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等級公路建設的不斷發展,對筑路機械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機械設備的高效管理是 決定工程質量和工程效益的必要條件,因此加強工程機械設備的管理,做到科學管理,合理 使用,及時保養,視情維修,經濟核算,以更好的為公路工程建設服務,取得設備管理的最 佳經濟效益。本文通過公路工程設備管理的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筑路機械設備;管理;技術措施;經濟效益
1 設備管理存在的問題
招投標制和項目部制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公路建設市場發展的產物,項目部屬非常設機構,因此決定了機械設備的管理存在諸 多問題。
1.1 施工設備不配套
工程中標后組建項目部,從各項目部抽調的機械設備大多是 技術狀態較差,投入新的公路工程難免影響工程進度和質量。而一些公路工程所需大型或特殊的設備不到位,設備不配套同樣是個棘手的問題。
1.2 項目部設備管理短期行為嚴重
項目部所追求的是工程質量,工程進度和效益。對機械的使用自然是越快越好,但由于受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不得不加班加點,長時間超負荷工作,這種“重管理,輕使用”的行為直接影響機械的技術狀態和使用壽 命。而對于施工過程中發生故障的機械,尤其大型機械,項目部 都不愿承擔高額的維修費用,而僅由一個項目部承擔也不盡合理。
1.3 機械管理與生產管理存在矛盾
項目部主要以路橋技術人員組成,機械管理人員往往不在項 目部或不是項目部重要組成人員,而生產管理人員作為機械使 用管理的門外漢,對機械的正確使用、定期保養等知識可想而知,而操作手對施工技術所知甚少,往往處于施工被動或受支配 地位,這樣機械管理被大大削弱。
2 設備管理的措施
2.1 完善管理體制,健全規章制度
建立并完善機械設備管理機構,實行統一規劃,專人負責,進行全面的綜合管理。努力做到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明確專管和群管人員的職責與權限,充分發揮各級職能人員的積極性。
貫徹執行定機、定人、定崗位責任的“三定”制度,讓每臺機械都有專人負責保管、檢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機械化施工生產和設備管理工作的基礎,其執行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企業勞動生產率、施工安全、機械的完好率與使用率,因此在執行過程中除應配備相應人員外,還需注意不要隨意變動其工作崗位,以免影響機械設備性能的了解與掌握程度。
2.2 積極作好設備的組織工作
項目部成立時應立即建立項目設備組織管理體系,根據項目 的大小做好組織計劃,確定機械種類,數量和主導機械,編排所有進出場計劃和機械總量控制,及時上報組織計劃,組織機械到位,并深入了解各機械技術狀態,撤換低劣機械,為公路工程順利進行做好準備。
2.3 做好所有設備的查驗、保養、調試工作
做好預防性維修。對所有到場的運行機械進行一次全面的啟動檢查,并組織機械手對機械設備進行例行保養,包括三濾檢查、加注潤滑脂、緊固螺栓以及油品的污染程度檢查。對于存在問題的機械,應編制合理的檢修計劃,并立即組織實施。
新購機械要選拔素質較高、責任心強的人員,協同廠方做好設備的安裝調試并對機械手實行崗前培訓,掌握操作規程、熟練操作技術后方可上機正常工作。
2.4 施工中的機械管理
項目部要周密安排,搞好設備組織工作,及時對設備進行調配。操作手要服從項目安排,又要結合本機情況視情作業。操作手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隨時觀察設備的動態狀況,及時排除各種隱患,杜絕因油水等問題影響正常運轉。操作手要嚴格執行機械保養制度,避免過時保養,使機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對利用率高、易損壞、易出故障的設備 應做好跟蹤診斷,變事后修理為預防性修理。機械發生異常現象 時應立即停機檢查,并及時匯報給領導,以便迅速組織維修人員 進行現場搶修。機械的易損件應作好儲備,避免因購件周期過長影響公路工程施工。對缺口機械應進行租賃,保證公路工程如期進行。機械租賃應多做好市場調查,努力降低租賃成本。
2.5 設立機械維修基金,加強機械設備的成本核算
設立機械維修基金,實行專款專用,能夠有效解決項目部的短期行為。機械維修基金可從各項目部提取,比例可根據項目大小或效益的情況而定;
成本核算應對燃油、潤滑油和維修費等執行單機登記,隨 時掌握設備完成單位產量、所需動力、配件消耗等雜費開支等情況。健全機械設備使用記錄,對運轉臺班、臺時、完成產量、油 料、配件消耗等作好基礎資料的收集,按月匯總和對使用效果進行分析評價,以便對機械使用技術指標的比較和調整。
2.6 加強設備維修保養制度,堅持設備評優工作
我們知道,機械設備的保養、維修、使用這三者是相互關連,互為條件的。任何設備在使用了一段較長的時間后,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故障,為了降低故障率、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應根據機械設備的使用情況,密切配合施工生產,按照設備規定的運轉周期(公里或小時)定期做好各項保養與維修的工作。設備管理部門在制定維修及保養計劃時須認真分析各類設備的具體情況,針對新舊設備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措施。對于老舊設備,要以保證運行、消除隱患、及時修理為重點;對新設備,則以提高人員的技術水平、加強維護為重點,從而有效地保證每臺設備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產。
對于施工企業已裝備的具有先進技術水平、價格昂貴的機械設備,因其技術含量高,單憑經驗與普通工具已難以對這些設備進行正確的修理。因此,這些機械設備應采用現代的手段,以經濟合理的方法開展維修,改變以往計劃經濟背景下實施的強制修理制度,實行“視情修理法”,即視乎設備的功能、工作環境、磨損大小,在充分了解與掌握其故障情況、損壞情況、技術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狀態維修、項目維修,這樣既保證了設備的完好率,在確保正常使用的同時,又能充分發揮設備的最大工作效率,避免了機械不壞不修,壞了又無法修的局面發生。
為了促進各基層單位的管理工作,每年應組織開展機械設備檢查評比活動。檢查評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檢的方式,以防止基層單位平時不重視設備現場管理,檢查時再搞突擊應付。檢查評比的結果還應與獎懲制度相結合,要體現增產節約有獎,損失浪費要罰的原則,對管理優秀的單位與個人給予獎勵,對管理差的予以處罰。這樣,不但有效地推動了企業的設備管理工作,還減少了設備的故障停機率,保證了企業的正常生產。
2.7加大技術培訓力度,選拔優秀設備管理人才
隨者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機械設備也在不斷更新換代,其自動化程度將越來越高,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重。它要求管理者要有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觀念,科學地對機械設備的購置、安裝、維修、更新改造等進行有條不紊的綜合管理。因此,施工企業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全體管理和維修人員的專業技術素質,就應采取“走出去、請進來、集中培訓”的方法,加大技術培訓力度,選拔和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會核算的“一專多能”型人才,以滿足企業今后的發展需要。
施工企業也可以有重點地組織由設備管理、維修、操作人員共同參加的設備管理研討會,大家集思廣益,出謀獻計,形成學技術、鉆業務的氛圍。并根據施工的具體情況,采用示范表現、專題講座、參觀學習等形式,及時推廣、宣傳有實效的經驗體會,以點帶面,逐步提高企業各級人員理論知識水平和實際操作技能。
2.8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職業道德,不僅是個人修養的問題,它與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息息相關,可以說是一種無形的資本。當前施工企業設備使用與管理上存在的野蠻操作、缺乏保養、隨意浪費、馬虎維修、以劣充優等行為,都是缺乏職業道德的表現。因此,施工企業仍需不斷加強政治思想和職業道德教育,讓廣大職工樹立愛惜設備的良好風氣,使機械設備發揮最佳效能。
結語
機械設備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人員的全面參與、積極配合;其次,要認識到機械設備管理工作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以提高設備完好率、保證設備穩定運行為目標;都要緊緊抓住搞好設備現場管理、強化維修保養這項中心工作;都要重視各級管理人員技術素質的提高。只有這樣,機械設備管理工作才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