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天地控股的人,大多數都知道它的主要產業為房地產開發,而熟識天地控股的人,則清楚一座名叫“卷石軒”的美術館在其企業中的重要地位。
設計師認為,“當人的審美與建筑的形態結合,建筑就不僅僅是一座建筑,而變成一種可以經得住時間考驗的恒久藝術作品。”所以才有了所謂的“百年建筑”,才有了今天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倫敦大教堂、盧浮宮、巴特農神廟。
但是藝術與建筑的融合也不僅僅體現在將建筑藝術化的過程中,也許一種更為“內斂”的藝術更能突出建筑以及建造者的審美和品位。
在如今的地產圈里,藝術品收藏或追求藝術氣質正在成為風尚,從最早的今日美術館到后來的“人民派對”,從北岸公社到798,隨處可見的地產項目正在被美術館、藝術區的名字取而代之。這其中,以收藏見長且偏好于溫暖色調畫作的天地控股集團的卷石軒美術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員。
溫暖的色調
走進卷石軒美術館的展廳,就會被滿眼的暖色調而深深吸引,沒有抽象的晦澀難懂,也沒有冷色調給人的壓抑,這里收藏的油畫作品大多數采用了明快、鮮艷、令人愉快的色彩集成,仿佛令人看到作者在創作時臉上的陽光與微笑。
夏俊娜,中國當代油畫畫家中女性的代表,她的作品深得卷石軒主人——天地控股總裁趙志軍的喜愛,少女、美景、花果、陽光永遠是她畫筆下、畫布上必不可少的元素和“模特”,從田園里的小農婦,到深宅大院中的大家閨秀,每一個女孩的顰與笑,慵懶與恬靜,暢想與好動都被她描繪成一幅幅動人的畫像。
而花卉的描繪更是細致至極,小到花蕊、大到枝條都被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筆觸中透露著生命的明媚和愉快,很容易讓欣賞者駐足跟前停留觀看,而忘卻了時光的流逝。
有趣的是,夏俊娜最負盛名的畫作之一“唐宋人間五條屏”的由來就與卷石軒有著不解之緣。在她創作的鼎盛時期,曾推出“唐宋人間四條屏”,并在當年的保利秋拍會上被趙志軍以高價拍得,然而就在收藏了這四幅“巔峰之作”后不久,夏俊娜便再次拿起畫筆對第五條屏進行了描繪,雖然當時并沒有打算再次售出,也沒有為畫作起名為第五條屏,但是,凡事都要追求完美的趙總卻因此“寢食難安”。幾經周折,在“分離”了一段時間之后,這五幅畫作終于齊聚一堂,不僅被當做卷石軒的壓箱寶底,也在美術界傳為佳話。
美好的生活
有人說收藏是為了賺錢,這一點也沒有錯,但是就目前卷石軒的運作模式來看,似乎收藏本身就已經有著無窮的魅力。
最然已經成為保利春拍、秋拍的常客,但是,卷石軒“出手”的畫作或其他門類藝術品卻少之又少,與之相反的,每每都收獲“入賬”。談及此,卷石軒美術館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藝術品市場的種類繁多、價格有高有低,真正的珍品大家都想收入囊中,然而要想延續自己的品味與審美只有堅持“獲得”才能實現。
所以我們現在能夠在卷石軒看到李可染、齊白石、傅抱石、張大干、陳逸飛、吳冠中等眾多知名畫家畫作及明清家具與古玩瓷器,從而去欣賞去學習去品味,從中享受而不用擔心明天是否將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