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又名香瓜、果瓜、熟瓜,是葫蘆科植物甜瓜的果實,其蒂又名甜瓜蒂,中藥名稱“苦丁香”。甜瓜的果實、根、莖、葉、花、果蒂、果皮、種子都可入藥。其內含球蛋白、檸檬酸等有機酸、胡蘿卜素、維生素(B、C)等。其性寒、味甘,入心、胃經可消暑熱、解煩渴、利小便,是夏季理想的果品。
目前市場上可供人們選擇的甜瓜越來越多,其價格也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像“豐雷”、“元首”這些不常見的甜瓜品種,在超市的標價可是直線上升,與同一時間上市的“伊麗莎白瓜”等甜瓜相比價格高出了兩倍多。
隨著大眾消費需求的多元化,市場呈現出層次多樣性和個性多元化,個性化消費又派生出個性甜瓜的消費,這些甜瓜除了外觀與眾不同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它的品質和口感,像“豐雷”、“元首”等甜瓜在超市上占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并逐步被消費者認可。
甜瓜的種植技巧
1月至2月:(1)播種育苗。大棚甜瓜:1月上中旬播籽,品種可選用“蜜世界”等;小拱棚甜瓜:2月中下旬播種,品種可選用“伊麗莎白”等。苗床準備、浸種催芽及苗期管理等可參照西瓜。(2)大棚甜瓜定植:2月下旬,幼苗三葉一心時移栽。每個標準大棚種三畦,畦寬1.2米,畦高40厘米,中溝寬60厘米,邊溝寬30厘米,溝深40厘米;定植前全畦地膜覆蓋,防止畦面水分蒸發造成棚內濕度過高。雙蔓整枝每畦1行,株距50—60厘米,畝栽600—650株;單蔓整枝每畦2行,株距50厘米,畝栽1200—1300株。定植后設中棚保溫。基肥一次性施入,氮、磷、鉀大體按2∶1∶2施肥,畝施腐熟廄肥3000千克、尿素25千克、硫酸鉀10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
3月:(1)小拱棚甜瓜移栽:下旬幼苗三葉一心時移栽,畦寬2.8米,地膜覆蓋,每畦一行,株距40厘米,每畝500—550株。定植后畦面中央架棚,棚底寬1.2米,棚高80厘米,幼苗定植后棚內增設簡易小棚。基肥施用同大棚。(2)棚溫管理:此期外界氣溫尚低,無論大棚或小拱棚均以保溫防凍為主,可通過多層覆蓋保溫。
4月:(1)大棚管理。①溫度管理:月初溫度管理仍以保溫為主。晴天中午棚溫30℃以上時才短期揭膜通風;4月10日左右拿掉大棚內中棚,晴朗天氣加強通風,以免溫度過高。棚內溫度掌握的原則為白天25℃—30℃,晚上不低于15℃。②整枝。雙蔓整枝選留子蔓第8-12節上的孫蔓坐瓜,坐瓜孫蔓留2葉摘心,坐瓜節位以后所有孫蔓留1葉摘心或放任,子蔓25節左右打頂;單蔓整枝預定坐瓜節位10-14節,主蔓25—30葉打頂,具體方法同雙蔓整枝;大果型品種每蔓留1果,小果型品種每蔓留2果。③搭架綁蔓,人工輔助授粉,“甜瓜靈”保花保果。(2)小拱棚管理:棚溫管理總的原則是保溫為主,定植后7—10天一般不揭膜,溫度控制在30℃左右。為防止棚內溫度過高,晴天中午可在小棚南頭揭口子短暫通風。幼苗緩苗后棚溫適當下降,白天維持25℃左右,夜間15℃左右,用延長通風時間來調節;4月中下旬拆除小棚內的簡易棚。4月底整枝,雙蔓整枝,方法同大棚。
5月至6月:(1)大棚管理:①溫度管理。白天28—30℃,夜間15—18℃,增大晝夜溫差以利于果實糖分積累。②人工輔助授粉(5月)。③除草。④病蟲害防治。交替使用托布津、代森鋅等藥劑,控制病害發生。(2)小拱棚管理:5月上中旬小拱棚甜瓜進入始長期,揭開東西兩側薄膜,以利于昆蟲傳粉,促進開花生果,同時人工輔助授粉;6月中旬小拱棚以防雨為主,以免發生裂果和果實品質下降。病蟲害防治同大棚。大棚甜瓜5月底6月初基本采收完畢,小拱棚甜瓜6月下旬采收完畢。注意適時采收,防止盲目搶早,以免影響品質。一般畝產1500-2000千克。
效益分析
甜瓜種植一次性投入較大,但每畝單產可達4000-5000公斤,一畝地可凈賺1100元左右,效益相當可觀。甜瓜種植時間正好與大田作物錯開,可不耽誤春季播種,又不耽誤秋收,可謂一舉兩得。
近二三年來,甜瓜的價格略有上揚,未來幾年價格也會保持上升勢頭。隨著近年來人民群眾收入大幅增加,特別是一系列惠農政策的落實,農民的消費正在得到釋放,消費群體穩定,市場需求將以每年10%以上進度遞增,前景可觀。
(責任編輯 曉彥)