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培凱正在為諾基亞的未來描繪出一張不同于奧利拉的藍圖。
康培凱是一個很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他具有典型的北歐人的性格,內斂、溫和,但他卻沒有北歐人出眾的外表,既不英俊,也不高大。康培凱喜歡北歐的極晝季節,他說:“這種沒有夜晚的夜晚,是一種令人驚異的體驗。”但康培凱卻沒有給人任何驚異的感覺,在我采訪他的一個小時里,他說話嚴謹,語氣平緩,幾乎沒有華麗的詞匯,甚至偶爾會因為某個稍微敏感一些的問題而突然臉紅。但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人,卻統治著全世界最大的手機帝國——諾基亞。
在全球的手機行業,諾基亞是個不可戰勝的“怪物”,它不可思議地占據了全球40%的市場份額。而對于芬蘭這個北歐小國來說,諾基亞更是一面旗幟,諾基亞的產值幾乎相當于芬蘭整個國家GDP的10%左右,諾基亞的股票市值則占到了赫爾辛基股市的整整1/3。所有這些奇跡,都是前任CEO約瑪·奧利拉在過去十幾年中創造的。奧利拉在芬蘭不僅僅是一位出色的企業家,更被視作民族英雄,在芬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約瑪·奧利拉如果想當芬蘭總理的話,他馬上就能當,所有選民都會投他的票,前提是只要他愿意。兩年前,康培凱就是從這樣一位傳奇人物的手中接過了諾基亞的帥印。不過當時絕大多數人并不看好他,人們普遍認為康培凱雖然業務能力不錯,但缺少戰略眼光,而對于當時正在遭受摩托羅拉、三星等廠商挑戰,增長速度大幅降低的諾基亞來說,至少在性格上遠沒有奧利拉強勢。
兩年過去了,康培凱率領下的諾基亞收復了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等廠商曾經奪去的失地,把其他競爭對手遠遠甩在了身后,今天全球已有超過10億人使用諾基亞手機。更為驚心動魄的是,諾基亞正在經歷百年歷史上的另外一次全面轉型,其意義不亞于26年前,諾基亞從一家經營木材、橡膠和電纜的公司轉向了正處于起步階段的移動電話。
為什么是康培凱
“這個決定是別人做的,并不是我爭取的,不過對于能持續服務諾基亞這樣一個世界一流的公司,并能擔任如此具有挑戰性的職位,這的確讓我非常激動。”在談到他為什么能夠成為奧利拉的繼任者時,康培凱靦腆、低調的一面再次顯露出來。也許這個問題只有奧利拉和董事會才能夠真正回答。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當時康培凱并不是唯一的人選,據說候選人曾經多達6人,其中包括呼聲很高的當時的公司總裁彭培加、首席戰略官馬蒂·阿拉胡塔、網絡部門主管鮑思蕊,而當時已經52歲的康培凱并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以至于當最后結果公布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有些意外。因為大多數分析機構認為:更多的投資者希望看到一名更年輕的領導者。現在看來,康培凱的最終勝出也許正是因為他的“不年輕”。
擁有赫爾辛基大學法學碩士學位的康培凱1980年作為法律顧問加入了諾基亞。在做了7年法律顧問之后,康培凱加入財務部門。1992,康培凱被任命為諾基亞的CFO。5年之后,他被公司派往美國的達拉斯,負責諾基亞北美部門的工作。而在美國工作的兩年經歷讓康培凱充分了解到美國手機市場的情況,在世界上最大,也是諾基亞受到挑戰最多的手機市場的這種經歷對于康培凱來說彌足珍貴。這也成為日后康培凱能夠帶領諾基亞在與摩托羅拉的交鋒中屢戰屢勝的重要原因。
2年之后,康培凱再次以CFO的身份回到了赫爾辛基的諾基亞總部,并在2004年出任諾基亞的命脈業務移動電話部門總裁,該部門占公司總營收的60%以上。可以說當時諾基亞正處于發展中的低谷,2004年上半年這個手機巨頭的市場占有率有史以來第一次下滑到了30%以下。老對手摩托羅拉開始復蘇,憑借Razr系列產品,橫掃全球,蠶食著原本屬于諾基亞的市場份額,掀起了一波銷量狂潮。韓國三星和LG等新興手機制造商也正在日漸壯大。康培凱帶領手機部門悄然改變策略,大力推出低價手機,強勢開拓新興市場,正是憑借康培凱的努力,諾基亞手機業務開始重新走上正軌。康培凱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超高的運營效率和嚴謹的財政管理制度也贏得了公司上下對他的信任和期待。
康培凱承認這些珍貴的經歷使他更有信心出任諾基亞的CEO,他說:“開始一個新的職業發展方向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像我這樣已經不再年輕的人,新的挑戰需要有足夠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在這個時候,以往那些豐富的經歷就給了我很大的幫助。”20多年的時間不僅讓康培凱見證了諾基亞的成長與發展,并且在輔助奧利拉的漫長歲月里,康培凱已深知他的管理風格和戰略思想。對于歷史悠久、業務龐大的諾基亞來說,衣缽相傳的康培凱是奧利拉最穩妥,風險最小的選擇。
不過當時對康培凱最大的質疑也恰恰來自于他與奧利拉的一脈相承。一些分析家認為康培凱出任新CEO的決定對諾基亞未來的革新之路并無好處。那時,人們更多地相信僅僅比奧利拉小兩歲的康培凱很有可能是延續奧利拉的老路。然而,在過去的兩年中,我們卻驚異地發現,諾基亞正在穩健前行中進行一次巧妙的、漸進式的巨大變革。康培凱不愿意承認這是他為諾基亞設計的新方向:“今天諾基亞戰略的核心內容在很大程度上是沿用了已有的戰略,是持續不斷的發展。”但是無論這是一次演進,還是顛覆,今天的諾基亞已經步伐堅定地走進了康培凱時代。
康培凱的新藍圖
現在,無論是在芬蘭總部,還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任何一個諾基亞公司里,在各級員工們的口中,互聯網出現的頻率都遠遠高于手機。或許這一最直觀的變化也最能代表諾基亞的轉變和未來。
康培凱這樣描述諾基亞所處的時代:“事實上,我們需要重新定義什么叫做行業。很明顯現在很多行業出現融合,甚至有些時候發生沖撞。界限的模糊將會引發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興奮點。我們已經不能將手機稱之為一個行業,因為它的意義遠比此更豐富。”而諾基亞的機會恰恰來自于移動行業發展所帶來的新的需求,康培凱解釋說:“諾基亞成功的關鍵是我們一直很好地把握了移動行業發展的價值。而隨著這個行業進一步的發展,它不會一直沿著原有的軌跡,而會呈現新的趨勢。未來消費者不僅僅只是單純購買一個硬件,而是購買以硬件為載體的體驗和解決方案。以音樂為例,人們希望得到的是音樂的全方位體驗,而不僅僅是一個終端。”康培凱認為未來諾基亞的業務重點將是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這種解決方案是硬件、軟件和服務于一體的整體體驗。因此,未來的手機應該是硬件與軟件的結合。我們會向消費者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在硬件的基礎上,也將結合硬件本身的特點提供相應的服務和應用。”
之前的諾基亞雖然龐大,但業務模式非常簡單,僅僅是一家賣手機的公司而已,而對于未來的諾基亞將會成為一家怎樣公司,康培凱的答案非常明確:“我們仍然會是一個移動電話領域領先的終端供應商,同時我們也要成為一個領先的提供解決方案的公司。”在新的戰略方向中,康培凱認為有兩個核心將成為這一戰略轉型能否成功的關鍵:“內容將是我們戰略核心的一部分,而另一個核心則是我們品牌的價值。”
在過去的兩年中,諾基亞不惜代價,致力于搶占內容制高點。在諾基亞所有完成的收購中,2007年10月,斥資81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的地圖供應商Navteq震撼了整個電信行業。這也是諾基亞迄今為止歷史上最大金額的一次收購。這個收購案也是康培凱認為最能表現諾基亞內容戰略的經典案例。
新的產品和模式也對諾基亞的品牌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一個手機品牌,諾基亞無疑是一個成功而且偉大的品牌。但對于一個提供內容和服務的廠商來說,諾基亞必須把他們的品牌引入一個新的領域。Ovi是近期諾基亞極力打造的一個移動互聯網服務品牌。現在,在諾基亞每個員工胸牌的掛繩上都不再是nokia,而是Ovi。Ovi在芬蘭語里是門的意思, Ovi的含義就是要開啟移動互聯網服務的大門。康培凱說:“如果讓諾基亞以內容為核心的新品牌得到全世界消費者的認可,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需要對市場、對消費者以及對市場細分更加充分的了解。我們也要為新的品牌不斷注入新的內容。”
在手機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利潤率持續下降的大趨勢下,諾基亞率先做出改變,尋找新的利潤源。康培凱說:“這不是一個顛覆性的改變,而是符合邏輯的舉動。對內容和服務的挖掘是對手機硬件模式的補充,我認為這是一個很自然的擴張。如果全局看手機行業,它非常善于從相關聯的行業中獲得增值。未來,這不是一個手機,而是一個多功能的終端,因而有機會從拍照、音樂播放器、導航設備等行業獲得增值。因此我認為它能夠從互聯網行業獲得巨大價值。”
至于新的業務模式能夠帶給諾基亞怎樣的回報,康培凱表示無法給出確切的時間表和數字,但是,他對未來充滿信心:“我們花費了巨大的成本去收購和研發,它一定是一個對諾基亞很有意義的業務。我們一定會期望得到很好的回報,制定的利潤目標也是非常高的。”
對現在的康培凱和諾基亞來說,目前的戰略轉型是否是奧利拉時代的戰略演進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康培凱正在堅定和穩健地把這一戰略推進下去。而在過去的兩年中,康培凱所表現出來的勇氣和果敢是之前所有人都沒想到的。那現在,誰又能說康培凱一定無法超越奧利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