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一位叫梅梅的學生寫了一篇作文——《一夜間的財富》,說的是在下晚自習時看到滿天繁星而回憶起和媽媽之間發生的事;學生兵兵看后感動得快要哭了,他聯想到了自己的媽媽,也寫了篇作文——《“二年級”文憑的媽媽》,兩篇作文流露的真摯情感撲面而來。讀后,為學生的真情而感動。
斌斌的班長職務被撤掉了,不是候選人的他在接下來的選舉中又意外當選,而他的當選竟是民心所向,細細想來,同學們對他的信任彌足珍貴。想罷,為學生的信任而感動。
飛飛、榮榮沒有按老師的要求背誦課文的精彩段落,而是將全篇課文熟記于心中,一字不漏地背誦出來,震驚全班,贏得滿堂喝彩。驚完,為學生的刻苦而感動。
春季感冒流行期間,娜娜、龍龍多次把其他同學的嘔吐物“掩埋”,然后清掃,再把地板沖刷干凈,保持了班里衛生的潔凈,獲得同學的稱贊。贊過,為學生的善良而感動。
軍軍“掌管”著班里的鑰匙,每天來得早,不忘澆花;放學回得遲,不忘關窗,堅持了一年多。同學想替他分“憂”,可他就是不交出鑰匙,同學們都笑他。笑罷,為學生的執著而感動。
要學文言文了,瑤瑤同學把上學期所學的文言文做了認真的復習。第二天,當她完整、流暢地背誦文言文時,學生們眼睛瞪得圓圓的,嘴巴張得大大的,視她為“天外來客”,當熱烈的掌聲拍起時,有人甚而要崇拜她了。拍后,為學生的有預見而感動。
康康曾沉溺于網絡游戲不可自拔,我和家長互相配合,采用極端的措施把他的心又收到了課堂上。后來,他很少進網吧。大家都夸他變了,他也不好意思地樂了。樂罷,為學生的真心悔改而感動。
班會課上,學生組織了課本劇的表演,學生既要做道具,又要記臺詞,還要像模像樣地表演,教室里充滿了歡歌笑語。笑罷,為學生的投入而感動。
兩位不知姓名的學生一邊抬著水,一邊向老師問好,還要忙著敬禮。回“好”后,為學生的尊師而感動。
秀秀曾悄悄地告訴我一件事,一天放學后她曾忘記關教室窗戶,在家吃飯的時候突然想起來,急忙起來沖向學校,可門鎖著,教室里沒有一個人,就垂頭喪氣地回了家。吃了兩口飯,又跑向學校,教室的門還是鎖著,她很是著急……聽完,為學生的負責而感動……
老師們,道德、情操教育不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它是清晰可見的,看看我們的學生,高尚的情操很多學生已經擁有。道德、情操教育不是高不可攀、遙不可及的,而是就地取材,唾手可得,瞧瞧我們的學生,感人的事跡就發生在他們身上。德育不在于搞形式繁多的活動,而應挖掘蘊藏在學生生活中的德育資源,要立德于質樸之中。
我們的學生在關注著自己、關注著同伴、關注著老師、關注著親人、關注著集體、關注著生活……難道老師就不能多關注學生,不為學生感動嗎?
關注來自于責任心,來自科學和求實的態度。如果是“愛”引發的關注,那將是更為深刻的關注。
關注我們的學生,我們會從他們身上發現純潔美、文化美、人性美。
(作者單位:甘肅靖煤公司魏礦學校)
圖/李延聲
責任編輯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