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股市遭到罕見重創,基金在如此劇烈的市場動蕩中也是哀鴻遍野,不少在2007年盡享牛市風光的基金,2008年以來的股市大跌中凈值損失慘重。這讓基民開始警惕基金的投資價值,并開始尋找那些策略上理性、風險意識強的基金。

哪些基金“先知先覺”
2008年一季度股市遭到罕見重創,一個季度內股指跌幅超過數年熊市跌幅。基金在如此劇烈的市場動蕩中也是哀鴻遍野,只有少數基金表現出了對系統性風險和趨勢變化的敏感性。多數投資者沒有預想到2008年的股市調整會來得如此快、如此猛,也包括基金這一主流的機構投資者。尤其不少在2007年盡享牛市風光的基金,2008年以來的股市大跌中凈值損失慘重。
德勝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在2007年底震蕩上行的總體趨勢中,多數基金沒有提前采取偏謹慎的策略是可以理解的。但當牛市思維的簡單化傾向突出體現在1月中旬以后的持續下跌過程中,不少基金在策略上仍是后知后覺,這是無法原諒的。多數基金仍未意識到利空因素開始集中釋放的風險,體現在操作上基本采取保守的高倉位持倉觀望策略,或者進行小幅的結構調整。而在股指一再破位下行、頹勢已定的局面下,部分基金才開始大量減倉;尤其是在下跌后期,出于應付贖回等等原因,甚至加入殺跌性大幅減倉的行列。而在下跌后期中,也出現部分基金提前補倉,但之后又減倉的策略失誤。
因此,可以看到了不少牛市慣性思維的基金在此次調整中完全被動地應對,可以說是出現了策略判斷的重大失誤。這是非常值得享受了2006-2007超級大牛市的基金反思的;尤其對于在此輪牛市中嶄露頭角的牛市先鋒型基金,此輪暴跌也給出了一個深刻的教訓。而對于基金投資者來說,找到那些策略上理性、風險意識強的基金則是長期投資過程中始終要重視的。
盡管基金凈值普遍下滑,但仍存在較為抗跌的基金,而且其止損能力較強。同時數據顯示,這些抗跌性較強的基金倉位普遍較低。今年以來滬深300指數跌幅逾5%的暴跌共出現過六次。它們分別是“1.22”的-7.62%、“1.28”的-6.81%、“3.18”的-5.08%、“4.1”的-5.48%、“4.9”的-5.22%以及“4.14”的-6.54%。而在今年以來的6次暴跌中,在凈值增長排名居前5位的開放式股票型基金的出現頻率中,仍不難發現最為抗跌的股票型基金的影子。
經統計,易方達科訊在其中的4次大跌中表現出較好的抗跌力。東吳動力、長城消費和華寶增長緊隨其后,6次大跌中有3次抗跌排名居前。華夏行業、博時主題及博時產業分別在2次抗跌中表現不俗。再從市場發生暴跌的3個月份來看,月凈值增長率表現中,東吳雙動力仍名列前茅,工銀紅利和寶康消費品亦表現優異。
從弱市中抗跌能力較強的基金中可以發現,次新的股票型基金抗跌能力靠前居多,例如東吳動力、華夏行業、工銀紅利、博時成長以及“封轉開”的易方達科訊。少部分諸如寶康消費品和華寶增長這些經過熊牛市交替的老基金也讓投資者略感欣慰。

倉位第一,結構第二
連續幾個月股市陰霾不斷,股指連連下探新低。權重股的持續調整給大盤帶來巨大壓力,中小板個股走勢相對較好,但后期也出現補跌跡象。受證券市場影響,3月除少數債券型基金業績有小幅增長外,多數基金凈值下跌。
宏源證券風險管理部經理黃輝認為,減持是基金首選的防御之策。從年初至今的調整中,大小非被認為是“空軍一號”,但從上市公司披露的大小非減持情況來看,減持資金只占解禁資金的3.1%。可看出大小非并非這次砸盤的空頭主力。事實上,一路跌下來,基金是做空的主力軍。同時,目前股票型基金的倉位平均降到了67%,與其60%、65%的倉位下限已經非常接近。在減無可減的情況下,調倉是另一條防御之道。
從最新公布的2008年一季度報告中可以看到,抗跌性股票型基金的倉位,大部分維持在股票型基金標準的底線附近。幾次大跌中抗跌表現較好的幾只基金其倉位亦處于相對低位。寶康消費品為71.26%,華寶增長77.39%。
根據德勝基金研究中心基金倉位測算數據,排名前三甲的均為配置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不到25%,平均收益下跌5.66%,顯著低于196只偏股基金14.51%的區間跌幅和73.78%的區間平均倉位。萬家保本的倉位水平更是低至10%附近,而其區間收益跌幅只有1.4%。排名后20位的基金平均倉位82.18%,基金凈值跌幅16.97%,高于全體平均值。排名靠后及名次下跌較快的基金除倉位相對較高外,重倉金融地產等大盤藍籌股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如重配藍籌的融通系基金、指數基金鵬華50以及持股集中度較高的華安宏利等。可見,抗跌性基金具有倉位第一,結構第二的特征。
從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的整體狀況來看,3月大型基金公司中華夏系、華寶興業基金等仍然表現出較強的抗跌性,主要是由于其投資策略隨市轉換較為及時,不同市場階段行情把握能力較強。銀行系的交銀、工銀公司較為注重風險控制,旗下基金在2月排名基礎上3月排名又有較大幅度的上升。
就基金類型而言,3月抗震基金榜中保本型和風險平衡較高的配置型基金仍處抗震榜前列,相比2月抗震榜沒有太多變化。但就單只基金而言,排名落差較大。排名上升較快的有荷銀預算、萬家保本、德盛安心、博時配置、招商平衡等。排名下滑較明顯的有華寶動力、長城消費、嘉實成長、銀華優勢等。
尋找風險意識強的基金
在2006年至2007年,堅定的牛市思維是不少基金取得耀眼業績的保證。但在樂觀的情緒鼓舞下,不少基金的策略判斷出現盲目樂觀的簡單化傾向,在風險因素逐漸累積時仍然采取激進的投資策略,堅持重倉或滿倉操作。現在,許多基金的牛市思維被市場無情打破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投資者應該注重把握風險與收益的平衡,由過于激進的投資風格轉向均衡操作,尋找風險意識強的基金。
第一,投資組合的穩健性和準確性。在證券市場下跌過程中,基金頻繁調整并增加周轉率,因機會成本及交易成本的增加,在無形之中導致基金凈值的縮水。基金管理人在下跌市場中調整品種不當,將直接會加速基金凈值的縮水,這就要求基金管理人把握市場的具有穩健性和準確性。
第二,現金資產的持有比重。持續下跌市場,基金配置的股票資產比重越大,對基金凈值的影響越大。因為在系統性風險的影響下,作為一籃子股票的基金,很難選擇整體上漲的股票。下跌市場最好的辦法就是降低基金持有股票資產的倉位。
第三,長期收益的穩定性。除2006年底由于指標股快速拉升導致偏股票型開放式基金業績落后上證指數外,無論牛市還是熊市,基金均取得了超越市場的相對穩定收益,平均相對收益在10%左右。
第四,下跌市場中的基金分紅。在震蕩市環境下,將有較多的基金選擇分紅的方式以鎖定基金投資利潤,避免基金凈值的下跌對持有人利益造成的損失。可以說,經過分紅后的基金的投資組合更加穩定,資產質量更能得到保證,從而延緩基金凈值下跌的幅度。
第五,嚴格遵守基金契約的基金或許是較抗跌的基金。基金作為一種長期投資產品,崇尚的是價值投資,而每一種基金產品,在發行時均有其設計的投資風格和特點。投資者選擇此類基金,就是選擇此類基金的風格和特點,而偏離基金契約的規定,將直接會導致基金凈值增長的不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