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溫州農民辦銀行1年賺1億股東近九成是農民
溫州龍灣農村合作銀行正式成立于2005年6月份,出資入股的4639名股東中有近4000名是農民,2007年這家農民出錢辦起來的銀行共辦理貸款約40億元,其中60%以上投向農村,并實現利潤1.12億元。如今投資入股農村合作銀行已成為溫州當地最熱門的投資項目。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農民股東呢?龍灣農村合作銀行龍水支行負責人說,2004年6月,龍灣農村合作銀行公開招股,向龍灣村民發了通告,邀他們入股,1元1股。當時村民們入股熱情很高,遠遠超過了想募集的股金。溫州充裕的民間資本促成了農村合作銀行的誕生。
目前我國多個省份都已開始組建農村合作銀行,通過增加放貸和提高服務支持了農村的發展,但從目前情況來看,農村合作銀行的發展也遇到一些問題,主要有不良貸款率過高,經營風險較大,金融同業競爭過于激烈等,而溫州農村合作銀行良好的經營狀況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有益借鑒。
北京奧運會改變年輕人環保意識 “樂活族” 激增
最近在北京,追求環保與健康生活方式的“樂活族”激增。環保作為一大主題的北京奧運會,對他們起到了某種影響,喜愛新生事物的年輕人也很適合這種時尚炫酷的生活方式。
北京的年輕女性開始流行使用環保袋。為防止塑料垃圾造成的環境污染,我國政府從今年6月份起禁止超市及商店免費提供塑料袋。環保袋是用柔軟的布制成,平時被折疊起來放入提包中,購物時拿出來盛放商品。
有些店鋪也免費發放環保袋,而在以“年輕人的商業街”著稱的北京西單,箱包店里那些繪有彩色圖案、印著“我不是塑料袋”字樣的時尚環保袋,銷售狀況良好。
北京奧運會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環保意識,“樂活”是時代的流行產物。大家都覺得,比起仿名牌來,手工縫制的環保袋更好,希望“樂活”在中國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聲音〉〉
“年輕時在城里,年老了回農村;貢獻在城市,養老在農村。”
這是現在農民工的生活狀態。重慶市九龍坡區陶家鎮白果村和友愛村出來的農民工可能就不一樣了,這兩個村有272戶農民自愿簽訂“退出宅基地使用權,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協議,成為重慶首批變為市民的農民。土地流轉收益、房屋出租收益、就業薪金、養老保險,這些現金收入口袋,還有子女“兩免一補”等優惠政策,農民自然積極響應,有了好政策,城鄉差別會一步步縮小。
“我們的蒼蠅,總有一天會飛進證券交易所。”
這是29歲的中山大學昆蟲研究所博士胡新軍說的。胡博士帶著2名研究生師弟,用個人籌集的200萬元資金在番禺區大崗鎮高沙村承包了3畝農地,專門養殖蒼蠅。兩個月下來,日產1噸蠅蛆和4噸優質有機肥料。以蒼蠅為核心的循環經濟鏈,給他們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回報,日進千金。
“由土里刨食到土里刨金。”
這是形容現在農民朋友的生活現狀。幾千年以來,農民朋友一直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勞作,靠天吃飯,每年只能賺取微不足道的收入,所以大家苦中作樂,說這是在“土里刨食”。十七屆三中全會確立了農民對土地的收益權,運用原有土地資源,農民可以創造更多的收益。同樣的土地,以前只能收割作物,現在可以長久地享受土地今后帶來的收益,真正從以前的“土里刨食”轉變為“土里刨金”。
“過去是能吃什么就吃什么,現在呢,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這是濟南一位市民說的。上世紀80年代初,副食店里一到冬天就賣蘿卜、白菜、土豆,一直吃到來年春天。可看看現在,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全國各地的風味特產也是任你挑選,足不出戶就能“吃遍全國”。不僅城市,農村的集市里食品也是琳瑯滿目,品類繁多,農民朋友也從過去的求“吃飽”到現在的“吃好”。小小的一張餐桌,見證了改革開放30年的風云變遷。
數字〉〉
60%
受國際金融危機波及,不少企業縮減用工計劃。重慶市勞動力市場呈現出明顯的供大于求現象。和去年同期相比,招聘企業減少60%,求職人員增幅卻達到15%以上。大量勞動力無事可做的形勢十分嚴峻。
73.3%
有專家建議,目前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如果在履行《勞動合同法》方面確有困難,可否考慮由國家財政幫助這些企業員工足額“墊付”社會保險,等企業度過難關后再償還給國家。調查顯示,73.3%的人贊同這一提議。
15多萬元
湖南省汝城縣純正木業公司私企業主錢純中來自廣西,企業員工大多是從廣西跟隨而來的農民工夫婦,留養在老家未成年孩子的生活、教育問題成了員工的心病,為了讓員工安心工作,更好地照管孩子,公司慷慨出資15多萬元修建了新園地小學,聘請了專業老師,專門照管和輔導員工子女生活、學習。
20.6億元
中央財政下撥2008年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取暖費)補助資金20.6億元,專項用于北方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冬季取暖支出。
200億元
我國自2001年啟動放心早餐工程后,歷經數年“洗禮”,目前早餐市場已初具規模。一項統計顯示,我國城市年度早餐市場營業額度達200億元,可見早餐經濟市場商機巨大。
800萬元
湖北省仙桃市民劉千忠收藏的中國原裝名優白酒,以種類2514種、數量3822瓶,成為中國名優白酒收藏第一人,有關專家估價在800萬元以上。
趣聞〉〉
“石頭”出國賺洋錢
近兩年,山東省平度市白埠鎮張家寨村悄然興起的收“石頭”熱,帶動著周邊十里八村的鄉親富了起來。大家沒想到這不起眼的“石頭”還能賺洋錢,而且僅此一項每年就能戶均增收8000余元。
收“石頭”最早是由張家寨村民孫增發首先發起的。孫增發到南方某縣城做生意時,發現當地不少群眾把一些石磨和牛槽出口到韓國和日本,用來堆砌假山、栽培花卉、鋪設旅游景點小路,建立民俗風情村等,這讓孫增發大受啟發,他主動聯系客戶,收購那些閑置在家的牛槽、石磨等石器,對外出口,不到一年就收入了近2萬元。
孫增發靠收“石頭”發財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大家紛紛前來取經。很快,白埠鎮就出現了一支收“石頭”的大軍,他們的足跡從萊州到昌邑,從高密到臨沂,遍及全省各地。
石磨滾動闖市場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綠色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白埠鎮楊家村的楊展軍看中了這一點,利用老石磨磨制的小麥面、高粱面、大豆面等各種“綠色面粉”,為自己闖出了一條致富路。
頭腦靈活的楊展軍經多方考察,認為石磨磨面原汁原味,綠色無污染,且糧食營養成分不容易被破壞,一定能受到市場的歡迎,前景廣闊。于是,他就支起了幾臺石磨,試著加工石磨面粉,沒想到,這些帶著鄉土氣息的面粉一進入市場,就備受顧客的歡迎。
現在,楊展軍已經創立了自己的公司——“都市鄉村食品有限公司”,招收了10多名工人,用石磨進行面粉加工。
據了解,石磨面粉是普通面粉價格的兩倍多,楊展軍的公司每天生產面粉2000多千克,市場仍然供不應求。
酒樓百萬年薪聘老板娘
鄭州市一酒樓開業,開業的酒樓門口,鑼鼓喧天,好不熱鬧。現場最吸引人的還是門口兩側的兩個條幅:“百萬年薪聘掌柜夫人,容貌姣好,不超過28歲”。
酒樓工作人員在現場發放的“慶開業”宣傳彩頁上,除了印有一些優惠措施外,彩頁正面特意印上了“誠聘老板娘1名”的具體要求。要求應征的老板娘必須具備5個條件:女性,年齡20歲-28歲;身高1.65米-1.70米;容貌姣好,秀麗端莊;懂經營管理;有文化,有修養,有氣質。條件后面還附有咨詢電話。
野豬入圈變“財豬”
以前只有在東北山林里才能見到的兇猛、野性的野豬,在白埠鎮卻被圈養在圈內,變成了人們飯桌上的美食。
西中莊村的孫連星從2004年開始飼養野豬,他先后投資了10余萬元,按照飼養野豬的環境條件及技術要求,建立了兩個標準化野豬養殖大棚,又從東北引進純種野豬進行繁育。為徹底改變其兇猛的野性,孫連星將純種野豬與本地母豬進行雜交,經過反復試驗,雜交的特種野豬,不僅性情溫順,而且飼養成本低、體質好、肉質好、效益高。短短幾年的時間,孫連星飼養的特種野豬已經遠銷青島、煙臺、南京等地,成了人們飯桌上一道可口的美食。孫連星僅此一項年收入在50萬元左右。
看到孫連星養野豬發了家,群眾紛紛登門購買小野豬飼養。
孫連星也從來不吝嗇技術和經驗,義務為群眾進行技術指導。他為購買小野豬的農戶簽訂飼養合同,將小野豬低價賣給農戶飼養,長成大野豬后,再以高價回收。到目前為止,已有40余戶農民從中受益。
變廢為寶賣羊糞
去年4月,豐克和席佩爾所在的基督教學校舉行了一次募捐拍賣會,每個學生都要捐獻一些東西進行拍賣,用以募集資金。豐克家住農村,馬路對面就是農場,里面有很多羊。于是,他與母親一道,將一些羊糞裝到袋子里拿去拍賣。拍賣時,很多人覺得好笑,但羊糞卻贏得最大一筆拍賣款。
后來,他和好友席佩爾想去參加夏令營,他們的父母讓他們自己去籌錢,豐克再次想到了收集牲口糞,賣給那些有花園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