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手過招,靠什么取勝?靠創意。那些所謂的新招數、新想法,從其運作思路上看未必出奇,一旦被點撥開了,誰都可以做得到,但其根本卻是創業者具備的功力。
新招數——未必出奇
“新”,通常意味著創業競爭壓力的減輕,創業空間的拓展。事實證明,很多創業者在創業初期時都巧妙地運用了這一方法,從而使自己先站住了腳。稱其為新招數、新想法,而不是新技術,是因為與后者相比,新招數、新想法更容易萌生,特別是創業者自己可能瞬間閃現出的新思路,也更容易根據自身的條件進行完善并加以運作。借助巧妙的運用,創業者在創業初期的日子通常都會過得比較滋潤,開門見喜,利潤得來也輕松了許多。很多時候尋找一個新的職業、一個新的經營項目、一個新的行業、一個新的產品,并不需要搜腸刮肚去想,但是一定要會去利用。
案例一:蔣嫂,一位很普通的南京市民。很長一段時間里,創業無門苦苦尋覓,沒想到一碗湯讓她名聲遠揚,當上了創業明星。靠熬湯創業并不新奇,但蔣嫂的思路特別明確而且有針對性,她專門給自己家對面南京婦幼保健醫院的產婦熬營養湯。產婦是一個極大的消費群體,她們最集中的消費就是營養。絕大多數產婦家屬為了產婦的身體和未來的寶寶,也為了產婦生產時能夠更順利、生產后恢復更快,通常是不計金錢,只認好的、有營養的食品。蔣嫂這一新招數恰好準確抓住產婦及其家屬的這一心理,“開門紅”自然手到擒來。
從這個案例的創業項目選擇看,從自己身邊尋找,從自己的特長尋找,出“新”并不難,蔣嫂由于打工住在婦幼保健醫院,平日里總有不少產婦家屬拎著冷湯找她幫忙熱一下,時間長了,蔣嫂還曾經專門豎過一個牌子:“收費熱湯菜,每位1元!”在不斷替人熱湯的過程中,產婦愛喝什么湯、什么湯更有營養也就心知肚明了,加之守著一個如此好的地理位置,蔣嫂的“新招”得來也就極為自然了。
出新——需求是關鍵
說起來不難,但尋找新招數、新想法卻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對于創業企業,新招數、新穎構思乃至新產品的開發,需要的是巧勁,而不是拙力。
當一個重要的創意從你的腦子里激發出來,你肯定會無比的激動與興奮,這時候,你不要著急馬上就付諸實踐,創意可不是盲目的標新立異,它要以實際為基礎,要適合自身的發展要求,你應該對新的創意冷靜地思考,放在市場的基礎上,審視它的可行性與科學性,經過反復考證,思路成熟了,第一個環節就完成了。
確定一個招數、想法是否有前景,不在于這個招數或想法的本身是否夠新奇、夠獨特,而是它的存在是否有需求。很多創業者也曾經新奇特招數不斷,但最終不是無人喝彩,就是過早夭折,原因就在于創業者將這些新思路和新招數孤立在自己的想象中,沒有考慮到人們對之是否存在需求。
所有的新項目、新招數、新思路,是否可以存活,可以經得住市場的驗證,惟一的衡量標準就是其中是否蘊含市場需求。
運用巧心思
新項目、新招數、新思路乃至新產品的出現,都等于開辟出了一個相對空白的市場,這種相對的空白市場,即使有著極大的需求,也需要有一個讓市場認知、了解的過程。這一過程也常常是創業者最難過的一關。
案例二:小白原是上海一家小毛巾廠的業務員。一次和朋友聚餐時,小白偶然聽到無紡布發展很快。他知道現在的毛巾大都是化纖的,而無紡布與化纖相比,具有不掉毛、自然降解、成本低廉等優點。如果用無紡布生產毛巾一定有前景。經過對上海各大餐館、飯店的調查,他發現小毛巾大都是普通化纖的,而全國用在餐桌上的一次性用品每年消耗達上千億元,僅用來擦手、擦嘴的一次性小毛巾大約占100億元。
小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高興。他趕忙找來毛巾技術人員,將自己的想法與他們進行了交流,并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于是,小白聘請了毛巾設計和制造方面的專家,經過苦心研究,終于研制成功了一種新型一次性餐飲用品——餐飲濕巾。
與許多創業者不同的是,小白在推銷產品時更多花了一些心思。新產品再有市場,但對于一個初創且一文不名的小企業來說,從零開始的推銷卻并不容易,很多創業者都面臨這樣的結果,新產品推出后,需要一點點的普及知識,慢慢的培養市場,但創業企業本身資金匱乏,偏偏又經不起長時間的等待。要想讓自己的產品迅速“竄紅”,除了產品本身“新”,還要在迎合需求上做點巧功夫。
小白的做法是,先對餐廳做一番調查。結果他發現,到餐廳、飯店吃飯的顧客大多都是朋友、親戚,相互聚餐以融洽感情。但是,僅僅靠吃飯還不能滿足這種需求。如果使小餐巾成為一種烘托氣氛、融洽感情的工具,不僅自己的產品在同類競爭中不愁銷,而且餐廳、飯店也會增加客流。但是,如何才能讓自己的餐飲濕巾達到這種功能呢?他左思右想,突然閃出一個念頭:在濕巾外包裝上印制幽默笑話、漫畫。
小白帶著餐飲濕巾,敲開了他的第一個客戶——上海崇明島的一家大酒店的大門。“成本更低廉,衛生更有保證,同時包裝袋上印有幽默笑話、漫畫等活躍氣氛的內容,不但增添餐廳氣氛,還可以掩蓋服務上的不周到:如客人太多,上菜不及時,客人通過閱讀幽默笑話打發等待時間”,一席話一下子就打動了這家店的老板,他當即訂下了兩箱。
5天后,小白接到了這個老板打來的電話,急需10箱餐飲濕巾,還再三叮囑他馬上送過去。老板說:“這種濕巾消費者反應特別好,用著舒服、放心,特別是包裝袋上的幽默笑話、漫畫引人入勝,別有一番風味。”第一個客戶就這樣穩定了。隨之,第二個、第三個,小白逐步將餐飲濕巾推廣到了上海10多家餐廳、飯店,迅速在創業伊始就站穩了腳跟。
可見,奇妙的創意,精巧的新思路,如果沒有科學地轉化成利潤,就象一輛昂貴的名牌轎車被棄置于農舍。
特別提醒:如果創業者想利用“新”開始自己的創業,就一定要解決三個問題,第一,新招數、新想法是否與自己的特長、經歷有著巧妙的契合,是否可以利用自己的專長將這個“新”從簡單的想法轉變為現實中的產品;第二,新招數、新想法、新產品,是否可以生存下去,首要考慮的是是否有需求,是否有人愿意掏腰包購買;第三,真正可以利用新招數、新想法使自己的創業“開門紅”的,除了項目與產品外,契合消費心理的巧心思也極為關鍵,要使用巧勁兒叩開市場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