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是世界上戰斗機生產和出口大國,其生產的“米格”系列和“蘇霍伊”系列戰斗機廣受它國喜愛,并被廣泛裝備。繼第四代戰斗機之后,俄羅斯第五代隱形戰斗機PAK-FA(綽號“反美之鷹”)呼之欲出,將與F-22“猛禽”發起一輪隱形戰斗機間的較量,引來世人目光無數。
初露端倪
最初透露出“反美之鷹”訊息的是美國《航空周刊》雜志,該刊曾獲得了一部2000年拍攝的有關俄羅斯中央空氣動力學研究所的一段錄像,美專家在審看錄像時發現俄羅斯正在進行一種新型戰斗機的風洞試驗。該新型戰斗機飛翼造型與B-2極為相似,吹風試驗的模型則顯示該戰斗機采用了與F-22戰斗機相似的氣動布局,并從其排氣口形狀分析,該機可能采用了4臺發動機。該訊息不久便得到了俄羅斯方面有關人士的證實,并且爆出俄第五代戰斗機的研發工作已達10年之久。俄空軍副總司令伊格里·薩托夫耶夫中將宣布:俄第一架第五代戰斗機可能在2012年起飛,2015年裝備部隊。一時間,美國嘩然一片,舉世矚目的F-22將面臨“反美之鷹”的新挑戰。
戰技性能
“反美之鷹”翼展14.4米,機長20.6米,機高5.84米,外形上大于F-22。全重37噸,空重18.5噸,最大載彈量7.5噸,超過F-22的6~7噸的載彈量。最大航速210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5500千米,優于F-22的4830千米最大航程。總體性能略占優勢。
在設計方面,得益于F-22的提早出現,俄羅斯第五代戰機的研發之路可謂是一條捷徑,并得到完善。而俄羅斯戰機大推力矢量發動機技術與氣動布局設計也將在“反美之鷹”身上得到體現,使其更加靈活,空中對抗優勢更強。甚至,俄羅斯一直被西方所關注的等離子隱形技術也可能會在“反美之鷹”身上得到應用。屆時,“反美之鷹”將成為空中戰機的新雄鷹,在戰斗機領域進行領跑。而F-22相比于現實中的俄“反美之鷹”是否可以保持優勢地位,令美國汲汲擔心。
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總經理波戈相還透露,“反美之鷹”的試制工作目前已接近尾聲,今年底即可升空。據介紹,相對于F-22專事“制空權作戰”,“反美之鷹”強調了“一專多能”的設計特點。即該戰機在基本構造和動力系統不變的前提之下,通過更換任務軟件、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等方法,可兼具奪取制空權、近接對地支援和反雷達作戰三重功能。
為確保“反美之鷹”的隱身能力,在使用材料方面,俄采用了堅固且極為輕便的超現代化合成材料,加大外觀流線設計,并將武器掛載點全部置于機身內側。在發動機的選用上,“土星”公司開發的AL-41F發動機一舉中的。該發動機采用推力矢量技術,通過調整噴嘴角度來實現戰機改變飛行姿態,實現了在攻角超過35度時也不會進入危險螺旋狀態的性能。該性能是目前世界上所有戰斗機都無法達到的。5500千米的航程也確保了“反美之鷹”在遠東及西伯利亞地區執行防空飛行任務。另外,“反美之鷹”還將配備主動式相控陣雷達和新一代航空電子、控制與導航設備,飛行員可借助頭盔目標指示系統選擇所要攻擊的目標,在中近程空戰上對美國F-35戰機形成“非對稱優勢”。
擁有更為強勁的發動機、優異的隱身性能和更為敏銳的雷達,俄羅斯第五代戰機“反美之鷹”挑戰美國F-22“猛禽”的“空中霸主”地位已成為一種必然。
隱身化空軍
俄羅斯第五代戰機“反美之鷹”的出現,及其相對于F-22“猛禽”所具有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俄羅斯的戰機改造,使俄羅斯又顯現出了以往的大國姿態。據俄羅斯《航空港》雜志報道,俄空軍總司令亞歷山大·澤林上將宣布,俄計劃在2020年前以“淘汰一批、改造一批、購買一批”的模式,更新現有的4000架戰機群。目前,蘇-27、米格-29、米格-31等機型正在進行現代化升級,米-24型武裝直升機也在接受現代化改造。改進后的戰機將裝備最新電子、武器和導航等系統,其中包括衛星導航系統和精密武器控制系統。而未來俄空軍除購買最新型戰斗機“反美之鷹”外,還將購買價格便宜一些的蘇-35戰斗機(該機水平屬于“所謂第四代半”,隱身能力僅次于“反美之鷹”),使俄空軍整體水平得到提升。
面對“反美之鷹”的競爭,以老大自居的美國自是心有不甘。據報道,美國空軍已經決定在今年的“紅旗”軍演中增加隱形飛機的空戰科目,由部分F-22扮演敵機,讓本身具有隱形性能的F-22“猛禽”戰斗機相互“殘殺”。美軍將通過這次演習摸索隱形戰機的格斗經驗,以期在競爭對手出現之前先總結出一套空戰技術,并對新一代戰機進行技術優化和改進。這也將是空戰史上首次出現隱形戰機的對決,顯示了美國空軍對俄羅斯未來隱形戰機的積極防御和準備。
此外,俄“反美之鷹”的出現對“隱身化空軍”的建設也起到了刺激的作用。目前,世界各國已有不少國家在進行“隱身化空軍”的探索。“反美之鷹”必將起到推動的作用。而美俄兩大隱形戰機的研發制造國又將在未來的天空中進行怎樣的爭奪和較量,這永遠都會是世人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