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的哥義還300多萬元物品 乘客愿贊助其百萬創業
“武漢人真好,如果你到深圳來做生意,我愿贊助100萬。”來漢投資的深圳商人翁先生拿著失而復得的貴重物品,連聲感謝的哥朱立剛。
2008年6月10日上午,翁先生夫妻從深圳來漢,因自駕小轎車出故障,只得轉乘出租車。當時正下大雨,他們招停朱師傅的出租車后,將旅行箱放入出租車后備箱,開往目的地。到站后,因急于辦事,翁先生忘記拿走放在車后的旅行箱。
辦完事,翁先生發現旅行箱遺失,著急萬分。箱里除了筆記本電腦及手機外,還有價值300萬元的設備及公司重要業務資料。他立即找到警方,查看出租車所經路段的監控錄像,可錄像沒有拍下車牌號。無奈之下,他只得在媒體發布尋物啟事。
6月11日清晨朱師傅清洗車輛時,發現后備箱內有一個旅行箱。回憶起曾有乘客發布尋物啟事,他立即打電話尋找失主。當日上午11時許,朱師傅終于聯系上正準備乘飛機回深圳的翁先生。
打工妹辛苦攢錢固定資助37名貧困生
劉麗是安徽潁上縣一位普通的農村姑娘,今年28歲。因家境貧寒,14歲那年初中輟學后,她先后到湖北、江蘇等地打工。2000年至今,劉麗一直在廈門一家足浴城當“洗腳妹”。她每天凌晨3點才睡覺,中午12點就要上班,晚上12點下班,每天得上班12小時,月薪2000-3000元。一間用木板隔開的約十平方米的小房間里,放著一臺電腦、一張床和一個書柜,這就是她的全部家當。
然而,讓身邊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為了“生計”打拼的劉麗,把辛辛苦苦攢下來的大部分積蓄都捐助給了那些貧困學生,她自己卻仍然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
從2006年起,劉麗通過廈門市婦聯在同安一些中小學校展開一對一資助,資助人數也從最初的7個,到現在固定的37個。
“人類追求卓越的最高獎賞不是你得到什么,而是你在一路上成為了什么!”這段話摘自劉麗的博客,也是這位樸實姑娘的寫照。
聲音
“我希望拍賣的價格越高越好,現在終于實現了心愿。”
說這話的是上海退休女教師沈翠英。汶川大地震發生一個星期后,61歲的沈翠英聽說,6月12號上海拍賣行業協會將聯合百家拍賣企業舉行賑災慈善義拍,她就找到上海拍賣行,決定捐出用于養老的最大一筆資產:一套147平方米、估價約450萬元的房產,她希望能夠用拍賣所得,在都江堰市建造一所能抵抗強震的學校。不久,沈翠英如愿以償,最終以450萬的價格將房子拍出。沈翠英早就說過:“以我的一套房子,可以換來災區孩子一幢教學樓,值得。”
“賣豬肉比賣電腦還有技術含量。”
說這話的是北大才子陳生。陳生,北京大學經濟學學士,清華EMBA。一次去菜市場買肉的經歷,使他突然決定投資賣豬肉。他認為,“賣電腦就是把各種硬件進行組裝,然后賣給消費者。組裝是一門技術,只要稍加學習便可。但是對于賣豬肉而言,肥肉、瘦肉、排骨等如何去分割、如何搭配,決定了賣豬肉是贏利還是虧損,其可變性很大。”如今,陳生已開設了近100家豬肉連鎖店,被人稱為廣州“豬肉大王”。
“別把‘貧困生’3個字弄得和林沖刺青似的。”
說這話的是一位西部高校輔導員。如今,貧困生問題越來越得到重視,很多社會力量都以“強勢”的幫扶者姿態對待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而且各個高校都會設置不同的勤工助學崗位來鼓勵貧困生。但在幫助貧困生的過程中,由于不重視貧困生的感受,也導致了很多讓貧困生反感的現象。比如有些院校給勤工助學的學生配備了工作專用服裝,上面印上了大大的“勤工助學”字樣;還有許多面向貧困生的捐助,往往都要把貧困生展示在媒體和公眾場合面前。對于“貧困生”這個本身就比較敏感的群體來說,還是讓他們生活得輕松快樂些吧!
“提高工人工資有利于解決‘招工難’等問題。”
說這話的是深圳市副市長。深圳市政府決定,從7月1日起,上調2008年度全市最低工資標準,其中特區外最低工資標準比上年增長20%。
按照調整方案,2008年度,特區內(福田區、羅湖區、鹽田區、南山區)最低工資標準為1000元/月,比上年850元/月增長17.6%;特區外(寶安區、龍崗區)最低工資標準為900元/月,比上年750元/月增長20%。
深圳市此次大幅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是為了進一步落實《深圳市民生凈福利指標體系》,增強深圳的城市競爭力和吸引人才的優勢。
“父母放心賺錢、子女安心讀書。”
說這話的是65歲的老人廖祖彬。老廖原來的工作是林管站負責看林的,退休后,他的“工作”變成了看孩子——在一個家庭式的庭院里,用一種私塾式的教育,看著一群被稱作“留守兒童”的孩子一天天長大,而這一看就是近十年。
辦這樣的“私塾”,是填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空當的一個好辦法,但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條件,一是有一個在村里大家都能信服的人;二是要有時間,有教育經驗。廖祖彬則剛好扮演了這一角色,在他的這個庭院里,他就成了這些留守兒童的臨時家長,他是這群孩子父母不在身邊時最可信賴的人。
數字
8成
來自華聯超市的統計數據顯示,限塑令實施以后,塑料袋使用量逐漸下降,較以前銳減約八成,消費者自覺減少使用。
10萬
老張在廣州見奧運T恤賣的火,便研究了各省市火炬傳遞的詳細線路圖和具體時間,跟隨火炬去全國12個省份,跑了40多個城市,賣T恤兩月賺近10萬元。
15元
針對當前基本生活消費品價格上漲情況,民政部、財政部再次提高城市低保對象補助水平每人每月15元,提高農村低保對象補助水平每人每月10元。
45.1%
日前,一項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城市人群健康狀況的調查顯示,僅有36.36%的人表示每天工作是在8小時以內,有45.1%的人表示每天的工作時間是在8-12小時之間,還有16%左右的人每天都要工作10小時以上。
74.6%
由全國多家人才網站以約100萬上班族數據庫為基礎進行的《2008中國職場人士工作倦怠現狀調查報告》顯示,有74.6%的上班族對工作產生了倦怠,其中大專學歷和本科學歷人群出現工作倦怠比例較高,男性比例與程度高于女性。
800元
為切實保障企業職工和城鎮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定,根據北京市經濟發展狀況、綜合考慮物價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2008年北京市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由現行的每人每月730元,調整到每人每月800元。
1000元
據悉,東莞市擬向12萬低收入東莞市民發放紅包。在認定低保邊緣戶的過程中,以家庭人均收入600元為標準,發放標準為每人1000元。
人物
呂祿江:小小保潔學問大
呂祿江,上海人,從公司辭職后曾經營米鋪,但最終以失敗告終,之后的四年待業在家,一直在尋找項目。偶然的機會,他看中了保潔這個行當,但想要干成功,必須得有自己的特色,于是他集保潔、清洗和維修于一身,開起了六馬江保潔服務社。他的經營理念就是:有困難來找我。不管是家庭糾紛還是保險絲斷掉,不管是清洗大件還是馬桶堵塞,任何雞毛蒜皮小事他都會管。
剛開始創業,呂祿江選擇了一處比較偏僻的地方作為辦公點,花了三萬元添置了一些必備的保潔用具,剩下的工作,就是給居委會打電話,聯系業務。其次,在服務方面,呂祿江的理念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現在他所在小鎮社區的居民,基本都成為他的常年顧客。他說,要想在這個行當里永遠成功,就一定要不斷地增加自己的服務特色。
劉賓的風箏情懷
劉賓家祖孫三代都是做風箏的,一年多以前,他在北京地安門附近,開了一家小小的風箏店,主要是零售各種各樣的北京傳統風箏。他的風箏不僅僅是玩意兒,更是一件件工藝品。
店里除了劉賓自家手繪的高檔風箏,還有從批發市場進購的一些一般風箏,主要是為孩子和初學放風箏的人準備的。這樣顧客可以任意選擇。同時進購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來賣,這樣可以度過風箏銷售的淡季。
在經營的過程中會遇到些許煩惱和困難,但劉賓還是把他的風箏店做得有聲有色。現在有些大學還慕名而來,請他去和同學們聊聊有關風箏的話題。劉賓希望在將來的某一天,能夠把他店里的風箏打到國外市場,讓更多的人認識中國的風箏藝術。
趙靜:開間別樣家居店
趙靜2003年在北京的王府井開了第一家家居店,后來她把店搬到了北京的東四大街,這里很久以來就是個店鋪云集的地方,每一家店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各種時尚物品在這里都能找得到,因此各個階層的人都喜歡到這里來逛逛。
趙靜的家居店自有它獨特的風格。商品風格統一,是趙靜小店的一大特點,正是這點吸引住了一批固定客人。小店里的東西都是趙靜從南方的廠家親自訂購的,因此她對每一件商品都非常熟悉。
趙靜還有個精心之處就是把店搬到了網上,與網友共享她的商品,一來二去網上的朋友就變成了店里的常客。這種網上討論定貨,店里銷售經營的方法,使得小店變得淡季不淡總是客人不斷。
柏佳楣的石油洗衣房
上海市閔行區的柏佳楣離開做了兩年店長的洗衣公司后,在一條小馬路上開了一家自己的洗衣店。上門收送衣物是柏佳楣洗衣店的一大法寶,只要顧客打來電話,柏佳楣說只要有能力趕到的,一定會答應顧客,而且不用收上門費。來到柏佳楣的店中您會發現,在她的店里洗衣設備都擺放在前臺,連洗衣劑、價目表都一清二楚,顧客來到店中,對什么有疑惑,柏佳楣就會解釋什么。柏佳楣說只有透明式的服務才能贏得更多的客人。一次,顧客對干洗機里看似水的東西產生疑惑,柏佳楣告訴她這是環保石油,無色無味,在衣服上兩個小時就揮發了,不傷面料又對人體無害。于是,大家就對這家用環保石油洗衣的小店產生了信賴,洗衣房的生意越來越好。
槐紹輝:出租綠色也賺錢
槐紹輝幾年前開始經營花卉和綠色植物,剛開始不了解花卉市場的規律,選擇入行的時機不好,干了兩個多月也沒賣出幾盆花。但是在與顧客的交流中他了解到許多賓館、飯店、物業、寫字樓、單位都為每年養護花卉頭疼,這些地方每年不僅要購進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花卉和綠色植物,而且要雇專人養護,成本很高。
不久他就做起了花卉、綠植租擺業務。其實“租擺”就是給客戶出租欣賞的花卉和綠色植物,同時負責養護和更換,在租擺期間收取一定量的租金,這也就是它的利潤來源。
剛開始沒人了解這項業務,全靠槐紹輝上門聯系,當時正是三伏天,他頂著烈日尋找租擺單位,至今他仍然清楚地記得作完第一筆租擺業務拿到租金時的心情。由于他養護認真、講信譽,在客戶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現在他已經有好幾家長期穩定的客戶。
趙玉珍:情系垂釣
來京的趙玉珍,經營小小的漁具店已經有十年了。這十年里,店面一直都是十幾平方米的房間,不大的招牌,但是,她的小店卻在這皇城根下,小有名氣,在京城釣魚愛好者中,有著很好的口碑。
提起十年來的經營,趙玉珍笑呵呵地說:誠信第一!憑著誠信度過經營的淡季,憑著誠信和垂釣者交朋友,憑著誠信贏得信譽!當然,這里也有著酸甜苦辣!現在,漁具店越來越多,有很多倒閉了,又有新的店開起來,在新的競爭環境下,趙玉珍不僅憑著好的信譽積攢了很多的固定客戶,而且,她還推出“送貨上門”服務,使得生意越來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