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聚會,話題自然轉到孩子身上。談起當今的教育,自然涉及到教師。一位在中學任職的同學感慨道:在我身邊的圈子里,能夠真正像陶行知先生所說的那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或者能“捧出半顆心”來教育學生的教師,的確不太多了。
如果說過去的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代名詞,那么現在“教師”這個詞,已經沒有那么單純了,尤其是有的重點學校的教師,更多意義上它好似一種物欲的象征或名利的符號。很多年前一提起教師,清貧、紅燭、教書育人這樣的溢美之詞便會從人們心底一涌而出,而現在,除了官樣文章里會瞥見這些詞匯外,尋常百姓會用什么去作“教師”二字的注腳呢?“看他累得眼圈通紅,一準點燈熬油搞家教來著。”“人家權力大著呢!瞅哪個學生不順眼就訓兩句,訓完,家長還得拎著禮包去‘倒家訪’。”……
筆者有一位親戚在某重點中學擔任班主任,從她那里接二連三傳來的“新聞”中,筆者驚訝地發現,如今有的“先富起來”的教師,早已是胃比牛大、心比天高了。以那位親戚為例,她的“師德”“師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為“循循善誘”式,譬如,教師節將學生送的精美禮品堆放在講桌中央,大加溢美之詞;一為“寓教于樂”式,譬如,假期邀請學生和家長共赴千里之外的風景名校開展“夏令營”“冬令營”活動,衣食無憂,住行無虞,還可游歷名川大山;一為“密切聯系家長”式,譬如,把需要“照顧”的學生的家長叫到家里,鋪開牌桌,攤開麻將,搓他個“財”高八斗……
如此“人盡其財”的為人師長者,就算書教得再出色,也照樣誤人子弟、“毀人不倦”。做一名稱職教師的全部奧秘其實很簡單,就在于無私地去愛學生。很難想象,一個只長“錢眼”沒有愛心的教師,會將教好學生看作自己生命中的全部事業,會不圖名利地一心撲在學生身上,而這些,恰恰是最起碼的師德所在、良心所安。有了愛心,才能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有了愛心,才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有了愛心,才有資格談及師德二字,才配做一名“靈魂工程師”!
學生的眼睛雖然稚嫩,卻足以分辨美丑;家長雖然不怎么言語,但心中卻架著一桿“公平秤”。盡管,遍地橫流的物欲很是誘人,然千金難買的卻是師道的尊嚴。教師,別為區區小利失卻你的人格和尊嚴。
(作者單位:山西太原市市委黨校)
本欄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