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首歌是這樣唱的:“我們要天天相戀,但不要天天相見;只需要悱惻纏綿,絕不要柴米油鹽;有共同生活經驗,絕不用共同的房間……”
在現代都市里,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有法律意義上的婚姻,卻沒有完整的家庭生活和夫妻關系,他們游離于已婚和單身之間,他們有家,但又好像沒有,他們只在周末相聚,這就是周末夫妻。周末夫妻的好處眾所周知,可聚可分,收放自如,聚時小別勝新婚,分時充分享受個人空間,既不彼此廝磨,又有牽腸掛肚的戀愛感覺。如果你心動,不妨也來過把癮。
為了婚姻更長久
我在婚前是個典型的“厭婚族”,因為我怕結了婚以后會失去自己的空間、愛好和朋友。我喜歡把音響放得大大的,聽那種充滿激情的搖滾,而男友卻喜歡靜靜地與生意場上的伙伴喝杯啤酒談談工作。我的一幫男女朋友在工作和玩方面都是很瘋狂的人,至情至性的性格似乎與穩重嚴謹的男友很難相容。我不想為婚姻放棄自我和工作,做家庭和男人的附屬品。幸好,這種想法被男友所理解,兩人在決定結婚前便開始計劃分居生活。
丈夫有他自己的房子,我就住在單位分的一居室里,各自獨立的住所都是依個人的喜好設計和布置的。周一到周四,兩人仍維持原來的生活狀態,各回各家互不干涉,給自己也給對方更多的空間。到了周末,我會帶著一堆好吃的東西來到丈夫的住處給他整理一下房間,或者丈夫來我的小斗室里伴我歡度良宵,偶爾兩人還會手牽手去逛街、看電影,要么就索性賴在家里什么也不干。這種周末夫妻的生活方式讓我非常滿足,因為兩個家都那么溫馨舒適,這就是我夢想中的婚姻,有自己獨立的空間、思維和生活,兩個人親密又有距離,相知卻又相對獨立。對此,我的朋友都非常羨慕。她們說,有的夫妻分居是要鬧離婚,而你們分居是為了讓婚姻更長久。其實,現代人的婚姻越來越脆弱,既渴望情定終生,又想擺脫現實生活帶來的平淡與厭煩,那何不嘗試一下“周末夫妻”呢?
周末夫妻的周末很精彩
我原來在一所高校里教計算機,妻子在學校做行政工作。后來我到深圳去淘金,做了一段時間的白領,妻子也去了。因為事業發展前途和生活習慣等種種原因,我們不可能住在一起。后來我們又回來了,現在我在一家公司做技術主管,妻子在一家民辦學校做管理,我們兩個人的生活和在深圳打工時一樣,都是各人住各人的房子。
剛剛回來的那段時間,我的工作剛上手,常常加班加點,要工作到半夜,每一次回家的時候都要把妻子吵醒,我也休息不好,還影響到她第二天的工作。所以有半個月我就住在辦公室里,直到忙完才又恢復正常。兩個月后,我又接了一個項目,加班加點的事又來了,所以干脆在單位附近租了間公寓,把東西搬過去住了。兩人好些天見不到面,只在周末的時候約會一次。周末見面的時候感覺又回到了戀愛那會兒,久違的浪漫像是又回來了。這樣的日子過了將近一年,家對于我們來說就像旅館。結束的時候,我們同時發覺,兩個人的生活,原來并不僅是一塊兒過日子,這樣經營的婚姻居然比在一起更好,因為兩個人的兩個世界并不矛盾,反而更豐富了……
我們一商量,倆人居然是一個想法,于是就這樣開始了正式的分居生活。
婚姻的未來隨著感覺走
別人都說我們倆有點兒邪門,不知是不是做廣告玩創意,玩得走火入魔了。我們結婚之后,最長的一次同居是3天,那還是因為她搬家,房子一團糟,就“借住”在我家72個小時。“絕不可以超出3天,否則我們的愛情就會被激情熔掉。”她固執地說。我問她為什么結婚,她說:“結婚是結給別人看的。”接著她又說:“愛情再怎么折騰,還是應該有個盡頭。”
我們結婚3年,在同一家公司兩年多。通常是天馬行空,各做各的,上班時如一般同事,鬧得一些不知情的男人,還一天一個電話追著她。每次接電話,她都是眉飛色舞。我只會不溫不火地站著,甚至用欣賞的目光打量她。前年五一放長假,她放棄了上海之旅,我卻邀了一個女同事去上海玩。她倔強地一個人在家窮開心,等著我回來跟她道歉。
我們的婚姻生活像捉迷藏一樣,一方忽然消失是常有的事情。我曾經一個人跑到河南開酒吧,一待就是半年,我總想嘗試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可是每個星期天晚上,準時在10點30分,她會接到我的電話,聽到的都是思念的聲音。
周末是我們生活的交叉點,只在這時享受100%的愛情。如果我們天天心平氣和柴米油鹽地過日子,愛情也許真的就會死掉。我們習慣于風雨飄搖,責任、家庭、契約,似乎統統無關。“周末夫妻”像杯酒,別人喝到的是情調在我們這里卻整合成一幅藝術的圖景和品味,我們喝到的是刺激,別人看來支離破碎的東西。
我曾問她未來怎么辦,她說未來就是順其自然。最初,我們這樣對待婚姻是刻意的,因為有太多的人遵循著同一個準則,把社會認同感當做自己生活的前提。我們想破壞這些嚴肅的東西,按照自己的個性與方式去尋找契約之下的各種可能。
評析
在傳統的婚姻關系中,人們意識不到與之對應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改變的,而遵從于朝夕相伴、坦誠相見的單一模式,認為夫妻生活就是這樣。實際上,婚姻關系只是一種契約,在過去它以倫理道德為準繩,重視家庭分工,形成以男性為中心的觀念與生活方式;而今,倫理道德的約束漸弱,它主要根據法律準則,重視財產分配,保存自我空間,安排不同的方式和內容。將生活方式與婚姻契約分開,正是人們對婚姻的內涵與質量重新審視的結果。
這樣的生活方式,在雙方事業有成、經濟基礎良好的都市白領中,已經成為現代婚姻關系中不可忽視的潮流。他們追求婚姻的質量與內涵,不愿在思想上依附對方;有各自的事業,可以做到獨立生活;有各自廣泛的社交圈和朋友,不會因婚姻而放棄。為了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平等,注重生活質量,適當地保持距離被他們引入婚姻的相處藝術。雖然以這種形式體驗婚姻生活的人們還不具有普遍性,但他們就在聚散之間理解了家庭生活的意義,摸索著婚姻相處的技巧,獲得了與他人不同的體驗。
社會學家認為,“周末夫妻”是一種介于婚姻與非婚姻的婚姻邊緣狀態,它進入中國家庭雖然只有很短的時間,但影響卻是巨大的。看待這種新的婚姻關系,自然不能僅僅用傳統的觀念去衡量。
目前,對大部分人來說,維持感情的最理想方式仍舊是共同生活,有孩子的家庭更會考慮它對親情的重要性。從這個角度看,“周末夫妻”或其他新型的婚姻形式,提供的是人們追求個人生活過程中選擇的多樣性,對婚姻制度卻無根本影響。這也表明,“周末夫妻”只是時尚,只能過把癮,不可能成為長久的婚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