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設置懸念,就是有意設置一個疑問或矛盾,以引起讀者追根究底的興趣和“牽腸掛月十”的期待。這種寫法容易引人入勝,形成波瀾。比如寫一場籃球決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可一方主力中鋒還未到場,他到哪里去了呢?文章不急于去揭示謎底,而是宕開筆墨另寫其他,從而引出他未能及時到場的原因。如此安排內容,增加了文章的容量,使文章顯得曲折有致。
古今中外許多名家名篇都很注意設置懸念。常見的有:一是標題懸念,即利用標題制造矛盾,設置疑問或問題,例如《準是最可愛的人》、《中同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二是倒敘懸念,即把事情的結果或情節中最精彩的部分特意提到文章的開頭,然后再敘述事件發展的經過。三是抑制懸念。即先提出問題但又不直接回答,只寫其外圍,把周圍的有關內容寫充分,直到結局才把問題解開。四是危局懸念,即把反常的意外的違背常理的危險局勢寫在前面,而后慢慢道來。五是切割懸念,即把正在發展的情節暫時擱置起來,插進另外的情節,然后在適當的時機再接上原來的情節,如魯迅的《故鄉》,當寫到回故鄉準備拜訪親戚本家時,情節中斷,插入一大段憶少年閏土的文字,制造了懸念。
下面請看一篇運用懸念取勝的中考滿分作文:
“戀愛”改變了我
大家看到這個題目一定會奇怪吧!小小年紀怎么就“早戀”了?想知道嗎?且聽我慢慢道來:
小學的時候,我的成績在班里總是數一數二的,可自從步入初中就發生了變化。剛上初一沒多久,我發覺自己好像“戀愛”了,那個她和我如膠似漆,整天粘在一塊兒,我去哪兒,她跟到哪兒,她還教會我很多以前沒有接觸過的事情。當我要做作業的時候,她說:“作業不做沒關系的,走,玩一會兒,我帶你去逛一個好玩的地方。”不知怎的,我就很聽話地點點頭,然后鬼使神差地和她去了網吧,一起上網,一起游戲,不亦樂乎;當我準備打開書本時,她走過來:“哎,時尚書店又進了一批周杰倫的CD,還有梁詠琪的貼畫,快去看,不然就沒啦!”烏拉,我一抬腿沖出教室,手里緊抓著爸媽給的吃中飯的零錢,以劉翔百米跨欄的速度飛奔,吱——“給我來兩張!”翻蓋,裝碟,播放,一起搖頭晃腦,醉生夢死;當我上課想專心聽講時,她又在我耳邊說:“聽課太無聊了,想想我們一起玩的時光,多快樂啊!”于是我便開始走神,發呆,開小差。會周公……長此以往,原本愛學習的我,變得整天提不起勁來,哈欠連天,成績也一落千丈,老師、家長、同學都關心我,問原因,可我不敢說:我“戀”上了她。最后痛定思痛,再也不能這樣過,快刀斬亂麻,我毅然和她提出了分手。
這樣總算進入了初二,我竟然又開始了第二次“戀愛”。當我被一道題難住了想放棄時,她就立刻來到我身邊:“別灰心,要相信自己,這道題你一定能做得出來!”于是我埋頭苦想,重理思路,柳暗花明,終于豁然開朗;當我上課準備偷懶、打盹兒時,她又及時出現:“注意了,上課專心聽講,你一定要實現自己的目標,千萬別放棄哦!”我重新振作精神,端正身體,聚精會神,不放過老師的講解,不錯過每一個細節;當我想去網吧、游戲室逛蕩時,她的臉立刻晴轉多云:“不行!絕對不行!你難道忘了你的身份嗎?你難道忘了你的過去嗎?你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千萬克制住自己,堅持到底才是勝利!”我慚愧地低下了頭,“知道了。”她露出會心的笑容,那么燦爛、那么動人,我這才發覺,我找對了人。
你知道那位被我甩掉的戀人是誰嗎?她就是“糊涂”哦;而第二位知心愛人叫“醒悟”啊!大家以后千萬要注意,別再受“糊涂”的誘惑了。
(江蘇鹽城一考生,原作文題“_________改變了我”)
“戀愛”是初中生一般不敢面對的問題,作者以《“戀愛”改變了我》為題,出人意料;初次“戀愛”,結果讓自己懶惰,成績一落千丈;第二次“戀愛”,“我找對了人”,改變了陋習,讓自己變得勤奮。最后點題:原來,戀愛的對象,前者是“糊涂”,后者是“醒悟”——構思巧妙,入情入理,令人拍案叫絕。這,自然同“標題懸念”、“抑制懸念”手法的運用有關。
責任編輯/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