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診斷書
姓名李燕 44歲 職員
自述 可以給我老公起個名字叫“真理”,因為他動不動就跟你講道理,什么事他都要說出個道道來,而且永遠都是他有理。跟他,我就像跟一本冷冰冰的道德詞典生活。
姓名高天 47歲 公務員
自述 我老婆那就是胡攪蠻纏的典范,不論什么事,你跟她永遠都說不通。你說東,她往西,你講理,可架不住她不講理啊!現在,我真是徹底頭疼了!
診斷 講理老公高天和不講理老婆李燕的生活在道理的交火下,可謂是一團糨糊。斗雞一樣互相指責的兩人,也許沒有發現,他們用錯了規則。在婚姻里講理遠不如講情,情感是婚姻的基礎。
咨詢師 北京讀你心意心理咨詢中心 候文君
人們常說有理走遍天下,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句話在一個地方行不通,那就是在婚姻里!
李燕和高天吵著架就進了咨詢中心,助理鬧不清楚他們是怎么回事,又怕打擾了其他咨詢者,就先把他們請進了一間咨詢室里。
我隔著門就聽到了他們的爭吵聲:
李燕:“你別說了,你別跟我說話!”
高天:“唉呀,你這人怎么就是不講理呢?這話一到你這兒就說不通了!”
李燕:“哼,我不講理,就你正確成了吧,你是天下第一對!”
高天:“誰說我都正確了,咱這不是分析嘛,什么事總得講理吧?你總是斷章取義,完全跟你說不通嘛!”
李燕:“說不通你別跟我說啊!誰求著你跟我說啦!”
高天:“得,算我多事!跟你,我也沒話可講了!”
趁著這小段停歇,我敲敲門走了進去。
夫妻倆各自憋著氣,誰也不理誰了。我坐到他們對面,問了一個很簡單但卻很有效的問題:“我是你們的心理咨詢師,請問你們誰先咨詢?”
兩個人迅速指向對方:“他/她!”
“好,我再問一次,你們誰先做咨詢?”
兩人互瞄了一眼,幾乎同時說:“我。”
很好,至少他們的僵持打破了,波動意味著改變的可能,很不錯的開始!
這次我沒有說話,只是微笑著望著他們。我仍然希望用沉默攪動他們之間的互動。
終于高天望了李燕一眼:“我吧……”又望了望李燕,“嗯?”
李燕雖然沒說話,但也沒反對。
胡攪蠻纏,他和她有理說不清
高天一走進咨詢室就長長嘆了口氣,滿臉的疲倦和無可奈何。
“我們結婚這么些年了。其實要說感情呢一直都還不錯,就是無法溝通,你一跟她說什么事,就難了去了,準是牛唇不對馬嘴。你說東,她說西,你說得對,她偏不按你的來,你能怎么樣?真是有理講不清。現在我就少跟她講話,我們還少點矛盾,要不然一天就是吵不完的架。”
“就拿今天這事說吧,他們單位給她調了一個新職位,實際上,有點明升暗降的意思。說實話,在社會上誰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委屈事,你要全把這當回事,那就沒法過了。我就跟她講這個道理,讓她想開點,告訴她也許在新職位上還能遇到新機遇,心態總要調整好嘛。再說了,孩子就要考大學了,換個輕松的崗位,也可以多照顧照顧孩子、照顧照顧家。雖然這幾年我的事業發展不太大,但收入穩定、家里也不愁吃穿,而且李燕和孩子都能高高興興的,我也就滿足了。這不是個正理嗎?”
“可偏偏跟她說不通,一說她還急,說事情沒攤在我頭上,我當然不難受,還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而且只要我一提到照顧家,她就說我自私,說我想把她拴在家里伺候我。這都哪兒跟哪兒啊!沒辦法,我覺得什么都不能說!”
“唉,這日子怎么就過到這般地步了……”
束手無策的高天陷入了沉默。
相信聽了這席話的人,都會對李燕形成一個類似的認知:這個妻子有些胡攪蠻纏、不容易溝通、聽不出好賴話等等。
然而,任何一個家庭治療最應該避免的,就是倉促地認同家庭成員中的一方;保持一個觀察者的位置,對咨詢師來說有時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首先給予高天一定的理解和共情,引導他跳出事實描述,以便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剛開始我們進行得很困難。當我問:“妻子說你站著說話不腰疼,你什么感受呢?”
高天皺著眉說:“這話就說得不講理!我怎么站著說話不腰疼了,我自己也經歷過這種事啊,我不也挺過來了嗎?怎么就她一肚子委屈。她不高興、鬧脾氣有什么用呢?事實就是事實。人要面對現實,成年人就得有這種自我控制能力。再說了,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可我說這些,她根本聽不進去!”
這一大通話,看似有理有據,卻不是我要問的答案,于是,我再一次問道:“等一下,請你聽清我的問題,我在問,你妻子這樣說,你聽了什么感受?”
高天有些迷惑了:“感受?我就是這樣感覺的啊?”
仿佛若有所思,高天試著再一次表達:“嗯,她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我特無奈……”
“好,無奈是你內心的感受了!”
“我……我特想說她不識好人心。”高天琢磨了許久,有些不好意思,仍然用老模式說了自己的意思。
我并沒有責怪之類的反應,因為這個訓練的過程在咨詢中是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的,同時會是一個不斷引導、反復試練的過程,一個學習的過程。咨詢師既不能放棄,也必須拿出足夠的耐心。
“沒關系,現在我們一起來體會,是什么情緒使得你想說妻子不識好人心?”
“我的關心,她不能理解,是吧?”高天邊說邊向我求證,“有點失落,還有點著急。我想幫她,可她不理解,我就著急了。”
我笑著點點頭,
終于表達出自己情緒的高天顯得松了一口氣,之后,他陷入了一陣思考的沉默。我沒有打擾他,這是一個突破的關鍵時刻。
“其實,我心里還是渴望能和妻子有一個親密關系的,只是,我理清自己的感受都這么困難,那么理解妻子的可能會更難。”
“你習慣用講道理的模式來跟妻子相處,我想問,在你的生活中,有誰會用講道理的模式來跟你相處?”
聽了我的話,高天使勁兒想了很久:“你這樣一問我才發現,生活中我好像總是在跟別人講道理,不僅僅是對妻子。而跟我講道理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我父親,他從小跟我說什么都是用講道理的形式。”
“當父親跟你講道理的時候,你的感受如何呢?”至此我終于找到了可以問關鍵性問題的契機。
而聽了我的問話,高天面色有了明顯的變化:“我特煩,覺得就是在指責我!”這樣的體會促使高天開始重新思考夫妻關系。
頭頭是道,她與他無法交流情感
與李燕的咨詢其實是和高天的咨詢交替進行的。這也使得我能夠收集全面的資料,并且在互動中做及時的調整。
在這個案例里,李燕幾乎是站在了高天的對面。
“我跟他生活太難受了,你說哪對夫妻在一起不嘮個嗑說個話啊,可我跟他就沒辦法說話。你一說點啥,他就開始給你講道理,好像你啥都不懂似的。有時候心煩了,想和他說說,那更了不得,他就直接給你分析上了,說這點做得不對、那點做得不合理!我是傻子啊,我自己不知道嗎!我跟他說:‘難道是為了聽你給我講道理啊,你就不能說點我想聽的。’我感到看見他,就好像看見一本道理大全似的,他根本不用準備,說話就一套一套的。可是,我心里就跟掉到冰窟窿里似的,瓦涼!”
“這次我實在是忍不了了,所以來咨詢。我最近遇到點事,工作本來做得好好的,卻突然就把我調走了,表面上好像還挺風光,可我心里有苦說不出,所以只能回家跟自己的丈夫說道說道。誰知道跟他說還不如不說,我剛開了個頭,他的大道理就來了,說我應該樂觀,可我能樂觀得了嗎?我要是有好心態,還用得著跟他說,我就是想讓他理解理解我,可他倒挺樂觀,說我這回可以有時間在家里伺候他們爺倆了!難道我是老媽子嗎,我的事業就不是事業啊!就他這樣,我哪兒敢依靠他生活,要真花了他的錢,他還不得可勁兒使喚我,人都是自私的!”
李燕似乎已經完全憤怒了,我發現和不善表達情感的高天不同,李燕更容易把許多情緒混亂地粘連在一起,最終得出一個與事實不符的結論。就像剛才這樣,把高天不恰當的開解話語,最終歸結到了“人都是自私的”結論上。而這種結論是真正具有傷害性的。
因此,就像為高天培訓情感表達一樣,我需要為李燕補充一些理智的控制。
“在你心里,期望高天說些什么呢?”
“嗯,比如說……”李燕發現還挺難想象的,因為兩個人在固有的模式里已經太久了,跳出來時有些困難。
當然,我仍然會堅持讓她去做。
李燕也很積極地努力著:“就是說我心里的話!我覺得憤怒,覺得被不公平對待很委屈,希望他能了解我的感受。”
“好,那么你的想法,告訴他了嗎?”
“啊?!”被我的問題轟炸到,李燕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或者說這個問題從來沒有進入過她的大腦。“他……他是我丈夫,他還不知道?”當她找回一些感受,立刻開始反駁我。
“那你丈夫為什么總是講道理,你知道嗎?”
李燕搖搖頭:“也許是他有問題啊。”
“那,你是他的妻子,他有沒有問題,你應該知道啊!” 為了讓李燕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我努力使自己成為一面鏡子,希望她能通過我看到她自己。
果然,這次李燕沒有很快接話。她微垂著頭,默默思考著,“你是說其實他不知道我需要什么。”
我點點頭:“所以他按照自己的設想做出了回應。”
“我一直覺得他好像總是在批評我,所以心里就特別不舒服。嗯,我現在突然有一個感覺……”
“什么感覺?”我期待著她的回答,這意味著我的咨詢是否有效。
“他可能也是想要關心我、勸慰我,不過,他的話讓人想發火。”
太好了,能有這樣一個自知,我終于看到了這次咨詢的希望。李燕更進一步說:“那我們這些年的矛盾不是太冤枉了嗎?”這樣說著,臉上已經露出了松弛后的笑容。
而我從這笑容中清晰地感受到李燕愿意改變的動力。
幸福良方,家里講理不如通情
做好了雙方各自的調整,我意識到是該做一次家庭治療了。
可以感受到的是,這一段咨詢歷程使得他們之間已經有了一些交流,因此,坐在我面前的兩個人既沒有劍拔弩張也沒有尷尬無措,反而是一種帶著期待的心情。這真讓我高興。
不過,說到具體以后該如何建立一個新的模式,兩個人又向我表達了迷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模式的改變需要當事人付出足夠的努力才可以。
我想,在問題層面的溝通應該是第一步,于是我將一個團體咨詢中的游戲應用在這個咨詢中。
首先,我發給了他們一人一張白色的A4紙,然后要求他們閉上雙眼,按照我的話來做。
我的指導語是這樣的:“現在,請把你手中的紙對折,再對折,在左下角撕下一個三角,再將紙對折,在右下角撕下一個扇形,繼續對折一次,在右上角撕下一個圓。”
“好了,現在請你們睜開眼,打開你們手中剩下的紙,互相比較一下。”
李燕和高天將兩張有窟窿的紙放在一起,結果一目了然,完全相同的兩張紙,在完全相同的指導語下,卻被撕成了完全不同的結果。
夫妻二人沉默了。完全一樣的前提,卻得到了千差萬別的結果,不能說不讓人詫異。
“人家老師不是說左上角嗎?你怎么撕在這里了?” 李燕比較著兩個人的結果。
一向理性的高天,緊皺著眉頭,說:“我當時是這樣拿的,當然這里就是左上角。”
“哦。”李燕想了想,確實不能說丈夫是錯的。
“你看,咱倆開始還是一樣的,可越到后來就差得越遠了。”
“真是啊!”李燕也在琢磨著到底是怎么回事。看他們倆有點愣神兒,我不失時機地點撥道:“每一個個體都是不盡相同的,按照同樣的指令撕出來的紙會有不同的圖案,同樣對一件事情的理解與處理方式也會有各自的角度,你們說呢?”
這時李燕似乎突然有了覺悟:“其實你看我不高興,也是想勸勸我的,只不過你講的道理,我都聽成了教訓。”
高天被妻子的話感動了:“我現在能更多地體會你的心情了。你心里難受,我應該安慰你才對,可我一著急,就開始給你分析情況、擺道理。”
“是啊,其實我們的心是往一塊想的,可惜沒對上,徒增了許多煩惱。唉,真是冤枉。”
高天握著妻子的手,說:“不經歷這些,我們也不會走進咨詢室,以后,我們好好過不就行了嗎。”
李燕含淚點著頭。
“非常棒的一次溝通!”看到這些,我立刻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同時繼續引導,“就像我在和你們的單獨咨詢中做的,心理咨詢不僅是一個尋找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咨詢過程中會結合實際做大量的練習,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達成現實中的改變。”
兩個深有體會的人點點頭。于是,我們在咨詢室里做了一次心理劇式的演練,中心事件仍然以李燕調職為例。我要求李燕和高天互換角色,即高天來扮演李燕,李燕來扮演高天,這個過程將幫助他們更進一步了解彼此的心意。
高天:“唉,這次調工作我真是心煩,跟別人也不能說,只能跟你說,我真需要有個人能理解我現在的感受啊!”
李燕:“我知道,你心情肯定不好,你是不是覺得特別不公平啊?我看到你這么多年為這個工作付出了很多,現在卻是這樣,你一定挺寒心的,我也替你委屈。不過,你不要太難受,還有我在不是嗎?我陪你一起共同度過!”
……
對話就這樣繼續著,雖然扮演著對方的角色,我卻不時地看到他們臉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他們一定在想:原來他(她)是想我這樣說啊!有趣的是,在這種順暢的溝通模式里,他們彼此的體諒更多了,道理卻不見了蹤影。
相信經過這樣的磨煉,這對冤家夫妻會迎來幸福的生活。
專家的話
1.成功的溝通重情不重理
像李燕和高天這樣的磕絆夫妻,相信生活中并不少見,很多丈夫都有過這樣的困惑:如何與妻子進行溝通。當然,在一些家庭中也存在相反的情況:妻子偏重理性,而丈夫渴望情感溝通。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發現,溝通實在是一件重情不重理的事情。不妨試想一下,如果夫妻中有一方是常有理,而另外一方卻總是處于被動無理的狀態,該是一件多么難受的事。當他(她)如此難受的時候,你又怎么能期望自己的大道理被對方接納呢?
2.幸福的家庭講理不如通情
當一方不斷用“道理”的尺子衡量另一方時,就阻斷了情感的溝通,相信任何人都不會認為維系家庭的紐帶是講道理。既然情感是維系家庭的重要因素,那么沒有情感溝通的家庭當然不會產生幸福感。
忠告各位“常有理”,也許只有當你不再講理的那一天,對方才會開始接納你的道理,因為你拋開道理開始情感溝通時,對方才會感受到你是柔軟的、溫暖的、活生生的、可以交流的。
(責任編輯/張慧娟)
E-mail:huijuan0608@163.com
Tel:(010)51026392或8982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