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東江電站四臺機組的調速系統在2002年以來陸續進行了改造,改造后的調速器運行穩定,減少了維護工作,但是還存在一些內部配線問題以及功能性缺陷,需要進行回路的改線、配線和程序的修改,以達到改造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大東江電站;調速系統;改造;存在的問題;改進方案
大東江電站是一個調峰調頻電站,在華中電網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她的安全穩定運行就顯得尤其重要。大東江電站在90年代四臺機組的調速器機械部分是湖南新特的KZT-100型,電氣部分是南京電力自動化研究院生產的SJ-700微機調速器。自投運以來,調速系統運行比較穩定,但隨著調速器投運時間加長,調速器出現了不少問題,增加了很多的維護量,也影響了機組的安全運行。調速器系統的改造勢在必行。
1改造前調速系統存在的問題
調速器零點漂移。KZT-100型調速器采用環噴式電液轉換器,復合彈簧式復中裝置。為防止轉動套發卡,加裝有一振動線圈,在振動電流的作用下,轉動套不停旋轉、振動,以保證其動作的速動性和自潔能力。這種情況下,彈簧會因為疲勞而改變特性,致使零點發生變化。當零點的變化值超過調速器的調節范圍時,調速器失去控制,發生溜負荷現象。
電調故障較多。電調的開關電源經常出故障,電源的負載能力不行,致使不得不經常更換開關電源。另外,其插件隨著投運時間加長,也時有故障,更換插件、芯片的情況也是常有的事。
調速器在靜態時有油耗,增加了壓油泵啟動頻率,這既縮減了壓油泵的使用壽命,也消耗了廠用電。
鑒于上述原因,為保證機組的安全可靠運行,在2002年后陸續對四臺機調速器進行了改造,包括電氣和機械的改造,改造后的調速器是武漢三聯水電控制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PSWT-100型比例、數字式微機調速器。新調速系統與舊的調速系統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
2新調速器的優勢
數字閥采用PWM脈寬調制輸出,取消了模擬量輸出;比例閥采用數字式綜合輸出,取消了模擬電路輸出,增強了抗干擾能力;電氣部分可跟蹤機械手動,機械手動切至自動或電手動時不需任何調整,所有工況之間的切換無擾動;調速器由自動切換成手動時,需要將開限機構壓住平衡桿,條件燈亮后才能進行,否則不能切換,而且開限手輪操作起來不太方便、快捷;調速器在靜態時有油耗,減少了壓油泵啟動頻率;觸摸式液晶顯示屏,是人機對話窗口,具有自動試驗功能、具有記錄故障、發生故障的時間及原因、畫面切換方便,便于工作人員直觀的了解調速器工作情況;集成式設計無明管,無杠桿,結構簡單,可靠性高;系統油路設計上形成獨特的液壓位置,復中零位無需調校,且該零位自動保持,活塞自動復中;無鋼繩反饋,機柜布置靈活;
3新調速器存在的問題及改進
經過近四年的運行情況,調速器的運行情況還算穩定,調速器的缺陷減少了,維護量也減少了,但是調速器在程序和配線方面還存在有一定的問題。
2005年4月16日,大東江4#電調無水調試,發現在電調直流供電時,面板顯示\"A機備用,B機工作\",使用手動把手切換A、B機時面板也不會改變。進行查線發現,繼電器\"顯示切換JM\"電源接反,JM-13接在交流供電電源開關LN1-7號端子二極管前面,交流供電電源開關LN1-7,直流供電電源開關LN2-7經各自的二極管后短接,所以當電調直流供電時,必須經交流供電電源開關LN1-7的二極管反向,再到JM13,故繼電器\"顯示切換JM\"沒有電源,不會切換。改線:將JM-13接在二極管的后面,這樣交、直流電源供電,JM都能正常工作。在隨后的大東江1#電調也進行了改線。
2005年6月12日,大東江1#電調水頭信號接線:原來接線是M2與M2(1)的20、21端子并聯接在端子E47(水頭信號+)、E48(水頭信號-)上,電阻R20-21=50歐,此種接線方式,使輸入的水頭信號不對。對其進行了改線。改線后為M2的20端子接端子E47(水頭信號+),21端子與M2(1)的20端子短接,M2(1)的21端子接在端子E48(水頭信號-),也就是兩個模塊的20、21串聯,此時電阻為100.5歐。改線后水頭輸入信號正常。隨后幾臺的電調水頭信號接線均改了線。
2007年大東江4#機組減振改造后電調無水調試時,湖南電力試驗研究院水能動力所對電調的新運行參數進行了選擇、測試。在對調速器功能進行了測試,發現的問題有以下三個:
當兩路導葉反饋均斷線時,調速器切數字閥手動運行,如此時再出現甩負荷現象,調速器保持不動接力器;
并網狀態機頻斷線,切數字閥手動運行,此時再出現甩負荷現象,調速器保持不動。
當兩路導葉反饋均斷線時,給電調一開機令,導葉開至44.9%不動。
通過與湖南省電力試驗研究院水能動力所相關專家溝通、討論,我們初步明確改進構思,主要改進方案如下:
開機過程、空載運行情況下,電調判斷出現兩路導葉反饋斷線,或者機頻斷線(開機過程中,電調接到開機令后20s無機頻也判斷為斷線)后,電調強加比例閥關機信號,同時投緊急停機電磁閥,報電調故障至監控系統,由監控系統完成停機流程。
負載情況下,主用機判斷出現導葉反饋斷線,或機頻斷線后報警,切至備用機運行,備用機斷線(無論反饋或者機頻)時,維持比例閥自動且維持原開度不調,報警。
甩負荷即油開關斷開后,電調自動進入空載調節,保護功能相同。
此次大東江4#機調試中發現的三個問題,焦點在于故障出現后電調切手動保持接力器不動。程序修編后,電調機頻或反饋故障時不切手動而是維持自動并報警,有油開關\"合\"信號則維持不調,無油開關\"合\"信號則強加關機信號。投入緊急停機裝置是為了可靠,同時交監控完成停機流程避免惰性停機。存在的負面影響是:若兩路機頻或反饋故障時油開關信號抖動甚至只是瞬間接觸不良,將導致監控系統進入緊急停機流程。
在大東江電站調速系統改造完成后,經過近四年的運行情況,調速器的運行情況穩定,但在2007年大東江4#機調速器功能測試中發現的問題在其他三臺調速器中也同樣存在,需要逐步解決,后續的工作包括:修編電調程序,增加報警繼電器和布線。這些工作將安排在機組檢修中逐臺進行,并需要廠家專家的支持幫助才能完成。相信經過完善后的調速系統將運行得更安全可靠,以達到改造的目的。
作者簡介:劉青節(1972-),女,1972出生,湖南省永興縣人,1995年7月畢業于四川聯合大學(原成都科技大學)水利工程系水利水電動力工程專業,學士學位,1995年7月分配到湖南省東江水力發電廠,工程師,從事水電站自動化工作,現為東江電廠熱工專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