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一次車禍中受了傷,他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在過去13年的學校教育中,為什么沒有老師教導(dǎo)他該如何預(yù)防災(zāi)難呢?而某一天中午,他母親因心理壓力太重吞下了很多安眠藥。他又一次體會到了正規(guī)教育的不足——為什么那些正規(guī)教育部門沒有教會學生如何處理人際及情緒方面的問題呢?
一個想法在他的心中醞釀:發(fā)展一套課程,讓學生獲得更高的自我價值感。學會處理人際關(guān)系及應(yīng)付沖突的技巧!
17歲那年,他著手研究課程的內(nèi)容。他看到一篇國家教育會的研究報告:在100個30歲的受訪者中,在回答高中教育有沒有教給他們生活中所需的技能時,超過80%的人回答說:“絕對沒有!”回答希望過去能學到什么技能時,最頻繁的一條——如何掌握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技巧!
看來,開創(chuàng)一套傳授以上技能的課程勢在必行。他果敢地中斷了大學學業(yè),周游全國的中學。整整兩個月的時間,他睡在車上,采訪了近120所中學的2000多名學生。采訪發(fā)現(xiàn),孤單及不喜歡自己是中學生們最苦惱的問題。除此之外,他們希望學到的技能也和那些30歲的受訪者一樣。
他列出了一張名單。開始去拜訪國內(nèi)心理界的頂尖教育家及領(lǐng)袖人物,向他們請教,順便尋求支持。但這些人雖然對他的做法有些感動,所能提供的幫助卻微乎其微:“回去吧,好好念書,把學位拿到。去念研究生,然后你就可以走這條路了。”
他沒有動搖自己的決心。快20歲時,他已賣掉了車子和衣服。且負債累累。在朋友的建議下,他決定去找基金會籌錢。可是,每次和基金會的面洽都讓他大失所望。
這時,支持他的人也開始了動搖:父母哀求他回去念大學:辭去工作幫他寫提案的老師也說:“我現(xiàn)在一毛錢也不剩了,而我還要養(yǎng)活老婆和孩子,如果下—份提案還是被打回,我就必須回學校教書了!”
最后一次機會擺在他面前,他又和家樂氏基金會的執(zhí)行長羅斯·莫比博士見面了,并且和他共進午餐。
兩周后,執(zhí)行長給他打來電話:“你要求55000元的贊助,我們十分抱歉,董事會成員一致否決了你的要求。”
他感到自己快要哭了,兩年來,他一直為一個夢想努力拼搏,沒想到這最后的機會到頭來卻也是一場空。
“但是,”執(zhí)行長接著說,“董事們卻一致決定要贊助你13萬元。”
他以為自己聽錯了。當執(zhí)行長再次說要贊助他13萬元時,他捧住頭,蹲在地上,失聲痛哭。
13萬元,為他的夢想開掘出了第一條路。之后5年時間。他陸陸續(xù)續(xù)為這個夢想募到了1億美元。目前。在全球32個國家及全美50州里的3萬多所學校,都有教授他的“逐夢技巧訓(xùn)練課程”。因為這位17歲青年的執(zhí)著,每年有300萬的學童得以學習到重要的生活技能。 1989年,因為逐夢課程的驚人成就,他擴大了他的夢想,創(chuàng)立了國際青年基金會,而且一次性得到6500萬美元的贊助金,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二大筆的贊助金。
他就是瑞克·李特,美國一個激勵青年人奮發(fā)向上的傳奇人物。這位國際青年基金會的創(chuàng)始人,用行動向我們證明:面對理想,永不言棄,就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