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偉的藝術創作形式多變,兼具了繪畫、裝置、行為和觀念。這些多樣、立體的藝術專能為他不斷呈現新的面貌提供了廣闊的展現空間,堅韌不拔的創造力和中西文化交融整合為一個全新的美學欣賞點,而東方文化底蘊和個人體驗則是他作品的生命所在。
于大偉簡歷
于大偉 2000年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專業,同年赴法留學,畢業于法國布爾日國家美術學院,并獲得法國國家高等表現造型藝術學位,現執教于山東大學藝術學院。
旅法期間先后在法國巴黎、里昂、馬塞、布爾日等城市舉辦個人藝術作品展和參加大型藝術展覽活動,部分作品被法國友人和藝術機構收藏,作品及藝術評論在法國多家媒體刊登。


主要藝術活動:
2002年山東省博物館“水墨四人展”。
2003年法國巴黎“羅夢德藝術沙龍”《我們的家園》個人中國當代水墨展。
法國馬塞“西門畫廊”《潤物系列》個人當代繪畫展。
法國里昂“梅苑畫廊”《工業社會》個人藝術作品展。
2004年法國布爾日國家美術學院畫廊 《流動與停滯》《局限與虛幻》《文
化病毒》個人主題性創作展。
法國中部地區藝術學術評定委員會授予優秀“法國國家造型藝術學位”。
2006年法國布爾日國家美術學院畫廊 《文化病毒》系列個人主題性創作展。
法國國家文化部授予“法國國家高等表現造型藝術學位”。
威海美術館《世界人居節》個人當代繪畫作品展.
2007年法國布爾日第三屆國際藝術雙年展,參展作品《N 7》。
湖南省美術館《流動與停滯》個人藝術作品展。
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論《西方當代藝術》”專題講座。
湖南衛視“藝術玩家”專題介紹。
2008年青島迎奧運藝術作品展 省政協主辦。
威海逸云齋美術館《情系威海》個人當代水墨作品展。
兩年以前,我在一個朋友那里第一次見到了于大偉的畫,那是他在法國留學回來度假的時候贈送給我這個朋友的兩幅小品。印象頗深的那幅是一個太極一樣的圖案,一筆而就,一氣呵成,以書法入畫,極具其恩師張錫杰的手筆情調,整個作品簡潔大氣,色彩豐富,現代而不失水墨韻味,師法中國畫的筆法卻飽含著西方油畫的意趣,欣賞此畫,不禁眼前為之一亮,然后就被深深打動,至今難忘。
去年初秋的一個下午,我和朋友在文登見到了于大偉先生。
一座兩層的小樓掩映在紅花綠葉之中,大偉遠遠地就迎了上來,中等身材,笑容可掬的樣子,不失一種紳士風度,只是與其成熟的作品相比。他的年齡顯然有些過于年輕,很難以想象就是這樣一個今年剛剛30歲的年輕畫家。他已經在國內、外的美術院校里度過了孤獨而美麗的十年,而且頗有成就。
小院里栽滿了葫蘆,一個個可愛的小葫蘆凌駕于頭頂之上,那是他的父親為他作畫專門栽植的。可見,他的畫和靈感皆是來自于生活,而又加以藝術的升華。
十年前,于大偉就拜著名畫家張錫杰為師,跟隨先生學習西方繪畫和中國畫大寫意花鳥畫,一發而不可收拾,并嶄露頭角,成為張錫杰先生的得意門生,在藝術的天地里展現出他的才華和天賦。
為了更好地學習西方繪畫藝術,2000年他只身漂洋過海,來到法國圖爾大學學習法語。隨后,他考入法國七大國家美術學院之一布爾日國家美術學院。在那里他跟隨著名藝術家尼哥拉、皮迪衛爾、何百等先生全面深入學習西方當代藝術,并深深地受到西方藝術的感染和影響。
在他的畫室,一些早期的作品,如葫蘆、牡丹、水仙等。我雖經常欣賞他的老師張錫杰的作品,但還是被于大偉高超的臨摹能力所折服,幾乎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然而他告訴我,老師不希望他的“像我”,而是希望他能有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形成個性的美。看他的早期油畫,也浸染了西方的濃厚色彩。
在法國,他的主要創作形式有綜合材料繪畫、觀念攝影、裝置、行為。我看過他的個人畫冊,尤其喜歡他的油畫。那些充滿靈性的、現代的作品,每一幅都能打動人心,正如我的一個收藏家朋友所言:已經好多年沒有這樣能打動自己的作品了。大偉說,他現在并不急于追求筆墨功夫,他以為所謂的筆墨功夫只有通過日積月累方可水到渠成。他追求的是一幅畫中具有創新的思想和靈魂,全方位地展現自己的藝術個性和繪畫空間。我看到一幅油畫中,幾只色彩鮮艷的巨大蝌蚪,飄舞在美麗的花瓣之上。他可以取名為《花蕊》,然而他也用獨特的繪畫語言告訴人們,花是女性的象征,也是性的比喻,而那些巨大的蝌蚪源于男人的精子的意象,是一種男人和力量的象征,因此,這樣把人之初的美毫無保留又真實地表達出來,我想便是一種理想的人性美了。
一個法國美術評論家把他的風格分為四個部分:用宣紙和墨展示的中國傳統藝術的風格、藝術表現手法上主要以水墨為主、以女性的柔美身體突出主題的表現手法和以紅綠藍色塊為主的視覺角度。“通過這些作品,主要體現了畫家能夠充分、靈活、準確地用筆、用墨、用色,能夠充分表現出藝術家對當代藝術的追求和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于大偉先生的作品不但能充分表現出中國傳統藝術的靈魂,同時也融入了驚人的現代藝術特點”。
很喜歡他的觀念攝影,他曾不停地在一張張宣紙上潑墨,又不厭其煩地一次次累加,然后按自己的方式拍攝下來,形成一幅幅場面恢宏的、黑白的山水畫的場景,那種氣勢是令人過目不忘的,難怪很多美術評論家對他的創作情有獨鐘。
一個藝術家淡泊名利的氣質我想應該是他成功的最大因素。多年來,雖然他曾多次在法國巴黎、里昂、馬塞等城市舉辦個人藝術作品展但他依然不驕不躁,潛心于他的藝術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