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的造型,主要是用線。所以,線在中國畫中具有獨特的張力,如果要探索中國畫藝術特點必須先從“線”的研究開始。線的張力大致從二三個方面探索。
線在中國畫的作用非常重要,中國畫主要講究“用筆”、 “用墨\",所謂的“用筆”、“用墨”關鍵是用線。中國畫的表現形式也就是說主要用線來塑造物象,線也是中國畫筆墨語言,同時,線在表現造型更是不可缺少的表現形式,因此中國畫中線描地位是無法取代的。
一、線的發展
從古到今,線描在中國繪畫史上起的重要作用是光彩奪目的。從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洛神賦》、《列女傳圖》等代表作品來看,在線的造型方面由過去的粗拙簡單發展到圓潤挺秀。這種細如游絲,連綿不斷的線條,被譽為“春蠶吐絲”,當時在技法上是一個大的突破和創造,已達到成熟境界。

線描在唐代也得到全面的發展。著名的畫家如閆立本、吳道子、張瑩、周昉、韓混等,在線描技法表現力和張力方面也提高一個嶄新的階段。在閆立本畫的《萬代帝王圖卷》中長垂厚實剛勁的線條顯得氣勢磅礴。張瑩、周昉,他們從表現對象不同入手,創造了另一種用筆纖細秀麗的線條,在《搗練圖》、《花仕女圖》等作品中,以遒勁纖麗的衣褶線條,生動真實地表現了對象風貌。特別對于后世有極大影響的畫家吳道子,他作品的描線,在運筆中快慢、輕重、轉折中的力量變化效果非常有張力。因此他的線條自由婉轉而有節奏感,使線描的功能更加豐富多樣。
兩宋的人物線描在唐代蓬勃發展的基礎上繼續向前推進,并且逐漸形成了細筆和粗線兩大流派。以北宋大畫家李公麟為代表,他受晉唐畫家顧愷之、吳道子細筆線描的傳統的影響,又不斷創新并有機地融合進去,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使線描的表現形式向前推進一步。后來元代畫家趙孟頫,明代畫家丁云鵬、陳洪綬,清代畫家任謂長、任伯年的線描畫和“白描”人物畫,在線描的表現力方面各有成功的創造。另一個是南宋大畫家梁楷。梁楷的線描,創出了臧筆人物,開創了一代畫風。著名畫家馬遠、夏娃也是受寄予他的畫派。但是有梁楷筆勢和濃淡十濕的墨色,概括簡練的線條,也獨樹一格。
近代畫家不斷獨辟蹊徑,在繼承傳統的基礎又加強創造線描的各種功能。
二、線的功能
線在中國畫中所說“骨法用筆”,就是線在造型中起到主要的功能。而且,在表現輪廓、結構、意象、肌理都有特性功能。如界形功能,廣泛的造型功能,表現質感、量感、空間感、節奏韻律、切意功能、表情功能都有獨立的形式欣賞價值。所以說“線”在中國畫中表現功能極為豐富。更重要的功能是在輪廓線和結構線兩個方面,顯得非常突出。輪廓線也是形狀的邊緣,結構是輪廓的內部構架,輪廓是表現物象外形,結構線是表現形象里的大小構架,是一種框架原理,也是線的另一功能。此處缺少實例,可舉一個說明。
中國畫線描的表現功能,不是某一個畫家子一朝一夕所創造的。石濤說:“古人未立法之前,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的各種畫法既立,則學畫者不能不知法,否則,便是對傳統的無知。”歷代畫家用線描法都能表現出各種造型。如在人物頭發、眉毛、衣紋、鳥的羽毛、山石、樹木等方面,都成功地創造出了國畫精品,使后人向他們不斷學習。這更說明一個道理,線本身是一種獨立表現形式。所以,線在中國畫中歸納功能也更為突出,如把竹葉總結用個字法,介字法,飛燕式,落燕式,把樹技歸納鹿角、蟹爪……,而且能表現出大千世界,宇宙萬物,無所不能,線的功能在中國畫里深不可測。
從古到今諸位繪畫大師都總結了極好經驗,而且這些成功的畫理畫論和各種表現技法,還遠遠不夠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石濤說的好,筆墨應隨時代,線描有極多的功能等待學者不斷挖掘和研究。(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