴下去觀察,可以隱約看見在這座房子底部,幾個十多厘米高的橡膠墊將上部建筑與地面隔開。
設計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福霖表示,隔震樓可以提高樓房的安全性六到七倍,甚至可以到十倍,造價反而比傳統抗震房屋造價便宜7%。在震動臺上,模擬的九級十二度地震都沒有使得框架混凝土結構的橡膠支座隔震樓受到破壞。“5·12”地震發生后,甘肅西部的三座隔震樓情況都相當好。“周圍的房子有些都開裂了,這些房子安然無恙。”周福霖還表示,這種橡膠支座隔震技術很有可能在四川災區重建中應用。
(責編,張俊林)
E-mail:junlin@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