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種養荒圩變“銀行”
文/吳儀平
致富點子
安徽六安農民陳強養家禽、魚、豬和水稻搞生態立體種養,一年的收入達90萬元,有人說陳強財運好,他卻認為是生態立體種養模式讓他成功脫貧致富。他勤學好問,訂閱多種專業性的報刊雜志,學習專業的種養技術,采用科學種植養殖的方法,將村里的荒圩變成了日進斗金的“銀行”。
致富故事
2005年初,靠撿破爛掘得第一桶金的陳強回家鄉看望父母。閑聊中,他得知村里原有的1300多畝湖灘圩地,年年受災,年年拋荒,他琢磨著:那塊荒圩只要利用得好,將是發展生態立體種養旱澇保收的“風水寶地”。經過研究和慎重考慮,于是他承包了那塊地,踏上了把荒圩變成“林糧魚豬禽”樣樣興旺的“聚寶盆”致富路。常年與廢品打交道的陳強深深懂得生態環保對人類和環境的保護作用,綠色農產品與循環經濟的長久效益。他進而想到了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環保型立體農業:圩田里種水稻,圩堤上栽樹、喂豬、養雞,整修后的排灌溝里養魚,稻田和水面喂鵝、養鴨。這樣,每年的收入肯定比單一養殖或單一種田高得多。
稻田里養鴨既能為水稻捕捉害蟲、除草,減少農藥投入,蟲草又能替代部分鴨飼料,降低飼養成本。同時,豬糞、禽糞又可以替代化肥來肥水、肥田,促進魚和水稻健康、自然生長,提高魚的品質和稻米的營養、口感,提高市場銷售價格,增加市場銷路。立體種養的致富大道越走越寬廣。
小資料
通過立體種養,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資源優勢利用率、減少風險和增加收益,達到1+1>2的效果。立體種養的優點:1、減少風險。種養結合可達到“東邊不亮西邊亮”的效果,極大減少風險,使經營能順利良性進行。2、增加收益。通過穩定經營,在市場好時能盡可能增加收益,同時規模擴大之后可收到規模效應,收益穩定增加。3、減少成本。通過立體式的果、畜(禽)、漁聯合生產,可以把畜(禽)的糞便喂魚或作果肥,又把肥沃的塘泥作果肥并改良土壤,可以相應減少魚和果的成本并能進行有機農產品的生產。4、增加土地資源利用率。通過挖魚塘,則增加了果樹的生產空間,且更利于果木的光合作用,無形擴大了土地利用率,而魚、畜(禽)、果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利于提高產量和品質。
甲魚“女王”的養殖經
文/易楊
我國淡水資源豐富,河流湖泊密集,特別適合發展水產養殖。有養魚、養蝦、養扇貝、養甲魚的,但目前要數養甲魚好賺錢。浙江就有個養魚蝦虧本改養甲魚而發家致富的甲魚“女王”楊月蘭。
楊月蘭自2006年5月將承包的20畝魚塘改養甲魚,試驗用中草藥給甲魚防病治病,并采用全天然的飼料來養殖甲魚,結果獲得了巨大成功。她共養殖甲魚40萬只,年純收入20多萬元。在養殖過程中,她攻克了許多甲魚養殖難題,下面給大家介紹她的三大養殖經。
一、無公害大規格鱉生態養殖法。建立一種循環利用甲魚食物鏈的有效方式,把養殖甲魚產生的有機肥料、排泄物再通過養殖蝦、蟹、魚等其他水產來達到一個平衡,使養殖場內的水質始終保持在合適的狀態,同時對當地的水塘和河道等不構成威脅,解決了水體富營養化而造成污染的問題。
二、精喂養嚴防病害。她攻克了甲魚養殖的配合飼料難題,完全按照綠色食品的標準進行養殖,從幼鱉破殼開始,只喂小蝦苗、南瓜、番薯以及幼魚和螺螄。每月給甲魚吃一周自己配制的中草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有效解決甲魚養殖死亡率過高難題。因為以往養殖甲魚,死亡率高的曾經達到了20%,特別是在甲魚幼鱉孵化時,損失率甚至超過這個數字。楊月蘭使用土方草藥攻克了這個難題,使甲魚交配、孵化的生存率有了明顯提高。
通過這些技術,她養殖的甲魚不僅通過了浙江省水產質量檢測中心的12項有害物質殘留檢驗,且全部合格,而且還獲得了國家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證書”。正是因為楊月蘭的生態養殖甲魚如此優秀,在購買的顧客中一傳十、十傳百,獲得了消費者的信賴,目前北京飯店、五棵松飯店、釣魚臺國賓館等都把她的“農富緣”甲魚作為一道名菜。楊月蘭養的甲魚在上海也大受歡迎。現在,很多消費者和客戶都親切地稱她為“甲魚‘女王’”。
效益分析:承包20畝水塘,平均畝產500公斤,畝均收入22500元,每畝純收12000元,其利潤率比養魚高6倍,比養蝦高2倍,比養其他名優魚類高1.5倍,年純收入可達20萬元。
(責任編輯 方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