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師,除了認真地教好課之外,讀書成為我行走在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我將其稱為“美麗的行走”。
在一次以“水”為主題的閱讀課上,我講到了別號為“如水”的日本作家黑田孝高的《水五則》:
一、自己活動、并能推動別人的,是水;
二、經常探求自己方向的,是水;
三、遇到障礙物時,能夠發揮百倍力量的,是水;
四、以自己的清潔,洗凈他人的污濁,是水;有容清納濁的寬大度量的,是水;
五、汪洋大海,能蒸發為云,變成雨雪,或化為霧霜,又或凝結成晶瑩如明鏡的冰等,不論其變化如何,但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我還做了如下的賞析:
我喜歡水的婉約與柔情,清風徐徐,吹皺一池春水,也因此而造就了桂林甲天下的美譽,催生了西施湖畔映浣沙的魅力;我欣喜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恢宏氣勢,更欣賞滴水穿石般的執著。
我贊美水的情操,用博愛去滋潤生命,孕育綠洲;始終堅守著潔身自好的品質,維護“質本潔來還潔去”的品牌。正是水的純潔、真誠和偉大造就了水的情操……
我正在投入地詮釋著,一位平時不愛言辭的男生突然站起來,有些羞澀但不失堅定地說:“老師,讓我們做水吧!”正在會神聽講的學生們愕然了一小會兒,旋即,平靜的課堂上響起了一陣有些激動的掌聲。
這些教學過程中的“意外”插曲,不時出現在我的課堂上,常常令我感動不已。這些可愛的學生,用天真和純真毫無矯飾地表露著自己的思想和靈魂,盡情地展示著他們生命中最真實、最本色的情感。作為教師,我時刻在用一腔熱忱、責任和努力用心呵護著這世間最稚嫩而又最可貴的花兒,同時也盡情地享受著作為一個師者的自豪與幸福——欣賞花兒含苞欲放的期待,看瓣瓣美麗綻放于生命的枝頭,欣慰于收獲的碩果累累!
一年四季,更多的時候,我穿行在學生中,駐足于講臺上,行走在行云流水的文字中。春天,和孩子們跟著張曉風與雪水一起歌唱,“從云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只小鴨的黃蹼,唱入軟軟的春泥”。夏天,我們去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荷,去體味“山崦誰家綠樹中,短墻半露石榴紅”的意境,還和孩子們高興地一起“也傍桑陰學種瓜”。秋天“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壯美是何等的激越昂揚,而“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的豐收景象又叫我們何等的欣喜。“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的詩句成為我們在冬天可以依偎的火爐。
每每看到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臉,心情一下子就明媚起來,我就會不假思索地聯想到和水一樣的孩子們清純的心靈。每天我在收獲著愉快,體味著幸福的同時,也行走在另一道美妙絕倫的風景中——在讀書中品味著另一種幸福。
古人云:流水之聲可以養耳,青禾綠草可以養目,觀書譯理可以養心。這讀書的魅力早已滲透在我的日常生活中。課間閑暇,沉下心去,靜靜地讀書,就像與哲人促膝談心,興之所至,天地人、文史哲,原先不明白的問題,現在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就像與詩人長哦短吟,看云卷云舒,聞滿溪流水香;又像與淵博的學者在談古論今,秦磚漢瓦的悠遠和神秘,盛唐的歌舞與晚清的悲歌,世事百態的是非與曲折,宛如隨著導游在知識的王國里作了一次全景式的觀光旅行。
作家狄更斯說過:“沒有一艘非凡的戰艦,能像一冊書,把我們帶到浩瀚的天地。沒有一匹神奇的駿馬,能像一首詩,帶我們領略人世的真諦。即令你一貧如洗,也沒有任何柵欄,能阻擋你在書的王國遨游的步伐。多么質樸無華的車騎,可是它裝載了,人類靈魂的全部美麗!”感謝精彩紛呈的書籍,也感謝與我朝夕相處的學生,徜徉其間,我享受到了“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的靜謐,品味了“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時多”的雅趣,觀巍巍泰山,聽湯湯江河,看大漠孤煙,賞長河落日,心胸多了些豁達,舉止多了些內涵,言行多些了神韻,師生之間多了些互相感動和溫暖。因為這美麗的行走,我對我的學生多了些理解和尊重,更對未來多了些憧憬,對生活多了些感恩,對人生多了些熱愛……
記得曾讀過這么一首小詩:“晝書天下大事,夜改世間病句,惟獨不去觸及——自己清瘦的前程。”每天,我都腳踏實地地行走在教與學這條路上,用愛、責任和藝術,左手牽著孩子們的手,右手展書一卷,享受這難得的富足精神之旅。和著孩子們或低顰淺笑、或輕吟慢唱的節拍,仔細地傾聽“風聲雨聲讀書聲”,耐心地品味“家事國事天下事”,幸福地與她們一起種下一路的美麗和快樂,留下一路的精彩。
我愿一輩子擁有這樣的行走。
(作者單位:山東五蓮縣洪凝初中)
責任編輯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