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兩個月前,我在一家購物網站上競拍到一款名牌相機。我根據網站成交通知中提供的地址、電話,與賣家聯系后,將13000元貨款打入賣家指定的賬戶,可至今一直未能收到相機,遠遠超出約定的一星期。請問:我能否請求購物網站返還貨款并賠償損失?
讀者:宋虹
宋虹讀者:
造成你未能收到相機的根本原因,是賣家違約。你應當向賣家追究返還貨款、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而不能請求購物網站擔責。
網絡購物是指用戶為完成購物或與之有關的任務而在網上虛擬的購物環境中瀏覽、搜索相關商品信息,從而為購買決策提供所需的必要信息,并實踐決策和購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針對于買賣雙方而言,網站作為互動式服務的提供者,處于居間地位,與買賣雙方各自成立居間合同:一方面,根據賣家的網絡注冊行為,有償為賣家提供商品及價格展示的信息平臺;另一方面,又根據買家的網絡注冊行為,為買家提供賣家的商品信息。再一方面,就是根據雙方買賣雙方的合意,確認雙方買賣是否成交,發送雙方的個人聯系方式等信息,并從賣家處收取相應的報酬。網站所處的居間地位,決定了其承擔的只能是《合同法》中所規定的居間人義務,那就是如實報告?!逗贤ā返谒陌俣鍡l規定:“居間人應當就有關訂立合同的事項向委托人如實報告。居間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報酬并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從中可以看出,網站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前提,是“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但從你提供的情況上看,網站提供的包括賣家地址、電話在內的所有信息都是真的。
此案也提醒網上購物者,如果條件許可,可選擇送貨上門或者交貨后付款的購物模式。若選擇其它模式,就必須弄清賣家的詳細地址及聯系方式,以便在上當受騙后追究其責任。
江西省興國縣人民法院李玉
(責編 邢榮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