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李轍先生,是在“樓市地產名人高爾夫球隊”的6月月歷賽上。在天安假日的會所,一身白色的J.Lindeberg襯著他古銅色的皮膚,健康而儒雅。這樣的氣質顯然和他在辦公室西裝革履時的狀態大相徑庭——在地產圈,他是不茍言笑的老板,在高球界,他又是準職業的玩家。談起高爾夫,剛剛從氣溫高達36℃的球場中打完侶洞回來的他,眼神里看不到一絲疲憊。

“高爾夫運動非常健康,而且娛樂性較強,這項在21世紀被推崇備至的慢運動,其理念和我們集團的理念也有很多共通之處。比如這個項目對參與人群的層次要求偏高,而我們集團投資的項目通常也都是中高檔的。比如這項運動的可持續性比較強,從十幾歲到70多歲不同年齡段的人都可以參加這項運動,人們在不斷地追求精益求精的過程中,會獲得不同階段的樂趣。”
打高爾夫作為放松身心的最佳方式之一,是李轍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坦言:“雖然平日很忙,可是這幾年來打高爾夫的頻率依然很高。”作為加拿大山水文園集團董事局主席的他,近幾年在北京運作76個開發項目,公務繁忙可想而知。李轍球齡6年雖不算長,但是每周至少3天早晨6點鐘先去CBD球場打球的習慣不但保持了良好的身體狀態,而且也讓他一直保持著8字頭的成績。李轍每年都有兩位數的國外考察安排,他總要帶著球桿,就是為了在體會、探究、汲取各地居住和建筑理念之余,在當地最具代表性的球場里體驗一番,吸取優秀的球場設計精華,更為正在運作的北京金海湖高爾夫球場積累經驗。
豐富的經歷給了他高遠的眼界和更大范圍內資源的準確把握。當初開發山水文園的時候,為了選擇和項目園林搭配的樹種李轍走了上萬公里,除了完美主義的性格要求,更是因為閱歷已經提供給他全球化的想象空間。“當你需要設計~個加州風格的建筑或教堂,或者即使是一個茅草屋,知道你想要的結果、知道誰能做到最好,才能在產品出來之后得出正確的評判,具備評估和鑒別能力非常重要。”這是李轍在打球的同時收獲的資源運用之道。
正因為能夠把打高爾夫和商務事物二者的關系處理得巧妙,李轍才得以在每次公開露面的高爾夫比賽上無論成績理想與否都打得開心和從容,“其實每次高爾夫比賽都是對自己的挑戰,比賽結果不重要,感受這個過程中和體驗其中的快樂最重要。”
作為樓市地產名人高爾夫球隊的隊長,他清晰地描繪著球隊的遠景:球隊從4月28日成立至今,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正在不斷壯大,今天比賽氣氛非常和諧融洽,今后要在組織的細節上下功夫。我希望球隊能擁有200個隊員,以后每周舉辦一次周賽,隊員涵蓋地產、金融、傳媒等企業一把手。還可以成立一個球隊自己的基金會,由大家一起努力,創造一個更好的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