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海軍已經沒有了1918年擁有64艘裝甲艦的氣派,也沒有了1945年擁有85萬人的龐大規模,但卻有著在21世紀繼續成為世界最強大海軍的堅強意志。7月31日英國議會剛剛批準了未來3年追加77億英鎊的閏防預算,其中海軍開支占重要比例。布朗政府要利用這筆預算建造2艘航空母艦和4艘彈道導彈核潛艇。英國新任首相布朗指出,他的目標是加強打擊恐怖主義的海上作戰能力,支持北約的瀕海戰略,支持英國軍隊在海外的遠征作戰行動,保持英國獨立的核威懾能力。然而,僅有勃勃雄心是不夠的,當前至關重要的核潛艇制造業卻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前衛”級成功建造之后卻突發意外
“前衛”級整個建造計劃的完成整整歷時近20年。期間經歷了蘇聯解體、冷戰格局不復存在的巨變。但冷戰結束后的北約組織不但沒有消亡,其軍事力量反而得到了加強。這種形勢更加凸顯了英國作為北約組織主要成員國應該發揮中堅戰略核威懾力量的作用,“前衛”級因此也得到了用武之地。
然而,英國核潛艇工業鏈卻發生了意外。“前衛”級方案設計于1984年結束,巴羅造船廠于1985年基本完成了施工建造設計。1991年,英國的“特拉法爾加”級最后一艘(即第7艘)攻擊型核潛艇建成服役,因其采用許多先進技術,隱身性能大幅度提高,作戰能力明顯增強,從而進入世界先進核潛艇行列。“特拉法爾加”級的服役期可達20~30年,也就是說在“特拉法爾加”級和“前衛”級服役后的幾十年中,英國理論上不需新型號的攻擊型核潛艇和彈道導彈核潛艇。因此,1991年后,雖然“前衛”級還在緩慢地建造,但整個英國核潛艇工業已經開始日漸萎靡,設計與研究工作處于基本停頓狀態,從事核潛艇設計、研究及建造方面的專家、工程師、技術工人流失現象日漸加劇。
到了20世紀末,美國率先開展21世紀核潛艇新概念的研究,法國、俄羅斯也不甘人后,相繼進行了這方面的探索。英國也于1999年開始了這方面的工作,并提出了建造“機敏”級攻擊型核潛艇的計劃。然而,由于10年間人才的大量流失,競使“機敏”級的設計工作無法正常開展。為此,英國只好首先恢復設計與建造隊伍。但是,英國核潛艇方面人才已面臨10年荒蕪的局面,絕大部分專業人員早已轉行進入其它領域。因此,英國只好向美國求援。美國通用動力公司電船分公司派遣了一個由設計師與造船工程師組成的團隊前往英國,幫助開展“機敏”級的前期設計工作。英國一邊緊急招兵買馬,一邊組織專業人員向美國人學習,熟悉核潛艇的整個研制、設計與建造過程。“機敏”級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上馬的。
“機敏”級首艇“機敏”號于2001年1月30日正式開工。原定于2005年6月建成服役,但建造進度多次拖延,有時甚至陷入停頓。后經政府部門干預,解決了各種復雜矛盾,理順了管理關系,調節了一些重大環節。即便如此,拖延狀態也難以從根本上得到扭轉,致使“機敏”號2007年6月才建成服役,整個建造進度推遲了24個月。“機敏”級出現這種情況,曾引起世界各國海軍的種種猜測。表面上的原因是由于BAE系統公司在管理方面經驗不足,但根本原囚在于英國潛艇技術人員的大量流失。這一現象不僅喚起了英國國防工業領域的高度重視與思考,同時也為英國政府敲響了警鐘。
苦心經營終于出臺了英國核潛艇的未來發展策略
經過數年的動態跟蹤與研究,英圍潛艇工業基礎方面的專家、英國約克大學國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凱斯·哈特雷教授曾在1999年發表的一篇重要論文中指出,核潛艇工業是英國國防工業能力之中最具獨特性質的領域,其基本特性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在英國工業領域,核潛艇是一種特殊產品,它的買主只有一家,那就是英國政府。第二,生產核潛艇的廠家在英國也只有惟一的一家,就是BAE系統公司潛艇分公司。第三,英國需要的核潛艇不能依靠進口,只能完全依賴于英國國內的訂貨,而且汀貨數量一直很少。第四,核潛艇的需求是根據英國國家戰略需求提出的,研制和建造具有嚴格的時間節點,原則上不得拖延,否則將會影響整個國家的戰略計劃實施。第五,核潛艇需要專用性相當高的基礎設施和試驗設施,這些設施的用途十分狹窄,基本上只能用于核潛艇研制。一旦國家需要的核潛艇數量得到滿足之后,這些設施很難轉為其它方面的用途。第六,核潛艇需在相當深度的海水中長期安靜地航行,艇上需要裝備各種類型的先進武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核潛艇是一種復雜的高科技產品,它的設計與建造需要專門的技能,因此從事核潛艇設計與建造的部門不僅必須擁有造船工業方面的專用許可證,而且還需要擁有在核工業領域方面的專用許可證。
在專家呼吁下,英國政府逐漸認識到英國核潛艇面臨的危機。2005年12月,政府以白皮書的形式將英國的“國防工業戰略”正式公布于眾。強調指出,對外,英國必須承擔作為一個核武器擁有國的責任及對北約的承諾。對內,英國的核潛艇艦隊的形成、發展與壯大,不是僅僅依靠單一的某種技術,而是需要特殊的多種技術的組合。因此,無論從國際還是國內,英國均需持續保持擁有建造、運行及維護核潛艇的能力,英國建造核潛艇的工業基礎需要得到保證。此外,白皮書還指出,建造核潛艇的工業基礎,不僅包括從核潛艇的概念研究、核潛艇設計、建造直到核潛艇退役這一整個過程,還包括核潛艇的運行、管理、核安全以及由科學技術支撐的各種基礎設施等。
“國防工業戰略”還指出,英國為了長期維持其建造核潛艇的丁業基礎,應擁有流體力學、船舶結構力學、水下操縱性、船舶推進、艇內大氣環境控制、聲學、船舶建造等多方面的專家、工程師及技術工人,以保證持續發展核潛艇技術的基礎能力。
另外,在核潛艇服役直至退役長達幾十年的全壽期內,亦需專門技術人才提供技術支撐。特別是新型號核潛艇的首制艇設計,需投入巨大的精力。兩種不同型號的核潛艇的研制間隔如果很長,許多專用人才會逐漸流失,這對一個國家發展核潛艇技術而言,是一種莫大的風險。“機敏”級如此,“前衛”級的未來更讓人感到捉摸不定。其一,早在20世紀80年代英國決定從美國直接購買“三叉戟”系統時,著眼點是保證“前衛”級與美國“俄亥俄”級保持通用性。美國方面據說至少在20年內沒有考慮對“俄亥俄”級制定更新換代計劃,那么“前衛”級當然是緊跟“俄亥俄”級了,因此,英國在近期也不會制定“前衛”級的更新換代計劃。其二,在未來的某個期間,如果英國屆時需要在目前擁有的4艘“前衛”級基礎上再增加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數量時,可在“機敏”級上增加一個可以布置4個潛射彈道導彈發射筒的導彈艙段模塊。
危機并未最終消除,全英上下積極探尋可行之路
由于上述兩個原因,“前衛”級之后的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研制計劃就變得遙遙無期了。令人十分憂慮的是,英國將來一旦到了需要發展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時候,很可能將會再次面臨“機敏”級建造時人才荒蕪的尷尬局面。為此,英同許多有識之士指出,英國應該考慮如何使企業進行重組,確保使其具有持續建造核潛艇的能力。許多專家指出,英國首當其沖需要解決的是保證核潛艇建造的供應鏈,從目前開始積極著手進行有關核潛艇發展的儲備,留住專業人才。英國艦艇支援局主任約翰·考爾斯于2005年1月曾經指出,英國每年用于支持核潛艇企業的費用約為25億美元。他說:“如果英國的潛艇工業不進行重組,無法長期維持下去。”他還說:“我認為,十分清楚的是核潛艇研制方面需要單一的計劃管理機構,它的管理應該貫穿核潛艇整個采購過程的自始至終。”
英國下院議員的一個委員會在2007年秋曾視察了包括巴羅造船廠在內的主要潛艇工業廠家,并于2008年2月19日向英國政府提出警告,如果政府目前尚未考慮訂購新的“三叉戟”核潛艇,可能將會對英國核潛挺工業基礎造成難以想像的破壞。該委員會為英國政府提出一份題目為“英國戰略核威懾的未來:制造和技術基礎”的報告,列舉了大量素材和證據。該報告說,在設計“前衛”級和“機敏”級之間出現了10年的間斷期,這一期間,英國原有的核潛艇技術基礎已經幾乎不再存在。目前,這一基礎處于一種最低水平。“在這一領域保持技術水平惟一可能的途徑是維持有規律和連續的核潛艇建造工作……國防部在對這份報告作出回答時,應該給出在其計劃中采購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時間表”。
60億英鎊打造英倫三島新一代“海上力量守護神”
2006年12月,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向議會闡述更新核威懾力量的必要性時指出,目前裝備“三叉戟”核武器系統的4艘“前衛”級將在2024年退役,而新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從設計、建造直到完成最終部署大約需要17年時間,英國必須盡快作出更新決定。2007年3月14日,英國議會下院經過長達6個小時的激烈辯論,最終表決通過了工黨首相布萊爾提交的更新計劃。按照這項更新計劃,英國將花費30億英鎊建造3艘新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及潛射導彈系統,艇上將繼續裝備新型升級版的“三叉戟”彈道導彈系統,服役到2042年。據英國一些潛艇專家預測,新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排水量將在15000噸以上,每艘裝備16枚“三叉戟”彈道導彈,每枚導彈可攜帶3個分導彈頭,每枚彈頭具有12萬噸以上的TNT當量。英倫三島新一代的“海上守護神”屆時將橫空出世,為21世紀的英國安全撐起一把牢不可破的海上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