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第17屆羅馬奧運會1500米中長跑決賽中,發令槍響后,來自澳大利亞的選手埃利奧特率先沖到了最前面。并且加速拉開與后面人的距離。
這個瘋狂的舉動令整個賽場吃驚,稍微有一點點比賽常識的人都知道,有著1500米距離的中長跑比賽,沖刺顯然不是在起跑初就開始,而且,在心理上,跑在人后往往更利于激發潛能,超越對手。
“埃利奧特,埃利奧特……”他的支持者在觀眾席上呼喊,提醒他放慢腳步,保留體力。結果卻令整個賽場為這個遙遙領先者驚呼,他從開始到最后,始終將其他選手甩在身后,甚至與第二名整整拉開了20米的距離,以3分35秒6的成績打破了自己所保持的世界紀錄。
不可思議!當人們驚嘆于埃利奧特擁有如此持續不斷的爆發力時,他輕描淡寫地道出了自己成功秘訣:“當我跑在第一個時,我告訴自己千萬不能向后看,對手已到我身邊,他就要超越我了。我得再加把勁。”
向后看是領先者最習慣性的姿態,想從中體驗勝利的優越感。然而,在自鳴得意、高枕無憂的背后是一個殘酷的游戲規則:競爭的社會,優勢暴露的同時,已成眾矢之的。超越強者,是所有弱者孜孜不倦的追求。強者要恒強,自然需要一個更為奮力的追求目標。
埃利奧特給領先者一個最為簡單而奏效的“領跑”秘訣——保持前進的目光,假想一個和自己處于同一位置、同一實力的敵人,在強烈的危機感中,步伐才不會因心理松懈而放緩,目標才不會因身在頂峰而失去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