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尋愛的女孩,她的名字叫曉曉。曾經因為一句“明天天冷,加件衣服吧”,便愛上了網友。但那個男孩沒有學歷沒有工作不說,舉止行為還流里流氣,靠在路邊做些泥瓦工、搬運工之類的零活為生。曉曉的父母著急了:他怎么著也得找個正經工作吧。曉曉回答:他什么都不會,人又懶,誰要他啊!就算知道男友有這些缺點,她還是天天往男孩家跑。男孩卻不把她當回事兒,有時被氣得哭著跑回家,轉身又主動去找男孩和好了。父母氣得想撞墻,明明是個啥也不是的小混混,怎么就把自己又漂亮又有個好工作的女兒迷得顛三倒四?難道幾句所謂關心的話就有這么大力量?
面對父母的阻攔,曉曉也滿腹怨言:“你們吵了一輩子,只想著自己,根本不顧及我的感受。我受夠了,現在我自己去找關心我、愛我的人,你們又說這兒說那兒。你們的婚姻都一塌糊涂,有什么資格說我?你們懂得什么叫愛嗎?就算我以后跟他要飯也是被你們逼的!”
一個充滿硝煙的家庭,造就了曉曉這個極度渴望關懷和愛的孩子。父母之愛長久的缺失,導致她只要能得到一點兒愛,就會使出渾身力氣去抓住給她關愛的那個人,不顧一切地留住被愛的感覺。她的選擇很單純——不計較任何現實的條件,只要求一份純粹的愛。但是單純的背面其實隱藏著復雜的心理,不計后果地飛蛾撲火,是因為她潛意識里想用自己的不幸來懲罰父母,她覺得這一切都是父母的錯。而父母越是為她的選擇痛苦憤怒,她就越覺得自己的犧牲都是值得的。可是,一旦父母不再反對,沒有了外力的壓迫,不知道她會不會發現自己愛的盲目。
這真是你苦苦尋找的愛嗎?你的一廂情愿能堅持多久呢?如果你看不透,最終走進婚姻,你曾經受到的傷痛又會影響到下一代,造成惡性循環。難道面對父母自身的困惑和問題,我們只能被動地受傷害并復制他們的一生嗎?
是的,我們不能選擇父母,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不幸婚姻里自顧不暇的父母,可以選擇如何把上一代的傷害就此終結。換個角度來看,我們的父母難道就不想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兒女幸福嗎?他們想,但是因為不擅長溝通,才無奈地選擇用爭吵來解決矛盾,導致后半生在糾纏不清的情感中掙扎和沉淪。當我們因為他們的無意傷害而痛苦時,請別忘記他們其實也是受害者。
當埋怨父母的時候,我們可曾想過,心懷怨恨的我們一旦為人父母,會比他們做得更好嗎?不妨放下怨恨,接納我們不完美的父母,接納我們過去不愉快的經歷,接納受傷的自己。畢竟,我們比父母幸運,因為我們還年輕,還有機會去改變,去學習如何愛人,如何被愛。我們能少走很多父母走過的彎路,我們更知道作為父母,該怎樣為孩子營造一個美好的氛圍,讓我們的孩子比我們更幸福。請相信自己,一切都會變得更好,只要我們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
——請參閱本期P44《頻繁更換男友的“壞女孩”,其實我也很受傷》一文
(責任編輯/付洋)
E-mail:fuyang_0120@yahoo.com.cn
Tel:(010)51026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