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百佳球場評打分欄中沒有會所這項,也許在西方人眼里會所是會員們私有的專屬之地不便公開報道,或許本著實用主義精神營造的傳統會所除了更衣柜、餐飲、酒吧服務外并沒有留給高爾夫觀察家們更多可以發揮的空間。
在中國高爾夫球場上,商務社交與運動同樣重要。如果你問一個常打球的朋友對球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答案有可能是這家會所讓他難忘的一頓午餐,如湯臣的大閘蟹、天馬的龍蝦宴及法式鵝肝醬,甚至北京高爾夫一個牛肉飯套餐、北京國際的日式冷面。在會員眼中,一個優秀的球場如果沒有夠檔次的休閑娛樂設施、沒有設計獨特的會所,那將成為球場的敗筆。會員們常會把重要人物帶到這里,球場的面子也就是會員的面子。
前兩天在一家頗有聲望的球場參加了一次活動,正逢周末,球場那天下午舉辦了一場百余人的商務賽事。沒想到,這家曾舉辦過職業賽事的球場就因此而變得像個公共澡堂,里面人多得轉不開身。最后是球員們在球僮的帶領下,挨著球洞尋找能開球的地方。耗時6小時的球場漫步后,會所一碗號稱有本地特色但實際索然無味的面條,好歹解決了我們的肚子問題。又無意中看到,在前臺漂亮小姐們的身后不知何時堆滿了各式衣物包,她們無奈地解釋因為更衣柜有限,不得已將會員們的私人物品堂而皇之地寄存在大堂之上。
看著大堂里匆忙穿梭的身影,我不由擔心,高爾夫球場是否已漸漸向街頭臺球廳蛻變?
中國的高爾夫因商務社交而起,但有多少高爾夫球場的整體配套設施及服務能夠承載不同需求的商務活動?這并不是要求會所必須蜂擁在奢華的裝潢之路上,其實一個設計獨特的大門,一個敞亮的大廳也許就能滿足很多需求:能夠舉辦場百人的宴會,或者是幾十人聚在小景觀前一起照張合影。高爾夫球場的物業管理在很長時間里一直是由行業內部自行消化,而這些業內管理公司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中是在實踐中摸索經驗。很多球會對自己的品牌差異化定位以及如何向目標市場推廣品牌內涵不甚清晰。一個好的球場設計理念、漂亮而充滿挑戰的果嶺、品質優良的草種當然是球場值得標榜的驕傲。但一頓令人懷念的午餐,一個雅致安靜的休閑空間,訓練有素的球場管理人員、專業素養極高的球僮,這些口碑的傳頌給球會帶來的知名度可能會遠遠超出我們想象。
曾與一位在中國臺灣和內地經營畫廊的球友聊起內地高爾夫地產、純私人化的球場概念時,這讓他一度在談話中走神,在腦袋里勾勒著自己10年后的生活。高大的落地窗外一片鳥語花香,一天中想何時打球,拿起球桿就能下場。因為土地資源的稀缺,中國臺灣、香港沒有高爾夫地產,而內地的高爾夫豪宅很可能就是商人們,經年商場搏殺后退隱江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