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non打印機與墨盒的親密關系
Canon的大多數打印機都采用了PIXMA一體化墨盒設計,而一體化墨盒構架的產品系列,只是根據墨盒的裝墨量將墨盒進一步細化分為了三個分支。墨盒內的墨水裝填量適中的就稱為標準容量墨盒(PG-40、CL-41);墨盒內的墨水裝填量多的就稱為高(大)容量墨盒(PG-50、CL-51);墨盒內的墨水少的就稱為低(小)容量墨盒(PG-830、CL-831)。
雖然外觀結構基本相同,但是并非所有Canon打印機都可以使用上述三種墨盒,2007年以前的打印機和現在銷售的打印機所支持的墨盒并不一樣(見下表)。

Canon墨盒注墨實戰
在了解了Canon的墨盒后,接下來的就是注墨了。與Epson打印機相比,Canon的打印機不需要給計數器清零,因此也就顯得格外簡單。
1.想注墨?先鉆孔
與Epson的墨盒不一樣,Canon的墨盒上并沒有獨立的注墨孔,而只有通氣孔。一般來說黑色的墨盒上會有一個通氣孔,而彩色的墨盒上會有三個通氣孔(圖1)。
由于通氣孔非常小,因此如果直接用針頭注入墨水很難排出墨盒中的空氣,從而導致注入的墨水會大量漏出。因此,我們首先需要的是擴大通氣孔。當然,筆者在這里使用的是最暴力的一種方法——用鉆頭鉆孔(圖2)。如果大家沒有相應的設備,也可以使用小銼刀或者燒紅的細鐵釘(大頭針)之類的工具進行處理。

2.十分鐘,搞定注墨
在完成了鉆孔的工作后,必須找到各個注墨孔所對應的墨水顏色。黑色墨盒我想無需多言,而彩色墨盒的色彩排列方式通常為上紅、左藍、右黃——如果你還不放心,可以將牙簽插入注墨孔,看它上面沾的墨水是什么顏色。
小知識

由于PG-830之類的小墨盒內的海綿較少,注墨量較低——添加一次墨水用不了多久。因此建議適當擴大注墨孔(直徑3毫末左右),然后找一些報廢墨盒內的海綿,用剪刀剪成細條塞入墨盒后,再行注墨(圖3)。
為了準確注墨,筆者建議大家使用醫療用注射器來進行填充。為了防止墨水溢出和生成氣泡,注射器的針頭要扎得稍深一點,注墨的速度要放緩(圖4)——這樣才能讓墨水進入墨盒后逐步向四周擴散。一般來說,當墨水從通氣孔中稍稍溢出后,用注射器回抽0.5~1毫升的墨水后即可完成注墨。需要注意的是,在注墨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噴頭處漏墨,應即停止注墨。

3.打完收工,注墨后的處理在完成注墨后,先用餐巾紙將墨盒表面擦干,然后用透明膠封緊通氣孔。此時切莫急著將墨盒裝回打印機,而是應該先用力甩幾下墨盒,并將打印頭朝下靜放幾分鐘,如果墨盒沒有漏墨現象,方可裝入打印機。
小知識
Canon的打印機無需清零計數器,但部分機型可能會在打印時提醒墨水余量檢測功能失效(圖5)。遇到這一問題無需緊張,只管繼續使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