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巧防蔬菜病毒病
文/汪超
近幾年,越夏蔬菜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但越夏蔬菜難種也是眾所周知的。當前,越夏蔬菜一部分正處于育苗期,也有一部分已經定植,越夏蔬菜如何管理才能獲得高效益呢?本期,我們繼續關注越夏蔬菜,為種植越夏蔬菜的菜農當好“參謀”,同時也希望能把你以往種植越夏蔬菜的經驗介紹給大家,以便于菜農朋友共同提高。
夏季高溫多雨,是飛虱、蚜蟲、潛葉蠅等遷飛性害蟲的盛發期。而雨水和這些遷飛性害蟲又是病毒病的傳播媒介,這就給越夏蔬菜的栽培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一般情況下,越夏蔬菜感染病毒病的概率為60%- 100%,蔬菜因感染病毒病而絕收的例子在生產中經常出現。如能在病毒病發生高峰期栽培蔬菜并獲得成功,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在夏季,利用冬暖大棚的休閑期,將其進行簡單覆蓋后種植蔬菜,可避免病毒病大面積發生。如果大棚不撤掉上一年的舊薄膜,可將棚四周下垂的薄膜挽起,以利通風;往薄膜上扔些鮮草、樹葉遮蔭,以防高溫;再將大棚四周圍上紗網,就可以阻止白粉虱、蚜蟲、潛葉蠅等害蟲的飛入,切斷病毒病傳播途徑。這樣,越夏栽培的蔬菜只需噴施1-2次農藥,就可避免病毒病的發生,從而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實踐表明,占地1畝的大棚,采用此法栽培西紅柿,一季就可收入1萬-1.4萬元。
果桑價高前景看好
文/張丹丹
果桑的果實為桑葚,桑葚味道鮮美、酸甜可口,具有補肝益腎、安心養神、祛風養血、益壽延年等功效。而且,果桑的桑枝、桑葉均可入藥。
桑葚可加工成藥材和保健食品,如果汁、果干、果醬、果粉、果酒、罐頭等,很受消費者的喜愛。鮮果上市時間為每年5月份,正值其他水果的上市淡季,所以鮮果價格不菲,經過保鮮包裝的鮮果更是身價倍增。
果桑不但產果,而且產葉,一般每畝產鮮果1500-2500千克,最高產量可達3500千克。收獲桑葚后還可采收桑葉,每畝可產鮮桑葉1500-2000千克。桑葉可用于養蠶,也可生產高蛋白飼料。為了最大限度地規避市場風險,可根據蠶繭的市場行情,通過科學修剪方法使桑樹多產鮮果或多產桑葉。
果桑根系發達,生長能力強,耐旱、耐輕度鹽堿和重度修剪,造林成活率高,固土效果好。因果桑對土壤適應性廣,它已成為綠化荒山的先鋒樹種,可在丘陵山地、平原、灘涂及三荒宜林地種植,進行綜合開發利用,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果桑的栽培技術簡單粗放,生產成本低,上市早,病蟲害少,因此果桑種植具有市場開發潛力。
以每畝地種333株果桑為例,分析其經濟效益如下:
1.投入:種苗333株×1.5元/株=500元,肥料200元左右,總共投入700元左右。
2.產出:鮮果1500-2500千克,單價6元/千克,收入9000-15000元。藥用桑葉干品350千克,單價4元/千克,收入1400元。藥用桑枝50千克,單價6元/千克,收入300元。
3、利潤:10000-16000元。就算桑葉、桑枝均不利用,每畝地純收入也在8000元以上。即使桑果的價格降到3元/千克,每畝地的純收入也在4500-7500元。
(責任編輯 陳源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