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能夠靈活地轉身踢球的雙足機器人已經開始為人類服務。比如說出現在工廠里,擔任警衛、受理業務和對高層樓宇進行清掃等。這些都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事情。似乎機器人的時代就在眼前。全世界期待著機器人可以“彌補勞動力不足”。但是,要使機器人普遍存在于人類的生活中并為人類服務,還有許多課題需要解決。
思考和判斷能力
現在,制造機器人的技術越來越先進。在汽車制造廠等場所十分活躍的產業機器人,可以準確無誤地操作焊接、噴漆和電子元件的組裝等對于人來說比較粗重的工作,也因此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但是,機器人對確認周圍環境,并根據環境來做出相應動作這項“工作”顯得束手無策,因為與在已經固定的工場內工作不一樣,人類的生活環境是隨時都會發生變化的。
由日本安川電機公司開發出的一款有兩個手腕、三個手指頭并可以抓住物品的機器人“服務生”,在日本各地舉辦的展示會上向在場的人們端茶送水。它的每個手腕上有7個關節,在固定的環境下,它的手腕能夠像人的手腕那樣自如地活動。但是,它不能像人那樣正確地認識所見到的物體,分辨不出沒有明顯標記的事物。比如,它會對咖啡應該倒入杯中還是紙上“意識”模糊。
不過,這款機器人雖然具有人的外表,但卻無人的聰明和智慧。所以,未來的機器人不能僅僅停留在由感應器和控制器來操縱,而應該向更高一層發展,實現“思維機器人”的普及化。
確保安全最重要
在工廠里工作的機器人,盡量不要讓它與人直接接觸。而與人接近的機器人,對人要絕對安全。比如說,現在正在開發中的老年人護理機器人,就有將人從床上抱起并放下的功能。
一輛新車要在確認其安全性之后才能正式上市銷售。為此,汽車廠往往要用幾十輛新車做沖撞實驗。因為要對所有可能發生的事件進行確保行車安全的實驗,所以廠商在這方面不惜花費金錢。機器人的情況也一樣,如果花重金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它也不能被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日本東京綜合警備保障在東京購物中心投放了專門用于警備的機器人“ReborgQ”。這款機器人能自動地在購物中心巡視,發現可疑分子或者火情時會及時向警備室報告。但是,它沒有捉拿可疑分子等保護人身安全的機能。
負責開發這款機器人的該公司助理課長洋一說:“白天;機器人在場所內作向導,并負責場所內的安全警戒。在警備時,還可以對可疑分子進行判斷。不過,捉拿可疑分子的事則由警備人員來做。所以,機器人與人的分工合作非常重要。”
機器人“智力”有限
許多科研機構都在進行機器人的研究,并正在開發各種各樣的技術。但是,要利用這些開發出來的技術,對人類的生活起到一定的作用,就要解決如何使用機器人這一難題。這也正是開發者們遇到的最大障礙。
現在,除了在工廠使用機器人外,其余大多數是在人流眾多的公共場所使用。將來,也許它們能夠走進人們家中,做家務或護理等工作。但是,既能掃地和清洗物品,又能做飯的機器人,不知何時才會制造出來。而且其價格高昂到何種程度也是個未知數。所以,雇用保姆這種既實惠又具有靈活性的方式對現在的社會來說,還是比較現實的。
日本Rohot事業咨詢公司代表中川友紀子對“將來可以讓機器人在家里做些什么”進行了說明。她說:“從技術方面來說,要制造出能提前思維的機器人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要使機器人將在家里工作的情況變成具體的概念。”
機器人的形狀不像人或者動物也無妨。汽車、電氣制品和家庭的“機器人化”,也許能像人一樣對情況進行判斷后再進行工作。也許這一天的到來是在10年或者20年以后,但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將進入家庭是肯定的。
日本三菱綜合研究所研究理事、負責機器人和科學技術方面研究的野口和彥預測,機器人技術對人們生活有利的話,個人的能力也將得到急速提高,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隨著機器人技術不斷提高,產生的負面影響也越大。所以,人們對機器人的依賴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不要完全依賴機器人為自己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