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到心理保健中心求治“婚姻家庭問題”的丈夫呈上升趨勢,很多人遇到同樣的問題:妻子紅杏出墻,我該怎么辦?
有些妻子,其丈夫不但擁有經濟實力,而且還深愛著自己,為何還會紅杏出墻?婚姻家庭指導師和心理保健師李萍說:歸根到底還在女子的本質特性上。女性的脆弱,使其渴望時時刻刻都有堅強且溫暖的肩膀可依靠;她們渴望感情慰藉,哪怕“慰藉”是飲鴆止渴也在所不惜。
還有一種“功利”型的,現在已呈突顯之勢,即:處于弱勢的女子,有人紅杏出墻,不為情感為利益。但是,紅杏出墻,最受傷害的,是自己;最受影響的,是孩子。
[小鳥依人尋溫暖]
個案1:27歲的柳燕是某公司職員。兩年前她丈夫被外派到珠海,她便帶孩子回到了父母家。
父母可以幫她帶孩子,但不能撫慰她內心的寂寞,所以她一有空,不論什么時候,拿起手機就會撥通丈夫的電話,丈夫往往正在主持會議,或正在談判桌上,一開始丈夫還和她說兩句話,但以后一看到她的號碼,不接就掐斷了,而且還因為忙,常忘記再給她回電話。
有一次她面臨評級考試,她怕考不好,很擔憂,很緊張,又撥通了丈夫的電話,想尋找安慰,這次丈夫倒是接了,但還沒聽完她訴苦,就沖她喊道:“你煩?我還煩著呢,我沒辦法幫你!”說完就掛了電話。
她氣得坐在那里,半天說不出話來,這時科主任走過來了,他明白她的難處,主動幫她理了個復習提綱,下班后還主動留下來,為她答疑解惑。有一天,他們復習得很晚,主任看她穿得單薄,將自己身上的外套脫下來披在她的肩上,就在主任的手碰到她肩膀的那一刻,她想起丈夫的“吼叫”,控制不住自己的委屈,倒在主任的懷里哭了起來。
主任以后對她更是關懷備至,她開始頻頻與他約會。她知道自己這樣做,對在外打拼的丈夫不公平,也知道主任是“大眾情人”,對誰都會體貼關心,但她就是耐不住心中的寂寞,喜歡外出約會,并暗下決心,一等丈夫回來,她就立即斬斷與主任的“情絲”。
丈夫聞知后趕回,發瘋般大鬧一場。她理虧,雖然深愛著丈夫,但仍決定,只要丈夫提出離婚,她會簽字。丈夫則面臨兩難選擇:離。不想,因仍深愛著她;不離,又覺得太沒有面子。
點評: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說,女人有四種基本需要:1、男人作為物質保障;2、情感慰藉;3、性;4、孩子。也有心理學家說,女人天生是感情的動物,在感情上需要男人去哄,給予心靈上的慰藉。
特別是那些獨立性較弱的“小鳥依人”型的女性,一旦她們失去足以讓她感到安全的靠山,就容易在情感脆弱時受到誘惑。看來,柳燕的丈夫沒有讀懂女人的心,所以在柳燕向他尋求慰藉時,那么吝嗇“甜言蜜語”。
但女人也應成長為社會人,應該理解丈夫在外打拼的艱難,而摒棄過分依賴的弱點。
[不獲溫暖打冷戰]
個案2:翁玲和丈夫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戀愛結婚后,翁玲發現丈夫變了,有時因工作壓力大,性子躁,會向她發火,她想,我的壓力也大,干嘛要成為你的出氣筒?便硬聲硬氣地頂嘴,丈夫經常開玩笑地說她是惡婆娘。
有一次行業開會,休息時間,外省代表老林對其他幾位女士說:“你們得向人家翁玲學習,當女人就得像她那樣有女人味,風姿綽約,說話柔聲細語,很為我們這個大會增添光彩。”翁玲當時吃了一驚:我真的有女人味嗎?但內心還是為被人欣賞而高興,從此她總是很柔聲地說話,讓自己真的那么美好。
有一次出差,路過老林所在的城市,她專門下車,去看望老林。老林對她的造訪很是高興,主動當導游,帶她游覽自己的家鄉。以后,她經常因業務上的事給老林打電話,不論是查資料還是打通關節,只要是能幫她的,他總是熱心相助。
去年秋天,她上班時突然生病,住進了醫院,給丈夫打電話,希望他能來看她,但丈夫卻說:“我明天要進京開個很重要的會,現在得抓緊時間準備資料,我給你媽打電話吧,讓她去照顧你,我去了也沒用。”聽了丈夫的話,她氣得發抖,轉身就撥通了外省老林的手機。他很緊張地說:“你住院了?病很重嗎?我正好要到你們市去出差,我提前走吧,明天就去看你。”第二天中午,老林風塵仆仆地下了飛機,買了一大堆水果,站到了她的病床前。
她住了半個月醫院,丈夫只是打了幾個電話,沒有來看過她一次。出院后,她一生氣,買了張飛機票就去找老林。老林了解了她的來意后,說:“你誤會我對你的好意了。我認為女子是柔弱的,需要呵護,所以情不自禁地想幫助你們,并沒有其他的意思。我和妻子感情很好,我不想做對不起她的事。”他給她買了張飛機票,說她剛出院,應該趕緊回家好好休息。
她回家后和丈夫打起了冷戰,不為他做任何事情,他下班回來沒有飯吃,向她發火,她只當沒聽見,仍然悶著頭看兒子從網上發回來的照片,她連和他吵架的熱情都沒有了。
點評:雖然因老林的拒絕,她沒有紅杏出墻的實際行為,但其心,卻已出墻了。
婚內溝通,是一門夫妻必修的課程,夫妻的交流,要學會采用讓對方能接受的方式去進行,且雙方都要學會主動表達自己的意愿和需求。但這對夫妻之間卻沒有溝通,有的只是對感情具有殺傷力的冷戰。
當丈夫聽了心理保健師傳達的妻子的意愿,即希望丈夫像老林那樣關心呵護自己時,才恍然大悟自己的問題所在。現在丈夫對翁玲溫柔了許多,她倒有點慶幸老林的拒絕了,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生存所逼尋靠山]
個案3:趙潔下鄉插隊時,以為返不了城了,村上一位小木匠對她很照顧,經常主動上門幫她做力氣活,于是她就嫁給了他。
知青返城時,她和孩子的戶口進了城,她還被分配進一家大集體企業當了會計。因為家里不肯認她那農村的丈夫,他們只好在河邊搭棚安家。
在廠長的誘惑下,她為求生存,成為了廠長的“情婦”。廠長安排她的丈夫進廠,在后勤部門做木工活,還給他們分配了住房。她丈夫知道她和廠長的事,但為了這個家,為了孩子,一直保持著沉默。
二十多年過去了,她退休了,丈夫因為有很好的木工手藝,搞起了裝潢,掙錢超過了她,丈夫對她還是一樣地好。但是長大了的兒子卻為父親打抱不平,提出要和她分家,帶父親單過,還說他以后只孝敬父親。
由于對母親的“婚外情”耿耿于懷,快30歲的兒子,只是不停地談女朋友,就是不肯結婚,他說他無法相信女人的感情。
點評:1、在“婚姻治療”的過程中,有太多這樣的個案,即:父母的婚姻,影響著下一代對婚姻的認識和接受的方式。
2、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認為,本能是推動人類精神活動和行為的內在動力……而且,一個人所承受的內在壓力的強度越大,他就越容易出現激烈、失控的發泄行為。
女人想找強者的肩膀靠靠,是本能;人想走容易走的路,也是本能。趙潔是弱者,廠長能夠輕而易舉地為她解難,所以她靠上了廠長。
她剛返城時,生活太過艱難淳人不僅不幫她,反而遺棄她,辱罵她,讓她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壓力,她委身廠長,可能有這些方面的心理原因。
趙潔走這條路,真的好過嗎?據她介紹,她遭親人棄,遭外人罵,內心還受著良知的折磨。
從趙潔的悲劇下場可以看出,女人“紅杏出墻”,受傷害最深的,是女人自己!所以朋友,生活再難,也不要步其后塵!
(責編/俞媛媛)E-mail:amfyyy@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