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靠種菜多賺錢,這是菜農們常常談論的話題。下面是貴州省余慶縣白泥鎮幾位菜農的“種菜經”。
1.“逢貴莫趕,逢賤莫懶”
這是基本經驗。2004年當地絲瓜的賣價從頭至尾都是每千克2元左右。2005年絲瓜種植面積及產量大幅度翻番,由于絲瓜幾乎不能進行儲藏加工,外運又無規模,因而絲瓜價格很快跌至每千克0.4元左右。前后兩年,價格相差幾倍。2007年青椒和紅椒價格都不理想,一些剛發展起來的辣椒基地生產積極性受挫,因此2007年椒農罷種,但2007年的干椒價格穩定在每千克1.4-3元??梢?,種蔬菜不能憑隔年“經驗”,要學會研究市場、預測市場行情,才能勞有所得。眼光要放遠點,不能局限于本地市場。
2.大膽嘗試新的栽培技術
以前蔬菜栽培受季節的限制,看蔬菜品種就知季節的更替。如今冬吃夏菜,夏吃冬菜,一年四季什么菜都在賣。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商機。利用高科技和創新意識,大棚栽培反季節蔬菜創造的價值就高。
3.巧鉆空子
對于一些技術含量高的蔬菜,或市場上還不太多見的蔬菜品種或種類得擴大種植規模;對一些常規種植的大路菜、順季節菜,要縮減種植規模,因為一般農民單家獨戶多是常規種植,上市期集中,想種菜致富就得設法避開上市旺季。要積極穩妥地發展新的蔬菜種類,立足于品種的更新換代。蔬菜品種以“新”、“奇”取勝,如香甜瓜,市場上當水果來賣,還用泡沫塑料包裝,每千克4元。當然,種植新的蔬菜品種要考慮市場的需求量,要針對不同的栽培條件,準確選用適宜的新品種。早春的品種需耐熱,大棚的品種要耐陰。
(責任編輯 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