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對建立工程質量施工標準規范體系提出了“驗評分離,強化驗收,完善手段,過程控制”的改革思路。在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新包含的14個分部工程中,智能建筑第一次被列入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統一標準,它作為建筑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納入了建筑工程的質量管理范疇,作為智能建筑工程,它又有其自身的特點,而且,在建筑工程領域內,這部分內容相對于其他部分工程來說,是建筑從業人員相對不太熟悉的專業。
關鍵詞:智能建筑;質量控制;監理
建設工程施工階段的監理工作主要是對工程進行三控二管一協調以及監理工程師職責、任務及監理工作程序等,這些我們已經比較熟悉了,而在智能建筑工程施工中,卻還有大量的新課題,需要我們電氣化專業監理工程師在實踐中不斷的學習和探討。
1 智能建筑工程的主要特點
可以概括為“新、廣、多、高”四個字
1.1 新
智能建筑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發展起來的新專業。隨著數字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數字程控技術和自動化控制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迫切需要在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并要求具有盡可能高的效率和靈活性,各種新技術應用并改造了傳統的建筑,誕生了智能建筑這一新專業技術。
1.2廣
涉及的專業和技術面廣,控制和聯動的設備面廣
智能建筑工程作為一個分部工程,包含了諸如通信網絡系統工程、建筑設備監控系統、信息網絡系統工程等十個子分部工程,而每個子分部工程又包含多個分項工程,共計多達40多項分項工程。建筑工程中所安裝的各系統的全部系統按照科學合理的規則和諧的運轉。
1.3 多
涉及的技術標準、規范多
在智能建筑工程質量控制中,必須執行的國家、部委、行業和地方標準規范、規程要求多,這也與學科新、高新技術發展迅速難于及時制定統一的標準有關。
我們對智能建筑工程質量控制中的主要標準作了一個粗略統計,包括居住類、TV類、安保類、電氣類、環境類、線管和線纜敷設類、消防類、機房類、電源及接地類、自動化類、計算機軟件類等共十三種140多部規范、規程、標準。其中《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是2000年最新推出的總括性質量驗收規范,包含有智能建筑方面的國家強制性條文。
1.4 高
智能建筑工程中新技術含量高,智能建筑工程占總單位工程的投資比率高。
智能建筑工程以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網絡技術的應用為代表,屬當代高新技術,為了保證系統的先進性、可靠性、安全性和通用性,絕大多數的技術、設備、元器件均為國外引進,大大提高了單位工程投資,而智能控制系統部分的投資也相對提高得更多。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智能建筑工程的投資已占建筑工程總投資的10%左右。
2 監理工程師對智能建筑工程質量控制的工作要點
2.1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準備階段:
結合智能建筑工程的特點,在工程施工準備階段的監理工作
除了要完成監理規程4.1的內容外,還應著理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認真細致的閱讀和分析施工合同,掌握合同中與監理工作有關的條款,明確建設單位對系統的總體質量控制目標和工期要求,做好承包單位的資質審查。
熟悉施工圖紙,收集并對照每個系統工程項目的工程量清單編制各系統工程項目設備、重要材料的規格型號安裝位置及數量的圖表,以加深我們對設計意圖、工程內容的了解,同時也為施工中的進場物資報驗、分項工程質量報驗、施工進度控制及工程量計量做好準備。
收集并掌握系統工程有關的規范、行業規程和標準,熟悉規范規程中的強制性條文,主控項目和一般項目,隱蔽工程檢查驗收和系統的功能檢測項目,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施工過程中做到主動控制,在分項質量驗收工作中做到不丟項。
依據監理規程的要求認真審核承包單位的施工組織設計
一方面,通過審核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使我們了解施工方對系統工程任務的理解程度和施工工藝、方法的準備情況;另一方面可以對系統工程的特點,施工中的難點、要點及分項工程質量控制的重點與施工單位進行溝通以達到共識,在分項工程的劃分、報驗手續、規范及驗收標準等方面統一認識,有利于監理工作程序化。
開工前,監理工程師應認真檢查施工單位的各項準備工作,并按照《規范》要求施工單位認真填報標準表格《施工現場質量管理檢查記錄》,表中所列檢查內容,中心是施工方的質量和技術管理體系,質量保證措施和確定施工技術標準,這是保證施工順利進行并完成工程質量標準的重要組織措施。
2.2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階段:
認真執行監理規程中關于工程質量控制的原則、程序和方法,做好施工準備階段、施工階段和竣工驗收階段的質量控制,除認真執行監理規程所規定的程序、內容和方法外,結合智能建筑工程特點,我認為還要著重注意以下幾點:
認識智能建筑工程體系結構。《規范》指出: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應按“先產品,后系統;先各系統,后系統集成”的順序進行。
智能建筑由若干系統組成,每一系統又包括相關的子系統,各系統中,根據其功能需求有不同產品構成各自相對獨立的網絡結構,因此,驗收時應首先檢測驗收組成系統的材料,硬件設備,軟件產品和各系統接口;其次是子系統和系統;最后是檢測驗收智能建筑的系統集成,為此必須了解智能建筑工程體系結構。
嚴格控制工程物資的進場報驗。對進場的工程物資(材料、元器件、設備等)除進行廠家資質、檢測報告和出廠合格證等常規審查外,智能建筑工程的進場材料審查有以下二個特點:
一是有些智能產品需要特殊許可,例如列入國家強制性產品目錄的產品需提供生產許可證或上網許可證;涉及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專用硬件和軟件產品實行銷售許可證制度等;二是國外進口材料和產品眾多,需提供完整的中文資料和商檢證明。涉及系統安全的產品應由其指定的國內代理提供銷售許可證。
加強現場巡視,堅持按圖施工,嚴格執行強制性條文的各項規定
監理工程師的常規工作和多數時間應該是現場巡視,在巡視中掌握施工進度,做好現場施工協調和質量控制。質量控制是一個隨時變化的動態過程,只有通過經常性的現場巡視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2.3 智能建筑工程系統的各級檢測:
系統的各級檢測:包括從設備、元器件個體性能測試到子系統、系統的安裝調試和功能檢測,最后到各系統聯調及系統的功能測試等。具體有:設備及元器件的單件測試、軟件產品的檢測、系統安裝施工及調試、系統試運行、系統檢測。
其中在系統安裝調試及試運行完成并提供了完整的技術文件(系統安裝施工階段的各項質量控制記錄和設備檢測和試運行記錄)后,應進行整個系統的聯動調試(即系統測試)。系統檢測應由建設單位組織,由專業的檢測機構進行。但實際上除了消防系統必須由專門的消防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并由消防局進行質量驗收外,其它智能建筑的各個系統均沒有常設的專門檢測機構,建設單位一般也不作定量檢測的要求,監理單位一般也不配備專門的檢測工具。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系統安裝質量達到設計功能及性能要求,監理工程師所能做的是;
要求施工單位必須按《規范》進行系統檢測;在進行檢測前,施工單位應申報檢測方案,監理工程師應檢查施工單位檢測儀器是否經過檢驗合格并在有效使用期內,檢測操作人員應有合格資質證明;檢測時監理工程師應旁站并認真檢查簽認測試記錄,保證所填報的監測數據客觀真實有效,測試記錄作為正式施工文件入檔。
除消防系統一切按正規程序辦理外,其它各系統我們都嘗試著按《規范》的要求以及配套的專用表格進行系統測試,例如:建筑設備監控系統(樓宇自控系統)是在系統聯動調試中逐一檢測各種設備的聯動功能;在有線電視系統中用場強儀檢測《規范》所要求的系統輸出電平、載噪比、載波互調比、交擾調制比等各項指標;在綜合布線系統中,用FLUKE-DSP-4300布線特性檢測儀檢測四對雙絞線,用光功率儀檢測光纖的各種數據;在閉路電視監控系統中檢測信號輸出電平并作主觀評級等。通過以上的系統定量檢測,使各系統的安裝、調試質量均有可靠的客觀依據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