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紹了電能計量系統的運行方式和發展方面,對解決電業部門計量管理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關鍵詞:電能計量;系統開發
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的規模不斷擴大和人口不斷增加。電能計量裝置的使用也日趨廣泛,而計量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企業與千家萬戶的利益,隨著居民法律意識的逐年提高,懷疑和檢定電能表準確度(快、慢)的投訴也越來越多,而原有基礎資料為手工、卡片式管理,對計量裝置安裝地點及初始記錄數據都提供不出完整的信息,對責任結果分析提供不出有效依據。為此,一套完整的可記錄計量裝置生命周期的管理系統(以下簡稱電能計量信息系統)就成為管理者的需求。
1 電能計量信息系統的開發平臺
開發人員以PB7.0(POWERBUILDER 7.O)作為開發軟件,ORWERUILDDER 8i采用CS兩層結構,客戶端服務端其具有處理數據快,可進行日備份、磁帶備份,更好地提高安全性能,并下設分工作站點,可根據計量裝置號即條碼號建立唯一代碼帳。
2 電能計量信息系統的組成
電能計量信息系統根據工作分工,主要部門分成4個模塊
2.1 資產流動部分是整個資產管理模塊的核心所在,這里對計量所表庫間的關聯至關重要,每一次進出各個表庫都做到相關表庫的帳務建立,方便日后對各個表庫中設備裝置的管理。資產班負責所有計量設備的出、入庫,資產帳目管理,定位跟蹤查詢,生成日、周、月、季度、年報表,給管理者提供真實、準確的各方面數據,以幫助領導層對計量裝置的分配和使用作出準確分析,對招、投標計量裝置的數量作出明確判斷。
2.1.1 新表庫程序。新表庫管員對招標的計量裝置進行核對數量、分類置庫,新表需要按照廠家、型號、規格、數量等相關的銘牌參數進行記帳,每一筆帳務的建立都在庫存帳中清晰顯示,作為第一筆原始記錄到數據庫程序中。
根據現場需求,用送檢內校(互感器)程序每天根據計量所人均定額將電能表及互感器發往班組,并生成、打印交接單。
2.1.2 合格表程序。合格表庫庫管員對內校和互感器班組校驗合格的計量裝置核對數目,審批電子帳入庫,并根據實際需要,按專工審批的計量裝置領取發放單,將實物通過領取程序,用激光槍掃描條碼,發往各供電局,并由供電局庫管員在交接單上簽字。供電局從計量所領出的表,通過傳輸數據直接到供電局的庫管員程序中,直接入供電局庫存帳。功能上方便供電局表庫程序的設備錄入,可以避免供電局裝出表和實際表號的不符。
2.1.3 舊表庫程序。供電局庫管員將現場搬回的計量裝置返回計量所舊表庫,庫管員核對電子帳與實物相符后,記帳入庫,并將機械表,電子表,單、三相電能表分庫裝置,機械表因精度等級低,使用存在問題多,現已逐年更換,通過報廢程序予以報廢,并通過上級部門審批后沖減固定資產。
2.1.4 資產卡片員程序。資產卡片員負責供電局資產帳目審查,監督供電局庫管員登記書填寫是否正確,安裝與撤回電能表的銘牌參數是否準確,監管供電局內線及電能表更換人員是否走正常手續,對表示數進行核查,以備因換表所引起的用戶與供電局因表示數不符的經濟糾紛和投訴事件提供核實數據。
2.2 作為具有法定校驗權的內校人員,工作中對任何異常數據都要保持一份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廠家校驗臺程序和計量程序接口,將校驗、走字、誤差飛潛動、啟動、三相表時間校對均程序控制,全程計算機自動跟蹤計算,在符合環境標準的校驗室內進行校驗點檢定,將校驗誤差隨時上傳至終端服務器中,作為電能表原始數據終身保存。
在走字實驗中包括分單相走字試驗、普通三相表走字試驗、多功能三相表走字試驗。走字結束后,數據采集器掃描表號,存儲表后差數據通過數據傳輸把采集器中的數據保存到ORA-CLE數據庫中。并可按時間段自動生成走字報告并打印。
用戶要求檢定的電能表,均經過初檢與復檢,用不同廠家的不同檢驗臺進行兩次檢定,以達到更加準確,為用戶提供更高要求的服務,并出具檢定合格書及通知單,并對現場懷疑用戶的電能表出具明確的誤碼差報告單,可依法追補竊電用戶電量。
2.3 互感器模塊
當進行互感器現場檢驗工作時,需要先根據工作計劃制作一張工作任務單,現場工作完成后,通過整理這張工作任務單,將互感器測試的結果輸入到數據庫中。工作任務單號將在保存數據時自動生成。
2.3.1 顯示任務單信息、用戶信息,輸入工作的實際完成時間和工作的完成情況。
2.3.2 錄入二次壓降檢測記錄,錄入用戶信息、現場測試數據,必須錄用語的項目有:力率、調試前誤差、自檢誤差。
2.3.2 互感器誤差試驗數據錄入,輸入相應的記錄。
2.3.4 錄入互感器實負載測試,錄入測試結果。
2.4 外校班模塊
外校人員負責對高壓用戶的現場校驗工作,用現場校驗儀將三相電能表的校驗誤碼差儲存,在利用計量程序中導入功能,依據條碼號將數據庫自動一一對應,建立準確、真實的現場用戶資料,掌握實際現場負荷變化,對供電局線損及防竊電有著深遠的意義,且還負責對系統的電能表進行校驗工作,對網損、線損完成局指標,作好\"基準秤\"的工作。
整理工作任務單包括:變更前檢驗記錄、電能計量裝置變更通知單、電能表現場檢驗報告、電能計量裝置故障差錯報告、誤接線分析、導入校驗儀數據、校驗儀數據等。
3 創造經濟效益
程序應用創造了經濟效益。如以往現場情況摸不準、數據不真實,有多少機械表不清楚,有多少該輪換的電能表也是未知數,電能表是商品,是有使用年限的,超周期使用會給電業部門造成電量丟失、線損增大、經濟完成指標下降。
4 發展趨勢
今后發展方面是遙抄電子表,利用GSM技術,遠程遙抄,將朱表的工作全部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對用戶欠費,使用短信、電話及催費員三種方式來催繳。
參考文獻
[1]DL/T448-2000.電能計量裝置技術管理規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